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120餘年砥礪前行

2018-09-20 17:53:38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全國唯一一所地處縣城的百年省級三甲醫院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醫院錢惠茵教授獲2018年首屆“河南最美醫生”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大陸首例清醒狀態下開顱手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博濟愛心基金”已累計救助貧困患者4000余人,發放救助金2344萬元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錢惠茵教授退休返鄉,500余人自發相送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百年名院百名專家”惠民義診

  雖偏居豫北一隅,卻久負盛名,擁有超過120年的悠久歷史;坐落在小縣城衛輝內,影響力卻早已輻射整個豫北乃至中原大地。這就是全國唯一一家紮根縣城的省級三級甲等高校附屬醫院——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國家有難時,它挺身而出。抗戰時期,大量收治中方傷兵和被日寇飛機炸傷的百姓,病房長期爆滿;唐山大地震時全員上陣,不分晝夜營救傷員;“非典”期間沉著應對,組建9支醫療隊,分赴各地開展防治增援……

  120餘年風雨兼程,從清末的博濟醫院,直至1982年定為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以下簡稱新醫一附院),因時局變動和社會發展,它曾十余次易名,但始終不變的,是“仁心仁術博濟惠民”的醫道。

  A

  百年名院“紅色基因”一脈相承

  今年7月,新醫一附院的普通護士劉珊,突然間火遍大江南北。

  原來,在照料重傷病患時,劉珊手臂突然被患者咬住。因擔心掙脫會導致病人身上的插管脫落,劉珊一直沒有將手臂拿開。直到醫護人員給患者打了鎮靜劑後,患者才慢慢鬆開牙齒,此時劉珊已堅持了3分鐘,手臂上深深的牙印觸目驚心,讓人看著都心疼。這一感人事跡被央視新聞、人民日報官微、新華網官微等全國各大媒體先後報道,廣大網民稱她是“真正的白衣天使”。在阿裡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評選中,劉珊獲得第251期唯一的一等獎。

  和平年代能愛崗敬業,戰火年代敢共赴國難,在新醫一附院,從不缺乏這樣的醫護人員。

  時光穿梭回到1937年,醫院一名女護士栗秀真,衝破各種阻撓和教規約束,毅然投筆從戎,赴南京參加抗日救亡活動。從那時起,紅色基因的血脈,代代賡續。

  始建於1896年的這家醫院,前身為加拿大醫學博士羅維靈等創辦的博濟醫院。因與病人之間結下了深厚情誼,羅維靈被豫北群眾親切地稱為“老羅大夫”。羅維靈之子羅光普,從小在河南長大,直到高中畢業後才赴加拿大攻讀大學,獲取醫學博士後又回到河南,投身於當地的醫療事業。在抗戰時期,羅光普與另一名加拿大醫生成為好友,當過其助手和翻譯,並掩護其通過敵佔區來到延安。這名加拿大醫生,就是白求恩。

  抗戰爆發後不久,醫院便成立了汲縣抗敵委員會,承辦戰場救護常識訓練班,主講為栗秀真。此後,醫院大量收治抗戰受傷的中方傷兵,以及被日寇飛機轟炸而受傷的當地平民,病房長期爆滿;1938年,汲縣被日寇佔領,院領導為保護傷兵、平民,全力與日寇週旋……

  醫院歷代醫療人員言傳身教,“紅色基因”一脈相承。唐山大地震時,全員上崗,不分晝夜地搶救、照護500余名受傷群眾;新中國成立後,新醫一附院先後選派100余名醫療骨幹,參加援疆、援藏、援非醫療隊,開展醫療援助;2003年,“非典”期間,作為抗擊“非典”涉外和應急定點醫院,先後接診發熱患者數百例,組建的9支醫療隊,分赴各地開展防治增援工作;2008年,5·12汶川地震時,新醫一附院派出12名骨幹醫生組成救援隊奔赴救災現場,並被授予“全國工人先鋒號”……

  錢惠茵教授,中共黨員,被稱為“兒科七大家”之一。一位江南水鄉的妙齡少女,紮根豫北農村一幹就是53年,為成千上萬豫北兒童帶去健康,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兒科醫生。她離職返鄉那天,500余人自發送行。在這裡,和錢教授一樣的優秀醫務人員不勝枚舉,處處彰顯著先進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産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2012年,醫院黨委還被授予“全國醫藥衛生系統創先爭優活動先進集體”的稱號。

  “沒有一個職業像醫護人員這樣神聖而責任重大,因為他們面對的是屬於每一個人只有一次的生命,以及一個個家庭幸福的託付。”新鄉醫學院工會主席、新醫一附院黨委書記邵金遠告訴記者。百餘年來,該院之所以能涌現出一大批優秀典型人物,是因為這裡厚植了先進人物生長的“土壤”,具有悠久且優秀的文化底蘊。“仁心仁術,博濟惠民”的背後,是新醫一附院“紅色基因”的一脈相承,是歷久彌新的初心不改。

