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村遺址:追尋6000年的文化脈絡

2018-08-09 13:20:05  來源:鄭州晚報  責編:趙瀅溪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大河村遺址:追尋6000年的文化脈絡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大河村遺址:追尋6000年的文化脈絡

  大河村遺址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大河村遺址:追尋6000年的文化脈絡

  彩陶雙連壺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大河村遺址:追尋6000年的文化脈絡

  基坑

  國有史,地有志,家有譜。日新月異的繁華,改善了人們生産生活條件;燈火輝煌的夜晚,難掩如意湖面泛起的點點鄉愁。這座如意之城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正是鄉愁的寄託。列子祠、東周古城、祭伯城遺址、小營點軍臺、大河村遺址……自7月26日起,《鄭州晚報·鄭東時報》將以10篇專題文章,追訪鄭東新區千年綿延持續的文化脈絡,貫穿改革開放40年的鄉土變遷。“留得青山有柴燒,留住鄉愁有歸處”,讓我們帶著人文意識和詩意情懷回溯,一抔鄉土,留住鄉愁。

  核心提示:赫赫有名的“大河村遺址”其實主體並不在大河村,而是在毗鄰的楊槐村。2012年的時候楊槐村拆遷在即,編寫村志,請“大河村遺址”的創始人、發掘、建館的功臣李昌韜老館長寫序,老館長就專門解答了這個問題:根據考古界慣例和有關遺址記載有古河流穿過,特別是此地北望“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依此之意,命名為“大河村遺址博物館”。

  大河村遺址是我國20世紀70年代考古重要發現之一,面積大、文化層堆積厚、內涵豐富、延續時間長,是黃河流域數千處古遺址中的佼佼者。這裡包含有仰韶、龍山、二里頭(夏)和商代時期文化的大型古代聚落遺址,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河村遺址面積40萬平方米,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直至夏商時期奴隸社會階段,是鄭州地區遠古文化發展的完整縮影。記者 馬燕 李江 通訊員 李林曄 文/圖

  “生死之交一壺酒”: 仰韶文化的絢麗彩陶

  河南省博物院有一件鎮館之寶“彩陶雙連壺”,出土自大河村遺址,單件孤品,獨一無二。對,就是中學歷史課本提到仰韶文化的標準配圖。業內普遍的觀點認為彩陶雙連壺是神聖禮儀用品,是氏族結盟或者大型活動時的禮器,是用以對飲的酒具。象徵著和平、友好、相敬、相親。

  鋻於年代、出土地的相近,還有專家認為在炎黃二帝結盟之時,就是用雙連壺共飲盟誓,化干戈為玉帛,也是“生死之交一壺酒”的最早演繹。還有比較有趣的推斷:在仰韶文化時期正是人類經歷從亂婚、群婚、對偶婚向一夫一妻制過渡的時期,於是就推測這是不是一對原是夫妻的居所,雙連壺也許是我們喝“交杯酒”的來源。

  仰韶文化在發現初期一度被稱為彩陶文化,彩陶是仰韶文化最為醒目的標誌。現在到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參觀,除了雙連壺,最為工作人員津津樂道的是白衣彩陶,是製作陶器時在陶衣坯表面塗抹一層白色的陶衣,用礦物顏料作為著色劑繪製出各種圖案,然後入窯燒制而成。現有館藏最大的那一件像臉盆那麼大,色澤艷麗,器形完整,是2014年博物館在挖消防池之前勘探在院子裏出土的,而且有使用“鋦”的工藝進行修復的痕跡,非常珍貴。

  現在講“史前文化”指的是文字産生以前的人類文化。史前文化時期的大河村,智慧的先民在燒制陶器時,把他們認知到的太陽、月亮和星體的運行和變化,用生動形象的太陽紋、月亮紋、日暈紋、彗星紋、星座紋花紋圖案描繪在陶器上。而且通過觀察這些花紋,可以看到大河先人已經在認識和總結一些自然現象和變化規律,比如一些陶缽上繪有3個月亮紋,反映了先民們已經認識到3個月為一季度的自然規律。另有一些陶缽上繪有12個太陽,反映了先民們已經産生“12個月為一年”的概念。這些都成為我國目前發現最早的天文學的資料,比我國殷商時代甲骨文中有關天文學的資料記載還要早兩千年左右,為研究我國古代天文學和曆法的産生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學價值。

