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鋼:探索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新路子

2018-07-12 18:04:49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走進彥張村,300多畝蔬菜大棚點綴于田野,彰顯出現代農業的風采,乾淨整潔的水泥路直通家門口,4萬多株月季迎風搖曳,村容村貌煥然一新。近日,河南省舞鋼市八台鎮黨委書記郭志鋼介紹説,自脫貧攻堅工作啟動以來,八台鎮彥張村以黨建為引領、以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以種植業為抓手、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新方向,逐步探索出一條基層黨建與精準扶貧有機融合的新路子。

  八台鎮彥張村全村轄9個村民小組,741戶,2847人,黨員83人,耕地面積約3000畝。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84戶721人,現脫貧168戶689人,未脫貧16戶32人。    

  “黨建扶貧關鍵在黨,主要在支部。”來自平頂山移動公司的駐村第一書記楊衛峰對抓好黨建促脫貧有著深刻理解。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彥張村黨支部組織村全體黨員與貧困戶結對幫扶,為每戶貧困戶制定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做到措施到戶精準;並定期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村兩委幹部進行培訓,充分發揮村兩委在脫貧攻堅中的先鋒作用和示範作用。為了落實黨支部的脫貧責任,彥張村還建立蔬果種植合作社黨支部,對於無職黨員,彥張村黨支部及時給他們分配任務。  

  今年70歲的彥張村村民張賴拐是村裏的貧困戶。兒子早年去世後,張賴拐就承擔起孫女每年的上學費用,對於只有幾畝薄田的他來説,一年的大學費用像沉重的大山一樣壓得他喘不過氣來。八台鎮黨委了解情況後,與村“兩委”結合,根據他的實際情況,將他聘為村裏的保潔員以增加他的收入,此外還積極聯繫種植大戶,介紹他到蔬菜大棚裏務工,並聯繫平頂山移動公司和彥張村扶危濟困互助會,幫助張賴拐拉院墻、修廚房,通過“微心願信箱”幫助張賴拐圓夢。“現在一個月能有一千多塊錢的收入,俺孫女再有一年就能畢業了,到時候俺的生活就不用這麼緊張了。”張賴拐充滿信心地説。

  正所謂:“扶貧先扶志”,扶貧不僅要體現在改善經濟上,更要體現在轉變精神面貌上。在了解村民情況後,八台鎮黨委與村“兩委”溝通交流,針對貧困戶實際,因戶施策、量身定制,為推進脫貧攻堅確定了前進方向。

  與此同時,彥張村構建“企業+貧困戶、合作社+貧困戶”的農企脫貧新機制,對貧困戶進行細緻梳理,堅持“一戶一策”的脫貧理念,以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為根本,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因地制宜發展無公害蔬菜種植、扶貧果園等産業,作為脫貧攻堅的産業支持核心。截至目前,彥張村共建設300多畝蔬菜大棚,大棚內種植番茄、辣椒、黃瓜、連豆角等無公害蔬菜,每畝大棚年純收入達15000元,是傳統玉米、小麥種植收入的十幾倍,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好渠道,同時吸收建檔立卡貧困戶勞動力68名,每日支付工資40元。全村共有27戶貧困戶直接或間接參與無公害蔬菜種植,助推了貧困戶增收。  

  為了幫助貧困戶順利脫貧,彥張村黨支部還通過鄉鎮勞保所積極開發社會治安協管、鄉村道路維護、保潔等社會服務類扶貧就業崗位13個,提供給精準扶貧對象,同時依託群望紙板廠、中富肥業、金土地等企業,協調該村群眾進廠務工,為困難群眾提供更多就業崗位,截至目前共為該村210名困難群眾解決就業問題。(文 趙釵氾 編輯 萬慶麗)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