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絲路情誼長——河南對口支援哈密市的故事

2018-07-26 16:50:42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趙瀅溪

  2017年12月16日下午5時許,布德爾森·吐爾得漢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成功手術,被推出了河南省人民醫院手外科暨創傷顯微外科手術室。小布德爾森是一位來自新疆哈密的哈薩克族小姑娘,剛出生便被確診為先天性復拇指畸形。“我很想謝謝他!”幾天后,剛剛度過手術感染期的小布德爾森笑著説。她口中的“他”,是她剛認的親人——河南援疆幹部陳金嶺。

  2017年以來,像陳金嶺一樣的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幹部,用自己的行動,密切聯繫群眾,積極融入當地,用自己的真心真情,將河南與新疆緊緊係在一起。

  千里迢迢認親戚

  古絲綢之路上,河南與哈密,一個在中原腹地,一個是新疆門戶,距離相隔2000多公里,情誼綿延2000多年。

  從2010年開始新一輪對口援疆工作,河南已經派出了1922名援疆幹部,對口支援哈密和兵團第十三師。感人故事,層出不窮。

  布德爾森·吐爾得漢今年10歲,她的家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第十三師紅山農場,家裏有五口人。父母主要靠在30畝草地上放牧20隻羊和3頭牛供養姐姐、哥哥和她。小布德爾森從小就有一個美麗的舞蹈夢,但是因為手指畸形的原因,她越來越不願意上臺表演了。

  2017年3月24日,陳金嶺在紅山農場參加“民族團結一家親”結對認親活動,他了解到吐爾得漢一家的情況,果斷決定結下這門“親戚”,幫助吐爾得漢一家擺脫貧困。“小姑娘有這樣的一個舞蹈夢,應該為她儘快解除病患。”看到熱愛舞蹈的布德爾森越來越不願意上臺表演,陳金嶺帶她到河南接受了手指畸形部分的切除矯正手術。結親以來,陳金嶺便成為吐爾得漢一家的常客,平日裏,不是電話聯繫就是上門看望。陳金嶺幫助協調吐爾得漢女兒阿依丁古麗的貧困大學生補助資金,幫助她早日實現在家鄉教書的夢想;吐爾得漢長子的身份證丟失,陳金嶺協調幫助他參加高考……

  為擴大兩地交往,促進民族團結,河南出臺了《河南省第九批援疆幹部人才深入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實施方案》,深入開展兩地文化交流、産業合作、學校結對、醫院共建、人才互動、單位對口、社會結親、就業對接等活動,推動河南省縣區與受援地哈密市的鄉鎮(街道)、貧困村結對共建全覆蓋,調動全社會力量,深化兩地幫扶合作。

  跋山涉水手牽手

  2017年1月19日,哈密市伊州區魯能希望學校迎來了一批遠道而來的客人。50余名來自河南洛陽、濮陽、開封等城市的五所中小學的學生們與哈密的50名中小學生結對,共同參加由哈密地區教育局與河南省教育廳聯合組織開展的“熱愛新疆 牽手哈密”豫哈青少年冬令營活動。

  小朋友們共同品嘗了地道的新疆美食、可口的哈密瓜果,遊歷了多種建築風格相輔相成的哈密回王墓、陳列著哈密奇石盛宴的回王府玉城、壯麗奇特的雅丹地貌魔鬼城、蒼涼頑強的戈壁胡楊、新疆先民智慧的結晶坎兒井、巴裏坤草原的冰雪世界……

  2017年,為促進兩地人民互動融合,河南組織了“採擷文化 走近中原”豫哈青少年夏令營活動,體驗感受中華文化。開展“豫哈絲路行”系列主題活動,啟動“河南萬人遊哈密升級版行動計劃”,組織“豫哈情·援疆行”河南廣電全媒體哈密旅遊公益宣傳月活動,推動豫哈兩地交流。

  河南與新疆的文化認同建設,充分發揮了新疆各民族文化與中原文化血脈相連、息息相通的優勢和河南文化大省優勢。為此,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文化援疆實施方案》,實施支持文化研究、保護、開發、宣傳、創作、陣地建設等文化援疆九項行動,推動援疆工作見物見人見認同。

  翻山越嶺來幫扶

  2017年2月25日,新疆唱歌的果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凍乾果蔬産品深加工項目”開工儀式在哈密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北部新興産業園舉行,標誌著河南“好想你”棗業正式落地哈密,該項目直接吸納本地員工200余人,年加工農副産品5000噸。

  “我們現在有了新身份,是公司的正式員工了。”五堡鎮哈密瓜種植戶熱合曼興奮地説。以前每到夏季,全家人要四處找銷路,高産量經常換不來高收益。唱歌的果公司採取“公司+農戶”模式,對哈密的優質哈密瓜、葡萄、紅棗等進行精深加工,既能加快當地農業産業化進程,又能讓周邊200多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增收。

  2017年以來,為加大産業扶持,促進社會就業,河南把産業帶動就業放在援疆工作的首要位置。河南省發改委、工信委、農業廳與受援地簽署了産業發展合作協議,幫助群眾就地就近就業,為新疆同胞兄弟更好的生活做出有益有力的幫扶。

  2017年,河南實施建設類援疆項目41個,計劃投資10.5億元,其中援疆資金6.7億元。此外,結合當地民族刺繡傳統工藝,河南省安排援疆資金3000萬元,建設巴裏坤縣民族服裝産業項目,引導安陽安繡等龍頭企業開展訂單式生産,帶動少數民族群眾在家就業。

  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如今在哈密,“河南印記”處處可見。裝備製造、資源加工、紡織服裝、新型建材等産業,正源源不斷地從河南“嫁接”到哈密,在這片資源豐富的土地上拔節生長,碩果挂枝。

  (本報記者 王勝昔 丁艷 本報通訊員 楊思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