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水域均設安全保障設施 這些危險水域莫涉足

2018-06-11 10:36:00  來源:大河報  責編:趙瀅溪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河南多地水域均設安全保障設施 這些危險水域莫涉足

  淇河岸邊的救援箱裏放有救生衣等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河南多地水域均設安全保障設施 這些危險水域莫涉足

  許昌城市中央公園設置的救生圈及禁泳警示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河南多地水域均設安全保障設施 這些危險水域莫涉足

  開封水域雖然設有禁泳標誌,但仍有不少市民在此游泳。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聯勝攝影

  編者按|隨著夏季到來,學生涉水、游泳行為增多。教育部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防範學生溺水事故的預警通知》,緊急部署防範學生溺水工作。

  為此,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調查採訪了我省多地水域安全設施保障措施,同時,提醒廣大讀者和網友遠離一些危險水域。

  數據

  莫讓戲水變溺水遠離鄭州這40處危險水域

  核心提示|高考結束,高“烤”繼續,再過一段時間,中小學生就要放假了。每年暑假,也是中小學生溺亡事故高發期。如何讓孩子在暑假遠離危險水域、遠離意外事故,不僅是監護人的責任,也是各級水務部門工作的重點。“兩河一渠”沿線有風景,也有40處危險水域,索須河、賈魯河、西流湖、龍湖等,對於玩水者都有一定的風險。水務部門建議大家要有安全防護意識,另外在河道沿線、湖泊周邊遊玩時,一定要聽從巡視人員的勸導,不要置身於危險的水域之中。

  【調查】不要在這40處危險水域戲水

  每年中小學放假後,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便會對外公佈鄭州市區內的危險水域。作為一座典型的北方缺水性城市,鄭州市區內的水域主要集中在河渠沿線。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等“兩河一渠”,是每年汛期河道部門防護的重中之重。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所公佈的40處危險水域,均位於“兩河一渠”沿線。

  金水河沿線共有26處,分別是7處攔水堰的9個危險水域:

  南四環(南四環北650米處)、十三所(南四環北1520米處、南四環北1650米處)、玉泉山莊(南四環北2570米處、南四環北3450米處)、鄭密路(南四環北4120米處)、長江路、航海路(南四環北7630米處)、鄭密路黃崗寺南側生態水分水口及附近水域(區域水深2米左右)等。

  橡膠壩附近的17處危險水域:

  玉泉山莊壩前、帝湖南側壩前、帝湖東側壩前、淮河路壩前、汝河路壩前、隋河宋肆壩前、測繪學院壩前、興華街壩前、眉湖壩前、中原路壩前、醫學院壩前、沿河路壩前、二七路壩前、城東路壩前、光大廣場壩前、未來路壩前、中州大道壩前(壩前區域水深1.8~2米)。

  熊兒河的10處危險水域均在橡膠壩附近:

  東豆腐寨壩前、隴海路壩前、南關街壩前、紫荊山壩前、城東路壩前、東明路壩前、未來路壩前、鳳臺路壩前、建業路壩前、中州大道壩前(壩前區域水深在1.6~2米以上)。

  東風渠沿線有4處危險水域:

  國基路壩前、水廠壩前、經三路壩前、中州大道壩前(壩前水深超過2米)。

  【提醒】自己要有安全意識,聽從巡視人員勸導

  鄭州市城區河道管理處相關人士説,上述40處危險水域均位於橡膠壩和攔水堰附近。近些年來鄭州市提倡水清河美的生態水系建設,為了保證較好的水面景觀,在每年汛期時都會將橡膠壩抬升。橡膠壩抬升後,帶來的是更深、更寬的水面,與此同時潛在的風險也相應增加了。

  有些人認為市區內的金水河、熊兒河、東風渠看起來水並不深,即便不慎落水了,也能攀著兩側的護岸脫離危險。對此,上述人士説,到了汛期,金水河、熊兒河的水深能達到1.8~2米,東風渠雖然水深較淺,但也在1.67米。這也就意味著,一旦有人掉進去,特別是小孩,很容易發生溺亡事故。

