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青山綠水托起鄉村振興夢

2018-06-04 10:30:29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南陽依託生態資源扮靚美麗鄉村,為百姓打造宜居家園 張銀武攝

  編者按 黨的十九大以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成為引領農業農村發展的主要抓手,對新時期農業農村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南陽市作為傳統農業大市和人口大市,如何利用自身的優勢,在鄉村振興中尋找合適的路徑?本次報道集納南陽市4個典型鄉村,從它們的身上探尋南陽市以生態建設為引領,在已有的生態資源和文化資源中尋找鄉村振興路徑的足跡。

  石頭村的﹃生態秘籍﹄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圖為絡繹不絕的遊客徜徉石頭村 廖濤攝

  仲夏時節,走進南召縣雲陽鎮鐵佛寺村,40多座上百年的石頭房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一塊塊苗圃包圍著農家房舍,遠遠望去,整個村莊像一座青石城堡,掩映在茂密竹林、古藤老樹之中。

  這就是近年來在南陽聲名鵲起的“石頭村”,它古樸典雅的氣質吸引了遠近遊客紛至遝來,也給村民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效益。齊子平是村裏第一個開起農家餐館的村民,手工蒸制的饅頭、獨具特色的南召涼茶讓她的“咱家小院”生意異常紅火,平均每天可接待客人20多桌。據了解,石頭村已經開辦了10多家餐館,6家民宿賓館。僅去年,石頭村就接待了遊客8萬多人,在農家樂就餐的遊客有1萬多人,為群眾帶來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50萬元。

  小村裏,40多座石頭房子全部使用當地的石片一塊塊幹砌而成,沒有使用一點泥土和水泥,外墻非常整齊。上百年的杏樹、茶樹、柿子樹、玉蘭樹、黃楝、紫藤等古樹隨處可見。然而,就在前些年,這個村子還藏于深閨,無人問津。後來,慢慢有畫家、攝影愛好者來此采風,村民們才意識到這個小山村的魅力。

  “為增強石頭村對外的吸引力,我們沒有大刀闊斧地拆建,一切都是修舊如舊。”該村村主任王福臣介紹。於是石板路、石樓門、石院墻被保留下來,石磨、石碾、石磙、石盤等自然原生態的元素被一一呈現給遊客。

  吸引遊客前來的是“石頭”,留住遊客的卻是這裡的綠水青山。除了旅遊,以花卉苗木為主的綠色産業也是全村農民群眾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該村山地多,耕地少,林地廣。全村因地制宜,種植了上百個品種的花木,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栽植碗口粗的玉蘭、女貞等,一棵連著一棵,整個村子綠樹掩映。其中紫薇、玉蘭等樹種暢銷山東、陜西等全國20多個省市大中城市。伏牛山天然的生態資源造就了南召良好的生態環境,也給予了石頭村振興發展的財富。(南陽觀察記者王娟 本報通訊員廖濤)

  點評

  當前人們對傳統文化和青山綠水十分青睞,我們村抓住這個機遇,有效整合資源,讓村民們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下一步,我們在大力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準備把石頭村打造成為農耕民俗村,讓城市的孩子在石頭村的遊玩中了解農村是什麼樣子。我們還準備拉長産業鏈條、提升配套設施,提高遊客們的旅遊舒適度。

  ——鐵佛寺村村主任王福臣

  留住鄉愁留住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圖為白廟農耕文化廣場 封德攝

  5月30日,在西峽縣五里橋鎮前營村白廟,農家樂約客的老闆劉輝正忙著完善自家的小院,今年春節過後,這個在鄭州創業的年輕人將眼光轉向自己的家鄉,開啟了新的事業。

  “今年春節前村裏進行了大改造,我們這裡被改造成了民俗村,夜間亮化工程流光溢彩,元宵節期間城裏開車來玩兒的人把周邊的道路都堵上了。”劉輝説,正是這樣的場景讓他下決心回鄉創業。

  白廟距離西峽縣城僅有15分鐘左右的車程,村村通讓公交車也在這裡有了站點,交通便利。1995年,依託多丘陵山地的資源,白廟成為西峽縣第一個發展起獼猴桃産業的村組,現在270畝獼猴桃産業園不僅是百姓的支柱産業,也成為這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支撐。

