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訊:“年年造林不見林”一直為人詬病。8月29日,記者帶著疑惑跟隨省林業調查規劃院造林核查組在西平縣實地查看。“沒見到倒下的,缺棵很少見,造林成活率超過95%,真正做到了栽一片、活一片、成一片。”省林業調查規劃院總工程師夏豐昌很是驚喜。
這是記者今年第二次來西平,第一次正值春季造林尾聲,1萬畝的任務量,西平完成近3萬畝。當時記者心中存疑,這些樹都能活嗎?經歷了炎熱炙烤、麥收傷林高峰等諸多考驗,此時核查成活率才能見真章。
宋集鎮崔莊村附近的村道旁,一片楊樹苗已有四五米高,棵棵枝繁葉茂。同行的西平縣林業局副局長胡俊成説,剛栽下時胸徑不過2.5釐米,現在已經接近5釐米,長勢喜人。
造林成活率達到85%即為合格,西平為何能做到95%?夏豐昌分析,主要是西平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造林、養護機制。
在哪兒栽樹?誰來栽樹?栽誰的樹?解決這些問題最為關鍵。在通道綠化中,各地多采用林苗一體化模式,政府出錢流轉土地,再交給造林大戶。
實踐中,大戶往往以經濟效益為先,不斷地賣樹苗,多年過後,還是不見樹,並沒有達到預期的生態效果。
西平創新機制,提出用自己的錢,在自己的地盤上栽自己的樹。該縣成立國有控股的林業投資開發公司,完成土地流轉後與專業綠化公司合作運營,保證造林用壯苗,專業人幹專業事。
值得一提的是,西平縣農田林網中,林帶與老百姓的莊稼地普遍都有一溝之隔,避免農機作業殃及樹木。
走訪了宋集鎮、人和鄉、重渠鄉、盆堯鎮等四個鄉鎮,記者看到,林下一般都種植紅薯、花生、蒲公英等作物。“這是我們的又一個探索,把林下空閒地反租給一些種植大戶,既加強了管護,降低政府的流轉成本,還增加了農民的務工機會。”
“林下種低稈作物對樹苗是一種‘正能量’。”夏豐昌解釋,對作物施肥、澆水,實質上對樹也是一種管理。多種作物共生,生態系統也更健康,“如果啥也不種,瘋長的雜草會把樹纏死。”
三分造,七分管。西平在養護上下足功夫,壯大森林公安隊伍,在全省率先恢復建立鄉鎮林管站,成立了400多人的專職護林員隊伍,全覆蓋的管護網絡已然形成。
“重生態、有辦法,不偷懶、不投機,西平縣造林面積大、效果好,值得各地學習。”核查組成員評價道。(記者陳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