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節,不少農作物已經收割,農場裏只有葡萄園還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模樣。馮衛峰的關注點也在這裡。
馮衛峰在農場查看葡萄長勢情況
馮衛峰在和農場工人們一起包裝葡萄
大河報訊:“自古以來,土地、黃金、古董這三樣東西因為稀缺,都是可以保值增值的,我相信土地的價值。”
説這話的,是馮衛峰,一名出生於濟源市五龍口鎮任寨村的“80後”。2013年6月,戶籍一直在農村老家的他義無反顧,辭掉上市公司高管職位,毅然返鄉承包了2053畝農田,創辦了濟源市首家家庭農場,做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新農民,抑或是“新地主”。
5年來,在奔向“新型農民之夢”的道路上,既有科學、高效、規模化種植帶來的可觀回報,也有艱難、挫折,乃至失敗的風險。
讓我們走近馮衛峰,了解他敢為人先的背後,所為、所思、所悟。
決意返鄉:“家鄉越來越凋敝,我真的不想看到”
9月17日上午,濟源市五龍口鎮任寨村下著小雨,路旁剛剛收穫的莊稼地被打濕成深色,讓設在路上的“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藍色標牌更為醒目。
村子西側,護網圈起的一大片葡萄園碩果纍纍,泛著果香。園子裏的品嘗區,幾位村民坐在桌邊,正將採摘的“陽光玫瑰”葡萄打包裝箱。數十箱已經封箱完畢的葡萄,即將裝車通過電商物流發給客戶。
“你看看,這葡萄園總共100畝,有五六個品種,都陸續成熟了。”身著深色襯衫的馮衛峰,走在園間小道,笑容滿面,“一兩個月之前,葡萄還沒成熟,有好幾家外省的批發商就在訂貨。只要品種好,根本不愁賣。”
他説,這片葡萄園子只是他農場的一小部分,“你進村路上,只要看到的地,都是我們農場承包的,一共2053畝,是村裏的全部莊稼地。”
“估計你也注意到了,這些地裏水渠、水井、田間地頭道路,建得都很齊整,以前可不是這樣。”馮衛峰説,在他2013年成立濟源市豐園家庭農場之前,雖然這些土地平整,是濟源少見的良田,但沒人種、種不好的問題十分普遍,加上村裏年輕人普遍外出,任寨村與很多農村一樣,逐漸空心化。
“家鄉真是越來越凋敝,我在鄭州工作,實在不忍心看下去。一直尋思,能否在這片生我養我的土地上,做出大文章呢?”他説,2013年,村裏土地流轉承包之時,戶籍一直在農村老家的他從工作了多年的上市公司高管崗位上辭職,決意返鄉創業,並從幾名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成功拿下了村裏土地承包權。
當時,出生於1981年的馮衛峰,才32歲。這種魄力和大手筆,讓他的家人和鄉鄰都為之詫異。5年打拼:經歷挫折,承包2年後就扭虧為盈
馮衛峰清楚地記得,這是濟源市首家家庭農場,營業執照是工商局長親自送上門的,但這種“光彩”背後,更多的是困難和考驗。
他回憶,剛開始承包時,可以説是困難重重:沒有任何種植經驗、沒有田間管理經驗、資金缺少等許多現實而尖銳的問題。
“首先是資金問題,承包土地時已經是8月份,我只有一個月的時間準備,籌備資金交承包費,還要考察種植項目。將近200萬的承包費和保證金像一座山一樣壓著我。能想到的朋友,能借到的親戚都拜訪了。這期間,曾厚顏無恥,曾感動落淚,有的好兄弟慷慨相助,也有的朋友把我拒之門外,感慨良多。”他説。
暫時解決資金問題之後,馮衛峰説,他依靠多年的團隊管理經驗,在村裏挑出有種植經驗的長輩組成團隊,和他一起管理,有主管、有技術員、有會計、有採購員等,分工明確,分頭行動,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即便如此,第一年承包結束,財務一算賬,作為農場主的馮衛峰還是出了一身冷汗。由於管理粗放,不計成本,2053畝地,虧損了近100萬元。這對於初創農場的馮衛峰來説,可不是一個小數目。
“我堅信‘人在做、天在看,船到橋頭自然直’,這份信念在我每次幾近走投無路時,能夠寬慰自己,開導自己,給我力量。”他説。
當然,馮衛峰也表示,在前期發展的艱難時期,濟源市農業局等相關部門也給予了他很多幫助,比如為農場開通綠色通道,幫助貸款,把農場規劃為2014年“農業特色園區”,並且國家旱澇保收糧田建設項目也開始啟動,為農場打井、修渠、修路、架電,“領導們也多次來這裡考察,指導工作,讓我一直很感動。”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5年,在摸爬滾打2年之後,濟源市豐園家庭農場扭虧為盈,“主要是因為農場2000畝農作物産量和收益上了一個新臺階,這更堅定了我依靠科技、規模發展的信心和決心。”
未來設想:“盡我所能,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
依靠良種種植、套種、多元化利用等科技手段,依靠規模化,是豐園農場走上發展快車道的重要原因。目前,農場內的不少農作物均是與農科所、種子公司等單位合作,合作單位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收購農作物,既解決了銷路問題,又提升了經濟效益。
“這在以往一家一戶種植的時候,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因為種子的生産必須要求純度,種植面積一定要達到才行。”他説。
也正是由於重視科技,以及借助了最先進的各種農業播種、灌溉、噴霧、晾曬、收割、烘乾、倉儲等方面的機械設備,2000多畝的豐園家庭農場,僅有固定員工15人,其中管理人員2名,技術人員12人,財務人員1人,臨時工人最高峰也不過40人。
有了農場,村裏的不少閒散勞動力不僅收到了高於之前的低阻,而且不用出遠門,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同時,豐園家庭農場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村裏整體經濟發展,贏得了村民們的一致好評。
因為成績顯著,馮衛峰被選為五龍口鎮人大代表,而且連續兩年被濟源市評為“農業先進生産個人”,今年又被評為“濟源市第四批新農村實用技術拔尖人才”,而農場,更是被評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示範性家庭農場”“濟源市農業特色園區”“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先進企業”等稱號。
馮衛峰説,農場種植的小麥、玉米、大豆、葡萄、冬瓜等良種農作物,現在每年可實現營收800萬元左右,實現盈利150萬左右,步入穩定發展軌道。
“回想農場創業這個過程,想説的話真是太多太多,曾經激情豪邁,曾經迷惘無助,曾經信心滿滿,曾經失落流淚。”馮衛峰説,農村海闊天空,是他施展才能的舞臺,但他還沒有成功,還需更加努力,來發展他的農場。
“我希望有一天,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我能和鄉親們一起富裕,一起實現財務自由,讓我們的家鄉變得有活力,有前途。”他説。(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岩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