  有了産業做基礎,如何打造百姓宜居家園,讓百姓的收入多元化,提升群眾的幸福感成為這裡的新課題。

  “白廟歷史上是著名的小驛站,商旅往來頻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一個村子有了自己的文化才能有自己的魂,因此我們在挖掘文化底蘊上下了功夫。”白廟村組組長張新理告訴記者,自2017年年底開始,該村籌措資金1000多萬元,建成農耕文化街區、民俗文化廣場,完成局部墻體立面改造、燈光亮化和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建設,讓原本就是美麗鄉村的白廟“顏值”再度提升。

  有了“顏值”更要有“氣質”,完成村容村貌的改善後,村集體商議決定抓住村裏綠色産業及交通便利的優勢,發展都市生態農業,走農遊一體化的路子。説幹就幹,春節剛過,該

  村集體就組織群眾到西安袁家村、馬嵬驛民俗文化村等學習經驗,確定發展思路,決心讓村裏在獼猴桃産業園之外開闢第二份産業。

  今年五一小長假開始,這裡就迎來了旅遊的小高峰。“現在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階段,每天收入近200元左右,我們期待著村裏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更多的遊客來到這裡。”在自家店裏做起小吃生意的趙小梅説。

  “顏值”的提升不僅讓百姓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收益,也悄然讓這裡發生更多意想不到的變化:越來越多像劉輝一樣敢闖敢拼的年輕人回來了,先進的經驗和新鮮的視野被帶了回來;為了給遊客帶來更舒適的體驗,人們開始留意起家裏的衛生條件,門前屋後一派乾淨整潔;村裏的老人們也顯得不再寂寞,在遊客感興趣的老物件面前,老人們總是樂呵呵地充當起“導遊”,樂此不疲地為大家講講過去的故事……往日沉靜的村子顯得活力無限。(南陽觀察記者吳曼迪 本報通訊員封德)

  點評

  白廟的探索是一次新的嘗試,它得益於西峽縣發展的綠色産業,得益於這裡結下的生態碩果。周邊的黃獅村、簡村這些美麗鄉村一村一景連片成畫,輻射帶動著我們的發展。下一步,我們將把白廟的特色延伸下去,更加突出它的文化特色、産業特色,帶動周邊的村組、群眾與我們一起共享鄉村振興帶來的紅利。

  ——白廟村組組長張新理

  文化周莊不是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圖為周莊村“女子工坊”展示製作的民俗産品 申鴻皓攝

  社旗,南陽市極具文化底蘊的縣城之一。“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賒店古鎮“中原第一古鎮”的美譽彰顯了這裡深厚的文化底蘊。

  位於社旗縣大馮營鎮的周莊,是一座典型的中原小村莊,雖不比江南水鄉“周莊”溫婉靈秀,但卻是一處文化高地。從這裡走出了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周同賓,在這裡鄉土詩人陳濤放飛了斑斕的夢想。

  文體廣場上,大媽們舞姿翩翩;同賓書屋裏,孩童書聲琅琅;女子工坊內,七彩香包艾香陣陣……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這座小小的村莊裏,蘭風茶座、蘭馨書院、同賓書屋、老年活動室、文體廣場和農耕文化展館等文化娛樂場所和初具規模的“周莊村文化大院”,如今已成為村民群眾休閒、娛樂、健身、學習的溫馨幸福的精神家園。

  最初提出“文化周莊不是夢”的是陳福廣、周秀蘭兩位老人,他們退休後回到老家周莊,看到村裏的老房子少有人住,老鄉沒有聚會説話的地方,於是就著手翻修了五間舊宅。從第二年開始,兩位老人及其家人又先後建書院,蓋書屋,挖魚塘,立石牌坊,整修廣場,佈置農耕展館……從最初一家人的文化自覺到如今全村人的文化覺醒,在各級政府的支持和幫助下,“文化周莊”已經走過六年。

