南陽西峽: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

2018-05-18 10:13:49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前營生態古村、魚庫特色民宿村、灣潭農耕文化園……一個個特色村莊,吸引了一批批遊客。地處伏牛山腹地、橫跨豫鄂陜三省,西峽,這個豫西南的山城,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讓曾經貧困的山鄉群眾,吃上了“旅遊飯”,賺到了“綠色錢”。

  近年來,西峽縣抓住鄉村旅遊興起的時機,依託豐厚的生態旅遊資源優勢,堅持規劃引領,以特色産業為基礎,以美麗鄉村為載體,以休閒旅遊為支撐,積極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旅遊有機融合的新途徑、新方式,走出了一條鄉村旅遊助推山區縣脫貧攻堅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規劃引領疏浚旅遊扶貧大通道

  兩層徽派小樓沿著311國道依次排開,農耕文化園讓遊人流連忘返。五一小長假期間,二郎坪鎮灣潭村遊客爆棚。

  “多虧了政府規劃好,把俺們的破房子統一修葺,還建了漂亮的遊園,遊客多了,俺的腰包也鼓了。”灣潭村村民張大媽笑著説。

  張大媽感謝政府規劃好,但張大媽卻不知道,在鄉村旅遊的規劃上,西峽縣不僅僅是修個房子、建個遊園這麼簡單,而是突出規劃引領,打通鄉村旅遊、全域旅遊與脫貧攻堅的關聯路徑,疏浚旅遊扶貧大通道。

  為了讓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規劃必須高標準。西峽縣努力推進旅遊發展與脫貧攻堅、城鄉建設、土地利用、産業佈局等規劃“多規合一”,高標準編制了西峽鄉村旅遊、全域旅遊等專項規劃,實現鄉村旅遊與脫貧攻堅、新型城鎮化和美麗鄉村建設深度融合。

  為了讓鄉村旅遊各有特色,西峽縣堅持科學佈局。與脫貧攻堅和全域旅遊同步謀劃了丹水恐龍小鎮、丁河獼猴桃小鎮等4個特色小鎮,打造10個特色鄉村旅遊示範點。

  為了實現旅遊共享,西峽縣積極推動區域聯動。抱團來發展,效應可倍加,西峽縣與欒川、嵩縣締結伏牛山全域旅遊扶貧聯盟,實現優勢互補,讓鄉村旅遊和全域旅遊成為周邊縣脫貧攻堅的共同選擇。

  産業為基探索鄉村旅遊新模式

  “鄉村旅遊接地氣、聚人氣,大景區走累了,到特色村裏逛逛也別有一番情趣。”5月16日,帶著妻子和小孫女在太平鎮東坪村的農家樂,親自體驗了香菇採摘的張先生對西峽鄉村遊大加讚賞。

  有這種感受的何止張先生一人。這主要得益於西峽縣堅持特色産業為基礎,打造以鄉村旅遊撬動全域旅遊帶動脫貧攻堅,探索旅遊扶貧新模式。

  據介紹,圍繞“果藥菌”農業特色産業,西峽縣培育獼猴桃人工種植基地12.5萬畝,發展山茱萸基地22萬畝,香菇專業村110個,建成標準化採摘基地173處。結合美麗鄉村建設,西峽縣大力發展以“吃農家菜、住農家屋、享農家樂”為主題的休閒農業。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基本要素,西峽縣還打造了雙龍鎮化山村、太平鎮東坪村和樺樹盤、二郎坪中坪村等配套服務專業村。

  “鄉村旅遊要有特色産業做支撐,西峽縣重點探索了景區帶動型、産業支撐型、城郊休閒型、新興業態型、互聯網+鄉村旅遊型、直接幫扶型等六種鄉村旅遊扶貧模式,引領鄉村旅遊由傳統的觀光食宿向精品民宿和鄉村度假轉變,讓老百姓在家就業、脫貧致富。”西峽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説。

  統籌聯動彰顯旅遊扶貧好成效

  清涼小鎮看東坪、鄉土老家是中坪、奇異果鄉來黃獅、特色民宿瞧魚庫……目前,西峽縣已建成鄉村旅遊專業村21個,帶動6個鄉鎮、1.5萬農民吃上了“旅遊飯”,年綜合效益超過4億元。

  這只是西峽縣實施鄉村旅遊帶動脫貧攻堅成效的一部分。經過多年來的持續努力,如今,鄉村旅遊與傳統的景區旅遊互為補充、協調發展,已成為西峽旅遊經濟新的增長點。西峽先後被評為全國旅遊標準化示範縣、全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國家首批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去年全縣接待遊客681.5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37.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2%和26.7%。在鄉村旅遊扶貧的帶動下,西峽創新推行的“5+”金融扶貧、“傳樹爭做”扶智扶志、“五聯四到戶”等扶貧模式受到省委、省政府和省扶貧辦的充分肯定,西峽的脫貧攻堅工作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位居南陽市非貧困縣第一。

  加大對鄉村旅遊扶貧項目的傾斜,加快鄉村旅遊與傳統景區旅遊的協調發展,加速推進鄉村旅遊産業的轉型升級,西峽縣努力不止步、奮鬥不停歇,力爭到2020年,實現“十百千”目標:即建設10個特色旅遊村、100個特色農業觀光園、1000家特色農家賓館(民宿),帶動社會就業5萬人以上,實現旅遊年綜合收入50億元以上。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黨的十九大專門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西峽縣正抓住這個重大機遇,繼續發揮好旅遊扶貧對山區群眾的特殊作用,持續推進鄉村旅遊提檔升級,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小康而努力奮鬥。( 記者朱天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