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舞鋼:家豬野養探富路

2018-08-29 10:09:4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趙瀅溪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近日,在位於河南省舞鋼市廟街鄉劉溝村南3公里開外的東老寨溝。山間一輛越野車不時發出兇猛的“嘶吼”,20分鐘後當地劉溝村人張永生來到一處林木茂密、水源豐富、四面環山的洼地。

  張永生神秘兮兮地從兜裏摸出一個哨子,“咻咻”幾聲嘹亮的哨聲響起,原本平靜的大山立刻躁動起來,周邊山坡上一個個憨態可掬的身影從林木的陰影下現身,嗷嗷叫著撲向食槽。

  深山裏何不養豬?

  張永生是劉溝村人,從小在山腳下長大,對大山有著深厚的感情。2010年他在東老寨溝承包20畝山林地養了百十隻羊,給寂靜的深山帶來了一絲熱鬧。加上這裡山清水秀,不時有外地遊客順著山路摸到他的羊場來。

  有好幾次遊客在這裡歇腳的時候,談論現在工業化養殖豬肉口感不如從前的意思,要是能買到天然家豬該多好。説者無心,聽者有意。一來二去張永生心裏打起了算盤——現如今,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健康意識也不斷提高,綠色、有機、無公害的農産品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普通家豬的營養和肉質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對健康消費的需求。“如今到處是現代高科技養殖場,豬只能圈在狹小的豬舍裏餵養,從小喂飼料,飼養時間短、缺少運動,人們想回味一下過去的豬肉香味簡直成了奢望……”

  幾次攀談下來,張永生和常來山裏玩的遊客達成了共識:張永生在山裏放養家豬,等長成了他們來買。

  深山裏豈能養豬?

  有了山裏養豬的想法,張永生就和家人商量,妻子曾賽花立馬反對,那裏山大溝深,豬跑丟了都不知道,再説有沒有人買也不知道,“你就是在胡鬧。”妻子曾賽花説。

  “老張家那小子又要折騰了。”周圍的鄰居聽説他要在山裏放養豬,過來勸的不少,想看他笑話的也大有人在。畢竟山裏有野豬不新鮮,家豬搬到山裏養在這裡還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

  但張永生卻有著一股“軸勁兒”,看好的事情從不輕易放棄。自從打算在山裏養豬,他天天起早貪黑往山裏跑,修棚蓋舍所需要的物料都是用小三輪車一趟一趟拉上山的。

  張永生現在依然記得,有一次他駕駛滿載物料的三輪一不留神翻了車,連人帶車翻下山溝,從車裏爬出來的他只能步行下山找人幫忙,先把料卸下來搬上山,再把車抬出來,折騰了一夜。好不容易發動三輪繼續趕路,誰想到幫忙的人還沒走下山頭,張永生的三輪又翻下了山溝。

  雖然一天走了兩次鬼門關,但張永生沒有被嚇到,憑藉著一股不服輸的精神勁和“吃苦耐勞”的小三輪,他在東老寨溝裏蓋起了兩座小平房存儲飼料,還翻新了從前的羊圈。2014年張永生購買了十幾頭信陽黑豬,做起了東老寨溝的“寨主”,開始家豬野養的實驗。

  深山裏真能養豬!

  深山中沒有其他養殖廠那整齊劃一的豬舍,只是幾間簡易棚子,棚下是十幾頭小豬仔也不見嗷嗷叫,只見豬舍東邊的小溪旁臥著幾頭,南邊的林蔭下跑著幾頭。

  “這都跑山上去了,不説這幾十頭小豬,光山林裏就有二三百頭呢!傍晚,一吹哨子,它們就都回來了,豬舍旁、小溪邊、林陰下,到處都是,只用再喂一點點玉米拌麩子,它們吃完就又進了山。” 張永生笑著解釋,“野養的家豬生長期特別長,野性比家養豬增加很多,活動量特別大。你看好些豬要麼沒有耳朵、要麼沒有尾巴,都是在山裏受的傷,反正沒有幾頭豬身上不帶一點傷痕。”

  與普通的圈養豬相比,放養豬有著許多不可比擬的優勢。張永生説,首先在飼料的成本上,放養豬多以林下草木漿果等為主食,飼料的用量極少,喝的是山上的清泉水;其次,放養豬運動量大,接觸的環境也相對複雜,不僅肉質緊實,對疾病的抵抗力也大大強于圈養豬;再次,放養豬的排泄物直接可以成為林地的有機肥,對樹木的生長也起到了促進作用。

  “東老寨溝相對而言是一個比較封閉的環境,外面的病菌害不容易進來,從2014年到現在,在做好防疫的基礎上,我這邊無論豬羊基本沒有發生過疫情,最大的損失就是偶爾會有豬翻山越嶺找不到家,跑著跑著真變成野豬了。” 張永生笑一笑説,“這家豬野養也不是一件太複雜的事情。”

  深山養豬能致富!

  “在山上放養的那些大黑豬,喝的是山泉,吃的是玉米摻麩子,天天在坡上跑,毛光皮亮瘦肉多,營養豐富口味香,還沒等長大,就有人上門來高價預定。”看著面前一頭頭活蹦亂跳的大黑豬,張永生一邊用手背抹著臉上的汗水,一邊自豪地説。

  “你自己説的再好都沒用,要讓顧客自己品嘗,他們自然會幫你宣傳。”張永生對自己的品牌非常有信心。從2014年到2017年底,他售出800頭黑豬,每斤黑豬肉的價格18元,銷售主要是靠老顧客的口碑宣傳。

  “我的黑豬養殖量是根據市場銷量來定的,絕不盲目飼養。”張永生介紹,每年只在春節前集中宰殺黑豬,這時候顧客需要多少豬肉,必須提前一週下訂單。“現在每斤黑豬肉18元,價格不算很高,一般消費者都可以接受,一頭黑豬300多斤,算下來利潤可達千元。”

  儘管時不時地會有幾頭豬跑沒了影,家豬野養變野豬,但張永生為保證生態豬的肉質,始終堅持放養模式,市場也在逐步打開。今後他打算把生態豬品牌推廣出去,讓更多的人品嘗到生態豬的美味。(文 益鵬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