  從2013年開始,周莊已連續舉辦了四屆農民文化節和鄉村文明論壇,每一屆都圍繞一個主題,提出一種理念,把弘揚傳統文化、建設美麗鄉村、推進鄉村振興的理念推廣普及到廣大村民心中。

  周莊村一天天的嶄新變化,村支部書記周金順看在眼裏,喜在心頭,他説:“隨著村裏一項項文化休閒娛樂設施的落成,文化引領作用越來越明顯,村民們喝酒鬧事的沒有了,廣場舞跳起來了,在書院讀書的人多起來了,群眾的文化生活一下子豐富起來。”正家風、續文脈、承技藝……文化引領正成為周莊村鄉村振興中的不竭動力。(南陽觀察記者王娟 本報通訊員申鴻皓)

  點評

  近年來,我們村以文化、生態、旅遊為發展定位,開發了鄉村木器、竹器、草編等土特名優工藝品,組織農民進行文化旅遊産品的生産和經營。下一步我們將逐步打響“文化周莊”品牌,深入挖掘民俗文化積澱,把民俗文化轉變為文化産業,將石材工藝坊的工藝盆景以及女子手工坊的傳統手工産品繼續推向市場,帶動更多群眾致富。

  ——周莊村黨支部書記周金順

  一顆大櫻桃﹃紅﹄了小山村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為群眾收穫大櫻桃 樊迪攝

  一顆大櫻桃的價值有多高?

  在內鄉縣桃溪鎮大路村,一顆大櫻桃,10年間,讓當地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從800元增加到5000元以上,遍地荒坡變為茂林果園,讓這裡成功脫了貧。

  大路村,一度是偏僻、貧窮的代名詞。“春種一滿坡,秋收一籮筐。”路是“碎結石”路,水是山洼一眼泉,地是石頭縫裏摳,靠山吃山,大路村一度以開採石材為門路,不僅環境遭到了破壞,也阻擋了山裏百姓發展的腳步。

  改變從2001年開始,為響應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當地政府給村裏送來了幾千棵山東大櫻桃樹苗進行試種。看著結出的一顆顆紅寶石一樣的大櫻桃,村民們開心不已,可是轉眼就發了愁,由於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這果子咋賣?賣給誰?

  “以前,大櫻桃一熟,天不亮都上山摘,一次背二三十斤順著山路下山,還不能快,快了櫻桃就顛爛了。一口氣走十幾裏蹲守大路邊,等著過路客前來選。剛開始不知道市場行情,一斤賣5塊錢心裏都高興。”果農李文聚告訴記者。

  “説白了,當時我們就是捧著‘金疙瘩’要飯吃!”村主任付建成感嘆地説。

  為了幫大路村走出困境,該鎮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創新發展思路,先修路通水,後通過舉辦櫻桃節,讓遊客走進大路村,走進櫻桃林自己採

  摘,徹底改變“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局面。

  路通了,水來了,熱鬧的節慶辦起來。現在,李文聚再沒愁過櫻桃的銷售問題。“俺們山裏的大櫻桃,現在全都銷往北京、上海、天津這些大城市。”今年他家採摘銷售櫻桃1000余斤,且都在櫻桃山上就被搶購一空,按銷售均價15元/斤計算,僅一季櫻桃就收入1.5萬餘元。目前,村裏的大櫻桃種植面積已經發展到了3000余畝。

  “每年‘櫻花遊’‘櫻桃節’的舉行,不僅讓産地變成了市場,也改變了農民的傳統觀念,從最初的單純賣果,發展到現在的農家樂、採摘遊‘一條龍’服務。整個村子活了起來,鄉村振興我們看到了希望。”説起這幾年村民生活的變化,村支書劉平建體會最深。(南陽觀察記者吳曼迪 本報通訊員樊迪)

  點評

  大路村是生態發展之路的受益者,現在我們地處南水北調匯水區,山多、坡多,宜林面積大。既要保生態,又要富口袋。發展鄉村生態旅遊經濟,不僅加強了當地生態環境建設,而且帶起一方經濟發展産業鏈,促進了農民增收,這也將是我們持續發展的路徑。

  ——大路村黨支部書記劉平建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