  他説,河渠的護坡、水底,由於長期被水浸泡,容易滋生青苔,也顯得比較濕滑。一旦發生落水事故,當事人一方面容易被河底的淤泥困住,即便是想自救,護岸的濕滑也會增加不少困難。

  作為管理部門,城區河道處會對沿河的警示標識、標牌、標線進行刷新,在危險水域附近增加警示標牌。同時,在工作日期間,他們會安排六七十名安全巡視員,對“兩河一渠”進行不間斷巡視,對入河人員進行勸導。

  有兩類人群特別應該引起關注。一類是中小學生,由於暑假期間他們的父母仍需上班,一旦放鬆監護,他們就很容易置身於危險之中,所以家長在暑假期間務必做好暑期安全防護的提醒。另一類是外來務工人員,由於對鄭州市區的情況不熟悉,經常有下河納涼、清潔的行為。他們應該儘量聽取巡視人員的勸導,增強自身的安全意識。

  目前,賈魯河綜合治理工程雖然還未完工,但沿線的水面基本較為寬闊,水位也較深,相對來説也是較為危險的水域。特別是沿線不少地方還是施工工地,河道較長,防護起來的難度更大。為此,河務部門建議大家在夏季天熱時儘量不要私自到賈魯河河道內玩水,以免發生意外事故。(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劉瑞朝)

  鄭州

  鄭州北龍湖岸邊將有“安全帶”

  核心提示|“這北龍湖岸邊也沒個救生設備,要是有人溺水了,緊急時刻連個可以救人的東西都找不到。”鄭州市民孫先生對記者説,炎炎夏日,不少市民喜歡到湖泊公園遊玩、乘涼,可湖邊沒有救生設備,讓不少市民有些憂慮。鄭東新區水務局回應稱,已將設置救生設備的工作安排下去。

  【調查】湖泊旁缺少救生設備,遊玩市民心不安

  6月6日上午,記者走訪了鄭州市北龍湖和如意湖等地。在北龍湖岸邊記者並未看到救生設備。“我家在北龍湖旁邊住,基本每天傍晚都會帶著我的小孫子去北龍湖玩兒,我都是拉著孫子的手不讓他跑到湖邊,如果發生溺水,我自己肯定救不了他。”市民趙女士告訴記者。

  記者在北龍湖岸邊走了約1公里,發現岸邊只設置了“禁止游泳”的警示牌,並未找到如救生圈、救生服、救生桿等設備。沿湖岸邊只是擺放了不少大塊石頭,可一旦湖池蓄水多了與地面持平,就會讓人分辨不出湖水邊界線,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隨後記者來到鄭東新區如意湖邊,此時不少市民在湖邊的長椅上歇腳。“一般傍晚時分這裡的遊人比較多,到了晚上有很多年輕人坐在親水準臺上聊天,還不時用腳點水,看著挺危險的。”市民張女士説。記者看到,湖邊大約每隔50米的距離就會設置一個救生圈,看上去有些陳舊。“一到晚上,很多小孩兒順著岸邊的木棧道跑來跑去,很是危險,這救生設備雖然陳舊,但關鍵時刻還是能救命的。”張女士表示。

  【回應】預計最快月底,岸邊將設置救生設備

  記者查閱資料發現,早在2005年,原建設部就發文要求公園對各類水上活動加強安全管理,搞好公園遊覽的安全設施、警示標誌。在河北、湖北等地,不少城市更是明文規定市內公園等園林水域,必須合理配置救生梯、救生圈(繩、桿)、救生扶手、水深尺規、警示燈具等救生設施。

  隨後,記者聯繫了鄭東新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張主任表示,因為北龍湖濕地公園是新建的,相關配套設施目前還並不完善,關於在岸邊設置救生設備的工作,此前已經在辦公會上佈置了相關任務。“購買救生圈、救生繩等設備的工作正在進行當中,之後我們會根據北龍湖的地形情況來安排救生設備的放置密度、數量等。”張主任説。

  溫馨提示

  溺水救援的黃金時間是落水後兩三分鐘

  河南戶外救援總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在水上救援時,常用救生繩,每根繩20多米長,效果很好。溺水救援的黃金時間是落水後兩分鐘到三分鐘,這時如果岸邊有人,用救生繩或救生圈施救,很可能會救人一命。

