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書房內的讀者在專心讀書
城市書房內的制證機和數據實時監測屏
大河報訊:“這是第62本,今天剛看完!”8月25日上午,61歲的洛陽市民楊樹國指著面前的《曾國藩家書》對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説。自從政府在他們家門口建了城市書房,楊樹國每天都是第一個來,一坐就是一天,連週末也是如此。他説:“建在家門口的城市書房,免費對市民開放,政府真是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連日來,記者街頭走訪發現,如今在洛陽市區,市民每天“上書房”早已成了一種新風尚,不光是老年人,還有學齡兒童、考證一族,甚至還有每天來城市書房寫作業的中小學生。他們都像楊樹國這樣,每天把“上書房”儼然當成了上班。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從洛陽市文廣新局獲悉,截至目前,洛陽市全市已建成並投入運行的“河洛書苑”城市書房33座,中心城區城市書房藏書總量高達20.7萬冊,僅2018年上半年就接待讀者63萬餘人次。
26上午9時,記者來到位於洛龍區宜人路和市府東街交叉口的厚德苑城市書房,離老遠就看見一個磚紅色的復古小房子立在一片綠色之間,門匾上有“河洛書苑”四個大字,復古木質雕窗,綠樹掩映,環境優雅安靜。推開門,裏面坐滿了看書的人,上有80歲老翁,下有五六歲的孩童,都在認真看書,有的甚至席地而坐,捧著書看得非常入神。
今年8歲的李馨羽,是龍城雙語實驗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住在龍瑞A區,早上8點多,她媽媽就帶著她來到厚德苑城市書房看書學習。此刻,她正在寫一本暑假作業。“家裏沒有這個氛圍,這裡環境好,很安靜,也有學習的氛圍,孩子學習累了,還可以看看課外書。”李馨羽的媽媽對記者説。
書房內30多個座位都已經坐滿,在門口內的地上,一位滿頭白髮的老人戴著老花鏡在看《河南日報》,他就是洛龍區龍瑞小區78歲的居民雷同振。據雷同振介紹,他每天都來這個城市書房讀書看報,一天在這裡坐上6至8個小時,“以前沒事都是打牌,自從發現這裡有個書房,我就每天都來看書了。”他説。
該書房實時監視屏顯示,該書房累計借還書籍已達16847冊。書房管理員朱愛民告訴記者,厚德苑城市書房的開放時間是早上6時至晚上12時,每天有三四百人來看書、借還圖書,自今年4月書房開放以來,總進館人數超過6萬人次。“有些人每天都來,成了書房的常客。”她説。
在西工區體育場路與九都路交叉口的城市書房內,來自實驗小學的宋宥學小朋友幾乎每天上午都會來這裡讀書。大三學生邢正也是這裡的“常客”,每天書房一開門就來了,一直到晚上10時左右才離開。邢正正在備戰考研,書房給他提供了一個安靜便利的環境。“平時除了學生,還有拄著拐杖的老人以及協助管理的志願者,館內秩序一直挺好,讀者都很自覺,有小朋友喧鬧的話,家長也會及時引導,在管理方面並沒有遇到太大的問題。”管理員説。
為了更好地滿足讀者的需求,西工區的上陽宮城市書房還把開放時間由原來的上午9時至晚上9時,延長到早上8時到晚上12時。“讀者很多,每天早上7點多都有人在門口排隊等著書房開門。”該書房一位姓王的管理員説。如今“上書房”已經成為了洛陽市民口中的又一個流行詞。
魅力花都遊,“醉”美是書房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訪發現,目前,洛陽市區已建成投用的“河洛書苑”城市書房均造型別致:有的雕梁畫棟、古香古色;有的時尚靚麗、前沿流行;有倣古建築,也有透明玻璃房;書房總體建設造型別致,既契合了洛陽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又處處散發著創新、開拓的新洛陽精神,可謂集便捷性、實用性為一體。
