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7月2日上午,河南平頂山市寶豐縣觀音堂林站石板河村的駐村第一書記白大良手把手向貧困戶常根子傳授養蜂技術,常根子一邊聽一邊記,時不時地和白大良討論著養蜂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石板河村是平頂山市寶豐縣觀音堂林業工作站,山區最南部的一個行政村,也是寶豐縣6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轄9個自然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資源貧乏。全村有305戶共1226人,其中貧困戶109戶,零星分佈在方圓7平方公里的山上。
“‘老白’來俺村以後,沒事兒總是給俺講扶貧政策,給俺出脫貧主意,現在俺也學會了養蜂,也有事兒幹了,生活比以前好多了。”常根子一邊換著蜂籠一邊介紹現在的情況。
白大良是寶豐縣人民政府辦公室派駐石板河村的第一書記。2016年8月,接到駐村任務後,41歲的白大良背起行囊來到石板河村,擔任了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和工作隊長。一年多來,白大良和村民們同吃同住,走遍了石板河村的角角落落,田間地頭。白大良學政策,找方法,尋出路,幫助村民查找貧困根源,帶領村民尋找致富路,用真情和汗水攻堅脫貧,他也成為了石板河村群眾口中最貼心、最親切的“老白”。
“來石板河村之前,就了解到這裡信息閉塞,群眾貧窮,駐村後,這裡的貧困程度超出我的想像,村裏一條連接外界能行車的道路都沒有。”白大良指著新修的水泥路説道。
要想富,先修路。再三考慮和村裏商議後,白大良決定,申請工程項目修通石板河村對外的公路。他結合鄉村旅遊發展的需要,申請把路面從原來的3米加寬到6米,修建公路涉及到徵地、拆遷、伐樹、挪線桿等許多“麻煩事”,他一遍又一遍地勘測地形,推敲規劃。白天,他往返于相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晚上,他和村幹部挨家挨戶為群眾講政策做工作,常常工作到後半夜。歷時四個多月,一條寬敞平坦的水泥路順利通車,石板河的村民們也露出久違的笑容。
修條好路,走出大山,過上好日子,是村民們世世代代的夢想。該村的貧困戶王戰傑看著村裏的變化,內心觸動很大,對通過自己雙手脫貧致富也有了更多的信心和決心。“原來咱村裏的路都是坑坑洼洼,接個孩子上下學都害怕摔下來。”王戰傑説,“‘老白’來了以後,道路修通了,又給協調資金給俺們蓋起了新房,建了新村。他就是給老百姓服務哩,來給群眾找門路致富哩。”
駐村扶貧工作不是口號,脫貧攻堅也不是形式。為了讓群眾們吃的好,住的暖,白大良帶著著群眾的理解和信任,肩負著群眾的夢想和重托,開啟了石板河村貧困群眾異地搬遷工作。
“易地搬遷不比修路,涉及到群眾切身利益,最好別碰這事兒,不然你就等著作難吧。”身邊朋友提醒白大良。“組織派我來,是要我帶著石板河村脫貧致富,遇上矛盾繞著走,啥事也幹不成!”白大良堅定地説。
果不其然,就在施工隊進場後,因為集體承包地補償款分配問題,多名村民聚集工地,阻撓施工。施工方和村民對峙,隨時可能發生流血衝突。得知消息的白大良衝進現場,站在兩方中間,大聲説道:“我是石板河村第一書記白大良,大家不要衝動,有問題衝我來,我為你們解決!”
暫時平息矛盾之後,他認真聽取村民訴求,並積極協調施工方和相關部門,又重新對徵地補償款進行了分配,最終化解了矛盾,使工程得以順利竣工。當69戶村民拿到新房的鑰匙後,他們才真真正正體會到了駐村第一書記白大良的用心和苦心 。
“俺家這麼困難,做夢都沒有想到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原先老房子雨天漏水、晴天見日,這都是‘老白’給俺們辦的好事啊。”該村年已古稀的郭金英老人搬進新房後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一再感謝黨的扶貧政策好。
村裏的公路修通了,房子也建好了,村民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村裏的發展問題成為了白大良的心頭大事。
啥樣的産業適合石板河長期發展,村民文化程度又不高,咋樣才能讓他們快速學會呢?那段時間,他每天晚上睡覺做夢都在想著這個問題,想著為群眾尋找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有天早上,白大良起床後,漫步在石板河村的山坡上,向下俯瞰,石板河村四面環山,空氣清新,環境宜人,漫山遍野地生長著野生荊條隨風搖曳。這些荊條花適合蜜蜂生長,荊花蜜又是我國大宗蜜源中最穩收的蜜品之一,養蜂如何?他腦子裏靈光一閃,一個依託自然資源發展養蜂的思路在腦海形成。
説幹就幹,白大良自掏腰包組織村幹部群眾到石龍區、南陽等地考察學習。三個月後,第一批蜜蜂運回來分到了村民手裏。
“這蜜蜂咋飼養,咋防病?”村民都帶有疑問。白大良不厭其煩地奔走于村民的家中,他手把手地把學到的養蜂技術教給群眾,山上山下都留下了“老白”的身影。
“為了養蜂項目,‘老白’可沒少遭罪。”觀音堂林業工作站副站長張曉袆回憶説,有一次,白大良在給蜂後去除節育套時,不知怎麼惹怒了蜜蜂,這群小傢夥撲上來就叮,把他臉上、手上、脖子上叮出了幾十個大包,半個多月傷口都沒有好。
“別説蜜蜂叮幾下,只要群眾能不再過苦日子,我受再多的罪也值得!這疼都是幸福哩!”白大良説起養蜂“趣事”,笑的特別開心。
去年底時,儲備的蜂糧不夠用了,考慮到節省成本,白大良決定自己動手做。做蜂糧有一道繁瑣的工序是給黃豆去皮。當時已是大年三十,他把黃豆買回家,動員母親、妻子和女兒齊上陣,忙了一晚上,大年初一全家人又忙到下午4點鐘,累得白大良腰都直不起來了。
終於,在白大良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石板河村的養蜂項目進展順利,現在,養蜂戶已經有30多戶,規模200多箱,漸成産業化,白大良也為群眾找到一條適合石板河村發展的致富路。
“過幾天荊條花大面積盛開,蜜蜂就能産蜜了,群眾脫貧有指望了,加上其他增收項目,今年,我們村將有104戶村民能夠順利脫貧!”石板河村黨支部書記王周現説。“自打“老白”來到俺石板河村,群眾的大事小情,他沒有不挂在心上的。現在,‘老白’已經挑起了石板河村群眾脫貧發展致富奔小康的‘大梁’了。”
為使石板河村在脫貧道路上邁出更大步伐,他又計劃依託田園綜合體建設發展鄉村旅遊,帶動更多群眾走上致富路。“群眾不富,我心不安。”白大良説,“我現在和群眾熟悉了,親近了,啥工作都好做了。叫‘老白’比叫白書記更親,這也説明,我與群眾的心貼的更近了。”
目前,寶豐縣有39個貧困村,每個村裏都駐紮著像白大良一樣的“第一書記”,他們不怕辛苦、不怕勞累,他們不求回報、不爭利益,他們的心願就是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既然上級派我到石板河工作,就是對我的信任和肯定。今後還要一如既往的做好駐村工作,當好第一書記,做好群眾的貼心人。”白大良堅定地説道。
如今的石板河朝氣蓬勃,生機盎然,村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我的目標很簡單,就是不能讓一個貧困群眾掉隊,全部實現脫貧,致富奔小康。”展望石板河村今後的前景發展,白大良對此充滿希望。(文 楊國棟 王璐 韓艷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