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氏紅二十五軍軍部舊址: 穿越時空的紅色記憶

2018-09-13 11:54:40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金秋九月,盧氏縣官坡鎮蘭草紅軍小學熱鬧起來,孩子們的讀書生活又開始了。80多年前,這裡曾是紅二十五軍軍部。

  1934年冬,紅二十五軍3000余人在程子華、吳煥先、徐海東的率領下,從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何家衝出發開始長征。經獨樹鎮激戰後,他們進入伏牛山東麓,繼續西進,直奔豫陜邊界的商洛地區。

  12月3日,紅二十五軍抵達欒川鎮。當時,紅二十五軍遭遇國民黨部隊圍追堵截,腹背受敵,陷入極其危險的境地。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外出偵察的手槍團在橫澗大幹一帶遇到對豫陜交界處的大路小道瞭如指掌的貨郎陳廷賢。當陳廷賢了解到這支身陷險境的軍隊正在尋求“入陜”之路時,主動帶領紅二十五軍繞過朱陽關、五里川,從一條羊腸小道進入陜南。

  經過精心部署,紅二十五軍于12月5日開拔,手槍團在盧氏朱陽關以東虛張聲勢迷惑敵人,主力部隊則沿著一條“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腳不幹”的深澗峽谷向西挺進。是夜,盧氏城外激戰,槍炮火光映紅夜空,軍政委吳煥先及團政治處主任陳先瑞先後負傷,紅二十五軍主力在手槍團的掩護下成功趕到橫澗河口。

  12月6日,部隊主力翻越百盤嶺和大小螞蟻嶺,向龍駒寨挺進;次日,兵分兩路進入官坡,擊潰官坡民團後直奔蘭草,在蘭草關帝廟內(今天的蘭草紅軍小學)宿營。8日,紅二十五軍擊潰豫陜交界的要隘鐵索關守關民團,順利入陜,成為長征中到達陜北的第一支中國工農紅軍。

  12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陜西洛南縣庾家河召開會議,研究在鄂豫陜邊區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問題,並決定改鄂豫皖省委為鄂豫陜省委。紅二十五軍在盧氏縣活動期間,500余名當地有志青年踴躍報名加入了紅軍隊伍。

  “盧氏的一山一水都銘刻著紅二十五軍英勇頑強、剋敵制勝的豐功偉績,河東村的崖壁上至今還保留著紅二十五軍‘要得黎民把福享,遍地瓜落滿地紅’的詩句。”盧氏縣黨史辦主任靳治民説。(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孫華峰 何心悅)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