26日下午,記者來到了位於西工區體育場附近的城市書房採訪,進門一個偌大的“周”字便映入眼簾。管理員告訴記者,這些都是根據周文化設計的,幾乎每間城市書房都有自己的風格。
市區人流量最大的上陽宮城市書房全部用的復古書架,進門迎面的墻上還懸挂著一架古箏,天花板上是一朵朵雕刻的鎏金牡丹。書房後半部分,用雕花屏風隔開,裏面是一個古香古色的茶道區。
位於漢宮路的和昌城市書房,外表看像是一座歐洲建築,裏面則是歐洲風格,巨幅繪畫充分顯示了該書房滿滿的書香之氣。
“城市書房是一個能讓人靜心學習、閱讀的地方,坐在這裡,喧鬧的世界仿佛離我們而去,你只需要徜徉在書海裏。”位於洛龍區泉舜廣場的城市書房,則充滿著現代派風格,全透明的玻璃書房,時尚簡約的書架和簡潔明快的桌椅,門外喧鬧,門內靜謐,宛如鬧市裏的一股清流。
把“精神糧倉”建到百姓家門口
“請刷讀者借閱卡,請輸入借閱卡密碼,請把圖書放置在掃描區,借閱成功!”隨著機器的提示音,不到20秒,兩本圖書就自助借閱成功。在洛龍區泉舜廣場城市書房,記者分別體驗了一下自助借閱機和自助還書機,操作簡單,非常方便。
“讀者借閱卡也可以自助辦理,只需要把身份證放在感應區,按照提示操作,機器自製借閱卡。”管理員説。
據介紹,2018年初,洛陽市將城市書房建設工作列入全市重點民生實事強力推進,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並投入運行“河洛書苑”城市書房33座,中心城區城市書房藏書總量高達20.7萬冊,報刊種類492種。2018年上半年,共接待讀者63萬餘人次,借還圖書9萬餘冊。
如今,在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區域或公共場所建設的“河洛書苑”城市書房,早已成為了洛陽市的“精神地標”和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糧倉”。
洛陽市文廣新局公共文化科科長劉夢剛告訴記者,洛陽所有的城市書房都免費開放,讀者可持身份證或者讀者借閱卡刷卡進入。讀者可持有效身份證件自助辦理讀者證,每個身份證能辦理一張讀者證,辦理讀者證須繳納100元押金,退證時退還押金。在任何一家城市書房辦理的讀者證,都能在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和城市書房通用。
城市書房每天開放時間不少於8小時,每週開放時間不低於56小時,個別城市書房為了適應市民閱讀需求,開放時間達到了每日16個小時。
“下一步,城市書房將根據群眾實際需要調整開放時間,我們力求將這種小型、時尚、便利的圖書館,建到人口集聚的居民區,把閱讀服務送到市民的身邊。”洛陽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説。
在城市書房建設中,實現建設與管理服務“八統一”,即:統一書房名稱,結合地方特色,將所有城市書房統一命名為“河洛書苑”;統一製作懸挂LOGO標識,提升“河洛書苑”城市書房辨識度;統一開放時間,所有城市書房開放時間每天不少於8小時、全年無休;統一配置圖書資源,所有城市書房圖書集中採購,定期流轉,滿足群眾多樣化閱讀需求;統一配置自助設備,統一配備自助辦證機、自助借還機、電子書下載機等智慧設備;統一培訓工作人員,各城市區以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增加管理人員,面向社會招募志願者,市圖書館統一開展專業化管理培訓;統一服務標準,統一編目,分類上架,實現自助辦證、通借通還,一處辦證、多處借閱,通借通還;統一配置便民服務設施,所有城市書房均配備空調、飲水機、急救箱、老花鏡、雨傘等便民設施,為群眾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書房建設模式靈活多樣群眾需要是唯一原則
