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魯山下湯鎮 :五大産業助力精準脫貧

2018-06-28 15:39:34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趙瀅溪

【河南在線-文字列表】河南魯山下湯鎮 :五大産業助力精準脫貧

大豐收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2018年6月26日,在河南魯山縣下湯鎮十畝地洼村可以看到這樣一幕,幾位村民有的在刷洗貨車車廂,有的在維修開繭機、抽絲機、絲綿加工機。村民王紅偉介紹,天氣熱了,在外生意不好做, 回來避避暑,歇上一兩月後,還要到福建、廣東、江浙一帶加工絲綿。

  據村黨支部書記張勇升介紹,十畝地洼村有500多人從事絲綿加工,大部分貧困戶靠此擺脫貧困,有的還買了新車,建了新房。

  下湯鎮位於魯山西部,屬淺山丘陵區,全鎮面積121.8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只有7800畝,林地面積12萬餘畝,全鎮現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195戶3695人。該鎮按照“因戶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積極探索適合貧困戶自身發展經濟的辦法和路子,增強貧困戶的“造血”機能。全鎮初步形成了以林果、養殖、食用菌、旅遊服務、絲綿加工銷售為主的五大脫貧致富産業模式。

  林果業規模發展。先後建成了葉莊薄皮核桃、林樓萬畝桃園、松垛溝、西許莊村、和尚嶺村板栗種植、小香梨種植等一批特色農業産業化基地,惠及群眾581戶,每年為群眾增收600余萬元。林樓社區從事林果業的農戶達187戶,發展春蕾、艷紅、大九寶等優質品種桃園達9500余畝,年産值達4000余萬元。葉莊薄皮核桃種植基地土地流轉1200畝,每年吸納周邊群眾務工600余人次。下湯新街發展薄皮核桃3160畝,貧困戶每年增收60余萬元。

  養殖業勢頭強勁。建成龍潭峽生態養殖、松樹莊村柞蠶養殖2個現代農業養殖基地,採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統一供種、統一管理、統一回收,擴大養殖規模,為貧困戶提供零工約5400個,年均支付各類工資100余萬元,解決貧困村的就業,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加入龍潭峽生態養殖公司的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達94家,其中貧困戶46家,種植薄皮核桃的達34家,210畝,從事養殖業的貧困戶達12家,每年為貧困群眾增收50余萬元。

  食用菌生機盎然。形成了尹和莊村、紅石寺村、十畝地洼村香菇種植基地,每個基地均超100萬節(袋),每年為349戶群眾增收1000余萬元,全鎮從事食用菌生産的群眾達560余戶,帶動貧困戶100余家,每年為貧困群眾增收200余萬元。

  旅遊服務方興未艾。該鎮依託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發展旅遊業,打造出皇姑浴、玉京、橋頭等省內外知名溫泉品牌,吸收60多家貧困戶子女就業。依託十畝地洼、松樹莊、紅石寺等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發展農家樂遊,為遊客營造環保、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提供優質的服務。全鎮已有217戶、825人通過從事旅遊服務業擺脫脫貧,貧困群眾每年為此增收600余萬元。

  絲棉行銷後勁十足。鎮裏鼓勵引導貧困戶外出務工經商,利用陽光培訓、以會代訓等辦法,提高貧困戶勞動技能,掌握絲綿加工技術,增加經濟收入。全鎮有2600余戶、10460余人在全國各地利用行縫機、開繭機等新技術從事絲棉加工銷售,每年可為群眾增收約1.5億元。其中帶動貧困戶500戶,每年增收1500萬元。

  鎮長李三陽表示,全鎮計劃新增林果業種植5400畝,新建佔地300畝以上的養殖基地2個,食用菌再發展85戶,通過産業帶動,增加貧困戶收入,讓貧困戶早日脫貧。(文/圖 師紅軍 編輯 李佳 )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