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省科學院實驗室內工作的科研人員。目前省科學院建有創新研究中心23個,建設各類創新平臺60余個。
河南日報訊:6月27日起,省科學院面向全省各類企事業單位,公開徵集我省重點産業發展中急需突破的共性關鍵技術需求。作為我省唯一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響噹噹的河南科技創新“領頭羊”單位,省科學院這次主動出擊經濟發展主戰場,將對我省重點支柱産業發展帶來哪些影響?將對我省科研院所産生怎樣的示範作用?
發揮“領頭羊”作用瞄準“卡脖子”難題
“公開徵集我省重點産業‘卡脖子’難題一個多月以來,我們已經收到78家企事業單位提出的96項技術突破需求。”8月20日,省科學院副院長雷廷宙告訴記者,目前,省科學院已經跟52家技術需求單位進行了合作協議洽談,與平煤神馬集團、濮陽惠成、濮陽宏業、億萬中原等我省骨幹支柱企業正式簽訂技術合作合同21份,還有31家企業待簽約。
如此旺盛的需求,反映出當前我省經濟發展中急需突破的一個“瓶頸”:近五年來,我省製造業五大主導産業和高技術産業增加值發展迅速。但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結構矛盾依然突出,高新技術産業佔比偏低,不少企業增長動力不足,産業創新能力不強。對此,按照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部署,省委省政府要求要持續打好轉型發展攻堅戰,深入實施12個重點産業轉型發展專項方案,加快培育一批高技術、高成長、高稅利産業,大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轉型、增長動能轉換,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河南省科學院是我省唯一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省政府與中科院共建單位,也是全國規模較大、科研開發實力較強的省級科學院之一。雷廷宙表示:“作為河南科技創新的‘領頭羊’單位,省科學院有責任、有義務積極貫徹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暨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充分發揮自身集聚國內外創新資源的平臺優勢和人才優勢,切實幫助全省重點支柱産業和企業解決生産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需求,全力助推我省重點支柱産業自主創新能力提升,為推動河南高品質發展厚植科技支撐。”
據他介紹,為進一步服務全省重點支柱企業技術改造和升級,省科學院近期還向省內420余家骨幹企業發函徵集技術需求,建立常態化申報項目庫,為集聚科技資源、凝練科研主攻方向提供靶點和目標。
聚焦重點産業領域發揮自身優勢“破題”
本次卡脖子難題徵集主要圍繞智慧終端及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綠色化工技術、新能源技術、食品製造與安全技術、現代農業技術、生物醫藥與健康技術、資源高效利用與環境保護技術、智慧城市與數字社會技術、現代服務技術等我省重點支柱産業的共性關鍵技術需求來進行開展。
雷廷宙告訴記者,省科學院通過多年來科研方向凝練和優勢學科建設,目前全院共有16家二級機構,公益性科研機構3家、改制科研機構9家、國有全資企業4家。依託院系統單位建有創新研究中心23個,建設各類創新平臺60余個。“目前,我們在先進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綠色化學化工技術、遙感與GIS技術、民用非動力核技術、生物工程與藥物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節能環保技術、食品安全技術等學科領域,已經形成了明顯的研發和轉化優勢。”
據介紹,“十三五”以來,省科學院不斷聚焦産業共性關鍵技術難題需求,進一步整合全院科技力量和資源,不斷提高解決企業轉型升級中急需突破的難題的能力。
例如,高研中心科研團隊成功破解了長期困擾清潔壓裂液的生産成本高、耐溫性不足等難題,在清潔壓裂液製備技術方面也實現重大突破,産品在大慶等油田應用後增産效果顯著。化學所科研團隊研發的碳四碳五一步法合成新型電子封裝材料關鍵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開發出的新工藝可節約投資50%、減少能耗30%、降低綜合成本20%以上,該成果在濮陽惠成的成功轉化,使濮陽惠成由一家小微企業成長為主板上市公司。同位素所公司科研團隊研發出的系列高精度同位素測井示蹤劑新産品,應用遍及全國油田,市場佔有率接近80%,為我國油氣增採增收提供了強力技術支撐。物理所公司牽頭成立的省農業大數據應用産業技術研究院,冶金所公司與安鋼集團聯合成立的河南省冶金産業技術研究院,在運營模式、股權結構、人才引進、科研成果方面走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高度整合科技資源協同創新聯合攻關
“根據我們發佈的公告要求,可以採用技術轉讓、委託開發、共同開發、共建實驗室、共建産學研基地或研發中心、共建經濟實體等多種方式,與徵集對象開展合作。”雷廷宙説,其目的就是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資源、採取一切可以採取的形式服務全省經濟高品質發展。
在定期收集技術需求的基礎上,省科學院將梳理出若干制約我省重點支柱産業發展的卡脖子難題,組織院系統單位和中科院系統與企業對接,進行聯合攻關。對不具有共性關鍵特點的技術需求,將首先由院系統單位有針對性的與企業對接溝通和評估,再組織院系統科研團隊攻關或邀請中科院專家聯合攻關。
雷廷宙表示:“當前,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發展期,也是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機遇期,省科學院將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融入河南經濟強省建設的大潮中去,全力促進知識、技術、人才的全面流動,提升創新資源的效率和效益,提高科技創新的能力和水準,為全省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做出積極貢獻。”(本報記者 尹江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