8月9日,洛陽召開全國文明城市持續提升“五項治理”工作通報會,就落實省委常委、洛陽市委書記李亞專題調研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要求時指出,加快洛陽“河洛書苑”城市書房建設步伐,年底前力爭完成100座建設任務(含已建成和在建的),其中澗西區、西工區、洛龍區各完成10座,老城區、瀍河區各完成8座,高新區、伊濱區、吉利區和9縣(市)各完成5座。
“城市書房建設初期,我們到蘇州、揚州等地區學習考察,反復討論,結合洛陽實際,建設了5個試點。”洛陽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説,城市書房建設從規劃、選址原則、建設標準、設備圖書配備和開放管理制度,都是由市裏統一謀劃。當然,根據每個區、縣的實際情況,城市書房在建設時,也有多種方式。例如有的縣區與洛陽市總工會合作,共同建造城市書房,同時也是職工書屋。上陽宮城市書房則是西工區政府和上陽宮文化園合作建設的城市書房,發揮雙方優勢,共同建設、共同管理。
“洛陽城市書房建設機制靈活,市總工會出資合作建設城市書房(智慧職工書屋)12座、市教育局積極協調將部分直屬中小學門面房收回用於城市書房建設、市新華書店正在積極選址合作建設城市書房。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在機場、高鐵站、酒店、醫院、商場等人群密集場所建設圖書閱讀服務點,擴大閱讀服務覆蓋面,讓市民隨時隨地有書看,隨時隨地能學習。”洛陽市文廣新局負責人説。
“城市書房建成開放後,群眾好評不斷,社會各界參與建設的熱情日益高漲,這説明城市書房建設逐漸深入民心,城市書房建設無論選擇哪種模式,始終堅持一個原則——群眾需要。”
據悉,目前,洛陽已經建成的城市書房運行面積大多在200平方米,配備2-4名管理員。每個城市書房書籍至少5000冊,每個城市書房的圖書均不雷同。後期會根據需要,對每個城市書房的圖書定期進行流轉更新,以滿足市民閱讀需求。
組建專家團隊讓城市書房更具洛陽特色
“當下手機佔用了人們大部分時間,造成了人們與書籍的疏離,把城市書房建遍大街小巷,等於把微型圖書館送到百姓的家門口,讓文字回歸百姓,有助於打造良好的學習、閱讀氛圍。這是和洛陽的歷史文化名城的身份相契合的,應從多方面發揮城市書房的實用性。”一直關注洛陽“河洛書苑”城市書房的洛陽師範學院社會學者安鋒説。安鋒認為,城市書房要“三分建七分用”,如果能成立一個專家團隊,把洛陽的博士、專家、作家等聚集起來,就城市書房的書籍目錄選擇建言獻策,那麼城市書房將更具有洛陽特色。另外,他建議利用新媒體平臺成立導讀類欄目,例如博士薦書等,刺激市民“按書索讀”,把城市書房內的書更好地運轉起來,提高閱讀率。
洛陽市社科聯蔡幼鵬副主席也提出了相同看法。他認為,城市書房應充分利用洛陽三大高校師資資源,邀請洛陽本土的行業專家開展“讀書分享會”“洛陽人文講壇”等欄目,讓洛陽人更愛閱讀。蔡幼鵬認為,應借鑒其他城市建設經驗,靈活建設,擴大公共服務,促進文化消費,形成洛陽特色的品牌,把城市書房變成傳播洛陽文明的沃土,把書籍當做傳播洛陽曆史文化的使者,把書香洛陽氛圍植入民心,把洛陽變成閱讀之都、研學之都。
“前期來看,城市書房建設投入較大,但是,這個工程所帶來的收益也是無法用數字估算的,意義十分深遠。”安鋒説,城市書房的到來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的重要標誌,不僅提升了民眾的獲得感,更為城市提升文明程度和自身競爭力奠定了長遠基礎。(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高菊 實習生 蔣瑞玥 韋暢卜鑫 劉方元 特約通訊員 劉夢剛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