  “落水後不要心慌意亂,應保持頭腦清醒。不要手腳亂蹬拼命掙扎,以減少水草纏繞並節省體力。冷靜地採取頭頂向後、口向上方的姿勢,將口鼻露出水面,以便呼吸。呼吸時儘量用嘴吸氣、用鼻呼氣,以防嗆水。呼氣要淺,吸氣宜深,因為深吸氣時,人體比重降到比水略輕,可浮出水面,此時嚴禁將手臂上舉亂撲騰,以免加速下沉。”救援隊工作人員表示。

  “救護者應鎮靜,盡可能脫去衣褲,尤其要脫去鞋靴,迅速遊到溺水者附近。對筋疲力盡的溺水者,救護者可從頭部接近。對神志清醒的溺水者,救護者應從背後接近,用一隻手從背後抱住溺水者的頭頸,另一隻手抓住溺水者的手臂遊向岸邊。”救援隊工作人員説,“岸上救生優於入水救生,器材救生優於徒手救生,團隊救生優於個人救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堯)

  開封

  宣傳防溺水關愛留守娃

  開封是一座北方水城,雖然相關管理部門一再提醒並禁止在楊家湖、包公湖、汴西湖、金明池等公共水域游泳,但收效甚微。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現場探訪這些市區內公共水域,發現都豎有禁止游泳等警示牌,在包公湖還設有值勤哨。

  開封市水上救援隊長岳星告訴記者,開封人有下湖游泳的習慣,堵不如疏,不妨設置供孩子們和游泳愛好者遊玩的開放水域,並配備相關的安全設施及安全人員。另外應組織相關部門的志願者開展預防溺水宣傳,特別應對郊區的留守兒童進行防溺水教育。(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李聯勝)

  鶴壁

  關鍵時刻能救命

  鶴壁水域現“SOS”救援箱

  靠市民自覺維護能否完好無缺?

  核心提示|救生衣、救生圈、繩索、竹竿、警哨……近日,鶴壁水域出現30多個“SOS”救援箱,市民紛紛為這一項好措施點讚。入夏以來,暑期、汛期如約而至,河邊嬉戲、游泳成了市民一大樂趣,溺亡事故也不斷發生。為了能行之有效地緩解這一現象,鶴壁市淇濱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辦公室(下簡稱淇濱區綜治辦)牽頭,聯合11家部門開展預防溺亡專項治理工作,凡有溺亡水域均設置“SOS”紅色救援箱。不過,靠市民自覺維護的救生器材能否完好無缺?記者展開調查。

  【調查】鶴壁水域出現30余個“SOS”紅色救援箱

  “淇河邊游泳人數多的地方都設置了紅色救援箱,又一項貼近心窩窩的好措施。”6月6日下午,在淇河邊散步的郭女士告訴記者,她覺得在人多的水域設置救援箱很有必要,可以給溺水者爭取第一時間救援。

  記者在淇河沿岸發現,在人員活動較集中的水域,都可以看到鮮紅醒目的長方體救援箱設置在岸邊。救援箱內配備救生圈、救生衣、救生繩、竹竿等救生物品。救援箱上還噴繪著警示字樣,提醒市民緊急情況下使用,並標注了常用的緊急呼叫電話。

  據了解,為了預防夏季溺水事件的發生,今年淇濱區將採取屬地管理、細化措施的辦法,多部門聯合開展專項治理工作,而救援箱的設置就是其中之一。從5月中旬,淇濱區城區內凡是曾發生過溺水事故的水源地、大中型水庫、攔河壩閘、輸水渠、施工現場的內水池、娛樂游泳區、景區水域等地方,在顯著位置都將設立水域警示標誌和救援箱,淇河城區段在花窩壩、育才壩、會展中心廣場、歡樂沙灘已設置了5個救援箱。

  記者從鶴壁市淇濱區綜治辦了解到,從去年開展防溺亡專項治理工作以來,較前年溺亡人數下降了50%以上。談到設置“SOS”救援箱的初衷,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主要是為了告知水域危險,起到警示作用;另外一旦發生溺亡事件,有援之以手的必要條件,能夠及時救援。預計只要人員能到達曾發生過溺水事故的地方都將設置救援箱,淇濱區預計安裝70余個救援箱。目前,已經落實到位30余個,基層沿河救援箱的選址根據各鄉鎮辦事處實地排查陸續進行安裝。

