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系統凝神聚力 河南吹響金融精準扶貧“衝鋒號”

2018-06-20 11:37:26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河南日報訊:6月16日,在登封市石道鄉西爻村,貧困戶馬紅軍正忙著“裝修”新建的牛場,他準備再從當地農商銀行申請10萬元貸款,把養牛規模從當前的10頭擴大到40頭。在馬紅軍看來,如果不是遇到金融扶貧政策好,他家根本脫不了貧,更不可能幹上這樣的“大事業”。

  馬紅軍只是我省金融機構精準扶貧千萬個受益者中的其中一員。截至2017年年末,我省金融機構精準扶貧貸款(含已脫貧人口貸款)餘額1162.3億元,帶動服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51萬人。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脫貧攻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必須堅決打好的三大攻堅戰之一,省委、省政府把脫貧攻堅作為一號工程來抓,全省金融系統凝神聚力,吹響了金融精準扶貧的“衝鋒號”。

  “盧氏模式”搭上網絡快車

  “自從2017年3月,我們發放扶貧小額貸款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到期的共有671戶,共計3191.7萬元,無一逾期,有90%的貧困戶實現續貸,其中一部分已經脫了貧。”6月15日,盧氏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主任雷軍華與記者分享了當地一年多來的金融扶貧成果。

  作為全省貧困發生率最高、貧困程度最深的革命老區,盧氏縣通過建立金融服務、信用評價、風險防控、産業支撐四大體系,形成了“政銀聯動、風險共擔、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扶貧小額貸款落地模式,也就是叫響全國的“盧氏模式”。

  建設了四大體系,打通了服務梗阻。如今,該縣最新投入使用了金融扶貧大數據平臺,給“盧氏模式”插上了科技翅膀。

  “新平臺上線後,貧困戶辦貸款不用手寫填表,只用把相關證件交到村級服務站,工作人員把信息錄入系統,農商銀行就能實時監控到申請信息,三個工作日,貸款就下來了,實現群眾少跑腿,信息多跑路。”盧氏農商銀行行長謝川説:“新系統也讓農商行的工作人員從程式性工作中解放出來,為農戶提供更多優質服務。”

  6月15日,在盧氏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記者通過大數據平臺監測到李根章、陳改名、肖志軍、趙建恒等5個新增農戶的信息,他們的信用評級、貸款用途等基本信息一目了然。同時大數據平臺還具有統計分析功能:累計金融扶貧貸款金額11.67億元、不良率0%,農戶貸款9963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31家,龍頭企業21家……四大體系建成後,所有的信息,通過大數據平臺可以“一網打盡”。

  在省政府金融辦相關負責人看來,盧氏縣金融扶貧服務中心大數據平臺上線,無疑是幫“盧氏模式”搭上了網絡快車,對於規範貸款流程、擴大信息採集、實現信息共享、優化力量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量身定制”發放扶貧貸款

  脫貧攻堅是塊硬骨頭,不能指望一個方子治百病,各地農村千差萬別,金融扶貧不能指望一種方法齊步走。我省金融機構在各地堅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根據實際情況創新探索出了企業幫扶“企貸企用”模式、“1+1”帶貧模式、一村一品特色貸款模式,實現了金融扶貧“量體裁衣”。

  6月17日,在原陽縣中瀛包裝科技公司,貧困戶朱玉紅正熟練地用升降機將貨物裝車,按照公司規定,多勞多得,他本月的工資有望突破4000元。“俺媳婦有病,孩子小,出不了遠門,家裏窮得很,從去年政府安排我來廠裏上班,每個月能掙三千多,俺家也脫貧了。”朱玉紅對這份工作很滿意。

  原陽農商銀行董事長陶濤告訴記者,中瀛公司作為當地龍頭企業,為貧困戶提供了300多個公益崗位,吸納附近貧困戶就業,銀行根據企業帶貧情況,為其授信1500萬元,隨時提供扶貧貸款服務,實現了企業快速發展,農戶快速脫貧的雙贏局面。

  在三門峽陜州區,二仙坡果業吸納了123名貧困群眾與公司簽訂勞動協議。同時還根據當地政府要求打出了“二仙坡給技術,農商銀行給貸款,扶貧辦給政策”的組合拳,幫助當地100個村打造扶貧花果山,保證了貧困戶零投資,高收益,脫貧路上零風險。

  陜州區農商銀行行長張廣才對記者説:“為了實現金融扶貧全覆蓋,陜州創新探索出‘1+1’致富能人帶動貧困戶的模式,解決了貧困戶對小額扶貧貸款不敢貸、不想貸、不會用,致富帶頭人想貸款無政策、貸款無優惠的難題。”如今,二仙坡公司的29名黨員和高層管理人員,與寺古洼村29戶貧困戶簽訂了“1+1”帶貧協議,共計從農商行貸款290萬元,用於發展林下養鵝項目,所得利潤10%分給貧困戶,貧困戶每年可以增收8000元以上。

  據省政府金融辦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各地金融機構你追我趕,結合實際情況,採取“企帶戶”“強帶弱”等多種形式,讓金融扶貧真正做到“量體裁衣”。

  “用信守信”深入人心

  6月12日,對於登封市大冶鎮後柿杭村是一個值得慶祝的日子,經過當地農商銀行的信用測評,該村被授予“信用村”榮譽稱號,也意味著今後該村村民可以享受更高的貸款額度,更低的貸款利率。登封市農商銀行行長秦靜説:“自從去年全市開展金融扶貧工作以來,農商行已經為該村授信52戶,為26戶發放貸款80萬元,目前無一人逾期,無一人拖欠利息,在該村形成了扶貧貸款良性循環。”

  後柿杭村只是當地整村授信的一個縮影,“信用”二字在登封已深入人心。登封市金融辦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5月末,登封農商銀行已在全轄13個鄉鎮開展整村授信,逐村核貸工作,共評定信用村67個,授信農戶3217戶,授信金額11620萬元。

  良好的信用環境得益於金融機構完善的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登封市農商銀行石道鄉支行信貸員張琳告訴記者,從去年全市開始建設三級服務體系,她和同事幾乎天天紮在村裏推廣金融扶貧政策,早晨湊農戶沒有下田上門講解,晚飯後在村部召集農戶集中推介,各種方法都用過。“老百姓從起初不理解,到開始用信,再到珍惜信用,變化非常大。”張琳言語間充滿了成就感。

  良好的信用環境,也讓當地金融精準扶貧工作走上了快車道。農商行結合當地養牛業、牛肉加工業發達的現實情況,創新推出了“富牛貸”,同時掛牌“母牛銀行”,為牛産業提供“全産業鏈”金融支持。如今“富牛貸”支持的全産業鏈已經覆蓋了全鄉所有貧困戶,幫貧困戶的生活真正“牛”起來。

  脫貧攻堅越往後難度越大,因為剩下的大都是條件較差、基礎較弱、貧困程度較深的地區和群眾。金融系統在脫貧攻堅中不僅要有“壯士斷腕”的果敢,“愚公移山”的精神,更要有“苦幹加巧幹”的智慧。當前全省各地已經吹響了金融精準扶貧的“衝鋒號”,金融活水必將助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優化農業産業體系,讓惠農的産業旺起來,讓致富的門路多起來,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本報記者 逯彥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