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面埋伏》劇照
大河報訊:7月10日、11日,舞蹈劇場《十面埋伏》將在河南保利藝術中心上演。據介紹,這是楊麗萍藝術生涯中的關鍵作品,她脫離了演員身份而擔任該劇總編導。7月8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楊麗萍,她表示《十面埋伏》是自己藝術道路上的一次探索之作,《十面埋伏》這個故事雖然發生在兩千多年前,但一點都不過時,“它能夠讓現代人得到很多啟發”。
“舞蹈劇場”突破傳統
楚漢相爭是流傳千年、家喻戶曉的故事,垓下之戰更是楚漢相爭中的經典篇章,這一次,楊麗萍和葉錦添、田沁鑫等大師合作,將兩千年前的一組人物從故事中提煉出來,放在更廣闊的時空概念裏,運用舞蹈和綜合舞臺手段,刻畫每一個角色在特定時間、空間、處境下的內心衝突與糾葛。據介紹,主創人員從這段浩繁的故事中截取了幾個橫斷面,提煉為“螳螂捕蟬”“粉墨登場”“十面埋伏”“草沒荒冢”四場、六個主要角色。
楊麗萍表示,《十面埋伏》並不是慣常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線性敘事結構,而是類似傳統戲劇的四齣“摺子戲”,但又“形散神不散”。比如,蕭何既是局中人,也是講述者,既入戲,又齣戲,從而産生間離效果,以主觀與客觀不斷交替的方式進行表達。
因此,在為作品定性上,《十面埋伏》並沒有被定義為傳統的舞臺劇,而是賦予了它“舞蹈劇場”的稱號。楊麗萍認為,所謂“劇場”,是泛指在舞臺上所發生的一切可能性的表演,這是對傳統觀念的一種突破。
《十面埋伏》暗喻人性危機
據介紹,在《十面埋伏》中,象徵、隱喻、重復、誇張等藝術手法比比皆是,處處暗藏玄機,耐人尋味。觀眾一進入劇場,就會時時中它的“埋伏”。《十面埋伏》開場前5分鐘,氣魄宏偉激越的《十面埋伏》琵琶獨奏古樂開始奏起。觀眾會看到舞臺上空懸挂著密密麻麻數不清的剪刀,閃爍著寒光,大有“黑雲壓城城欲摧”之勢。
這是楊麗萍從雲南一位畫家的美術展中看到“剪刀”這個意象受到啟發後,與旅美華裔藝術家劉北立合作設計完成的。這個舞臺設計似乎是《十面埋伏》懸在人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給人一種危機四伏、大難臨頭、戰爭一觸即發之感。
“剪刀是民族文化中的特殊符號,也是整臺演出的隱喻。演出最後,萬把剪刀落下,意味深長。”楊麗萍表示,“剪刀是東方文化的一種符號,咒語、兇器、傷害,我們看到剪刀時隱約看到了很多含義。不讓東方文化流失,是我的作品一直努力和前進的方向。”在演出中,舞者于剪影中穿行舞動,整臺演出不見刀槍,卻隱隱蟄伏危機,投射出古往今來人們內心的不安與恐懼,正點了“十面埋伏”的題。
楊麗萍表示:“《十面埋伏》這個故事雖然古老,但一點都不過時。現在我迫切感覺到,這個時代雖然什麼都發達了,但人性危機四伏,不知道你哪一天就被埋伏了,這時候就該推出這樣的作品。這也是我在舞蹈道路上的一次探索,希望能夠得到更多觀眾的認可。”(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王峰)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