  【管理】救援箱將不會落鎖,暫由公廁管理員和商家免費看護

  記者沿淇河沙灘發現,每一個救援箱都沒有落鎖。歡樂沙灘的兩個救援箱,一個設置在公廁門前,一個設置在商家小木屋附近。而記者打開救援箱後,裏面的東西並不完善。

  據24小時看護公廁的崔師傅説道,“歡樂沙灘附近小孩子比較多,公廁來往人數多,救援箱沒有落鎖,放置幾個小時救援繩和警哨就沒了。”崔師傅從辦公室拿出救援繩和警哨無奈地告訴記者,現在救援物品暫由他免費看護,救生圈和救生衣物一直都放置在救援箱中。“淇河邊設置救援箱,關鍵時候能救命,可就是救生器材容易丟,人多根本看不住,這些救生器材白天就放在小木屋最顯眼的位置,讓我們幫忙看。”經營小木屋的商戶袁女士説道。

  幾個剛從淇河遊完泳的年輕人告訴記者:“這些救生器材比較新,恐怕會有人想帶回家佔為私有。”

  淇濱區綜治辦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救援箱將不會落鎖,一旦鎖住就失去了救人的意義。放置在公廁附近,一方面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一方面保證需要的人能及時使用。在人多的地方,救生器材只能委託景區或者商戶免費暫為看護,目前,相關管理措施還在進一步完善中。

  【呼籲】希望市民自覺維護救生器材,確保需要的人及時用上

  “這是民生工程也是個良心工程,對於維護只能憑市民自覺。”淇濱區綜治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相關要求務必維護好救生器材直到10月份,安全度過暑期、汛期,一旦有損壞務必及時更換,確保需要的人能夠及時用上。救生器材成本高,防盜措施也正在摸索階段。在此有關部門呼籲廣大市民,愛護救生器材,若遇突發狀況,可第一時間從箱中取出設備用於救援;若非緊急情況請勿使用,留給真正需要的人使用。(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谷武民李萌萌文圖)

  三門峽

  三門峽110水上義務救援隊提醒

  安全意識強溺水事故少

  在三門峽,哪些水域易發生溺水事故?該怎麼預防?記者採訪了三門峽市110水上義務救援隊隊長姚紅福。

  “只要是河流,其實都很危險,最好不要在河邊玩耍,在三門峽,主要還是黃河流域。”姚紅福説,他參加的救援多發生在黃河流域。其中,會興渡口至大安渡口這一段最容易發生溺水事故。

  姚紅福説,主要是這裡風景優美,遊玩人員比較多,每到暑期,便有學生成群結隊在這裡玩耍。此外,每年7月,三門峽大壩放水,許多人還在這裡撈魚。

  姚紅福告訴記者,這些年三門峽發生溺水事故在逐年減少,由於學校平時都會開展安全教育,而他們的救援隊也會在每年暑假前走進學校,開展防溺水宣傳活動,因此許多學生和家長心中都有了安全意識。(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房琳顏釗)

  許昌

  公園所有保安必須會鳧水

       許昌中軸水系全長1600米,寬280米,水域面積8萬平方米。依託中軸水系打造的許昌城市中央公園,佔地面積3300畝。如此龐大的水系,萬一齣現溺水事故怎麼辦?

  “我們所有的保安隊員必須會鳧水。”昨天,正在巡邏的保安隊員尚群山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他們上崗前接受過救生培訓,發現有人溺水,就會就近使用救生圈或竹竿、長木棍,以及繩子等工具施救,另外,附近還有幾艘小船備用。

  尚群山説,防止溺水事故發生,是他們保安巡防工作的一個重點,每天早晨7時上班,晚上7時下班,20多名保安人員不間斷巡邏,發現有人接近水邊,就進行及時勸阻,更不允許下河游泳或者釣魚。

  防止溺水事故發生,當然還要以預防為主。尚群山説,中央公園水系周圍,安裝有許多珍惜生命、禁止游泳之類的警示牌,還有游泳圈等救生設備。(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杜文育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