  5000多年前的“豪宅”:木骨整塑陶屋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中有一座遺址廳,保護著一處房基遺址。前文所説的雙連壺就出土於此,鋻於雙連壺並不是日常用具,這處房基又是“套房”,功能分區比較明確,在當時得相當於豪宅,所以推斷這房屋的主人有特殊身份,也許是首領,或者是擔任特殊職能的權威人物。“套房”也反映了當時的原始社會已經存在相對穩定的家庭單位,遺址處出土的成套生活用具和碳化糧食,為研究大河村先民的飲食起居、生活習俗及家庭、婚俗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令人驚嘆的是,這片史前房基遺址至今仍保留有完整的平面佈局和1米多高的墻壁,墻體採用“木骨整塑”的建築方法,墻壁以及地坪用火燒烤成了磚紅色,這種兩面坡式的排房建築奠定了中國北方傳統民居的基本形制,是中國建築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大河村遺址博物館館長胡繼忠曾介紹説,在這片遺址上,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和商文化基本延續發展下來,時間長達3300年,厚度達到12米,經歷了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的繁榮階段、父系氏族階段直到奴隸社會的夏商時期,鄭州地區遠古文化的發展在此形成了完整的文化堆積層。全國範圍內出土的仰韶時期或前後的遺址,如果存在年代難以確認的情況,到仰韶文化堆積層進行比對,就能基本確定它的年代和時期,可謂一把衡量尺規。

  從出土的一些動物遺骸和植物種子還可以推斷出來仰韶文化時期(距今7000~5000年前)中原地區的氣候狀況,平均氣溫應該比現在高2℃~3℃,四季分明,夏日溫熱多雨,冬日寒冷蕭涼,適宜人居。當時河南還有象和鹿的存在,《説文解字》中説“象之大者,謂之豫”,也正是淵源於此。

  風水寶地的前世今生:

  發掘地“花崗”的傳説

  曾經楊槐村西南的花崗盛産棉花,一直是一片“風水寶地”:地勢高,上面的紅燒土塊(當地人稱“大煤渣”)、瓦片很多,過去農忙耙地時,還被村民拿來壓耙子。

  在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已經工作了37年的保安李昌田是山東人,後來落戶到楊槐村,也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民間詩人”,前後經歷了十幾次發掘工作,李師傅已經成了半個專家:“摸摸陶片兒都能説個大概。”關於花崗的傳説故事,李師傅也能講出來好幾個。比如有個“花崗神”的神話就非常有意思:傳説很早以前村裏有一大戶人家為兒子操辦婚事,盤、碟、桌、凳都不夠,當家的整夜發愁得睡不著覺。有一天夜裏,他迷迷糊糊聽見空中有人説:“別愁了,到時候去花崗取就是了,別忘了還!”他將信將疑,就跟朋友商量,朋友説這花崗歷來神奇,讓他不如帶上香燭禱告一番試試。這人依言照做,第二天這人去崗上一看,竟然成真了。從此一下傳開了。

  李昌韜老館長認為楊槐村的歷史要上溯到西元前7000年左右,大河先民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建成了40多萬平方米的聚落(村莊),村莊當時的名字並不可考。1964年秋,楊槐村民在此挖紅薯窖時發現了唐代的古墓,從而引起了保護性的發掘工作,繼而就發現了大河村文化遺址。

  2012年,根據發展規劃的需要,楊槐村拆遷了。

  李師傅説:“80年代的時候,參觀大河村遺址還得2塊錢門票,2004年開始就免費了。希望咱河南人都來看看這座遺址,這是咱中原文化的根。”

  星空下的村落: 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01年,國務院將大河村遺址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12月,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現場工作會上,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作為全國12個“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之一掛牌,意味著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的建設和運營管理正式列入國家級範疇。

  未來的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計劃佔地面積約811畝,以“星空下的村落”為主題,運用多種現代技術,是一處集遺址保護、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城市休閒、觀光旅遊等為一體的較具影響力和示範意義的史前文化展示區,成為歷史文化遺産保護、原始文化展示、考古發掘與研究、生態景觀復原、市民休閒等於一體的大型公共文化場所。

  建成後的鄭州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將會為鄭州市東北片區增添一處大型城市文化公園,也將會成為展示鄭州市文化遺産保護和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窗口,必將豐富鄭州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涵,成為對外文化宣傳、展示和交流的一個重要窗口。

  現在的大河村遺址博物館參觀時間為週二至週日的9:00~17:00,16:30停止入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