  B

  豫北“醫療高地”引進人才連祭大手筆

  早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提及醫院名氣與實力,“北協和、南湘雅、中惠民”的説法,就在當時的醫療界廣為流傳。

  與百年之前的輝煌相比,如今的新醫一附院不遑多讓。

  “我清楚地記得,手術結束沒幾分鐘,貝貝就從手術台下來了,手術全程中,她還能與醫生説話溝通。”提起那場轟動全國的開顱手術,當時曾全程參與的一附院醫療事業發展部副主任郭楠記憶猶新,“問孩子幾個簡單的問題,她能對答如流嘞。”

  這是在2007年,新醫一附院神經外科聯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總醫院,成功開展了大陸首例全過程清醒開顱手術,引起全國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當年15歲的女孩兒貝貝,如今已成家做了母親,過著平靜幸福的日子。

  作為河南省醫學重點學科,該院神經外科技術水準在省內首屈一指。醫院相繼開展了大陸首例全程清醒開顱切除功能區腦腫瘤、開顱腦動脈瘤夾閉術、腦深部刺激電極植入術治療帕金森氏病、顱內外血管搭橋治療煙霧病等;在省內率先開展了冠心病的介入診療及經皮肺動脈瓣球囊擴張術等多項心臟介入診療技術;成立全省首家前列腺綠鐳射手術培育基地,河南省首例糞菌移植……先後創下的多個首家、首例,是新醫一附院持續打造豫北“醫療高地”的一個縮影。

  神經外科學、心血管病學、神經病學、小兒內科學、腫瘤治療學是新醫一附院的重點優勢學科。據業內專業評測機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醫院影響力排行榜100強中,該院神經外科、結核內科的實力排全省第一,此外,兒科、感染科、血液專業、心外科等多個專業也名列全省前茅。而新近成立的胸痛中心、高級卒中中心,正見證著醫院診療水準的不斷攀升。

  今年4月,輝縣市患者李某突發心肌梗死,家人立即撥打了胸痛中心電話。一附院的救護車中午12:20接到病人,下午13:53便被送進了介入室,經過介入治療打開了堵塞的血管,最終患者痊癒回家。

  醫院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從病人入醫院大門,到開通梗死血管的時間,已經由原來的平均120多分鐘,降至如今的平均76分鐘。對於心肌梗死的患者來説,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血管開通時間的縮短意味著,與時間賽跑的新醫一附院醫務人員能夠挽救更多的生命。

  去年7月27日,醫院胸痛中心一次性通過國家認證,並於9月15日獲得中國胸痛中心總部授牌。自此,新醫一附院正式進入了急性胸痛患者救治的快車道,使區域內的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水準大大提高,不僅僅是快速,更是規範、準確的診治。今年,經過國家衛健委腦防委專家組考評,該院卒中中心被正式命名為“高級卒中中心”。

  新醫一附院院長趙國安認為,醫療技術、診療水準和學科建設,是判別一家醫院醫療服務群眾能力大小最直接的衡量標準。為此,醫院在人才引進培養、學科建設、科研能力、對外交流等方面投重資、下大力,連連祭出大手筆。譬如,與中國工程院樊代明院士共建新鄉整合醫療中心;聘請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張敏博士擔任心臟中心副主任及首席專家;聘請哈佛大學醫學院劉玉珍博士擔任神經病學研究所所長……

  針對年輕的高素質人才,醫院全力引進——以博士生為例,提供50萬元安家費、50萬元科研啟動經費,一套120平方米住房。

  人才培養方面,醫院始終秉承一個原則——不但要引進來,還要送出去。僅從去年至今,該院就選派了將近200名科室骨幹、優秀青年醫師奔赴世界各地學習,學成歸國以先進的理念與技術服務於人民群眾。

  在香港艾力彼“2017中國地級城市100強”醫院排名中,新醫一附院位列第23位,較2016年提升11個位次;“2017中國地級市醫院16個專科30強”排名,該院15個專科榜上有名。

  C

  基層擔當的惠民情懷

  讓群眾享實惠

  引進國內外先進醫療技術、不斷提高診療水準的同時,不僅致力於讓患者看得好病,還關注患者看得起病,是這所百年名院的基層擔當。

  家住衛輝農村的高大爺,是村裏的五保戶,由於年事已高,且患有耐藥性肺結核,幾乎每年都要住院一次,一次花費上萬元。不過,自從他到新醫一附院看病以來,就再也沒為看病花錢的事發過愁。

  原來,新醫一附院的第二名稱是河南省結核病醫院,在這裡,高大爺不僅可以享受到高水準的醫療服務,還可以享受到各項減免優惠。這裡的普通結核病人,治療費用減免20%,上限為2000元;低保戶和傷殘軍人,減免30%,上限3000元;像高大爺這樣的五保戶,費用經新農合報銷之後,剩餘的費用全免,可以説,高大爺在這裡治療結核病,基本不花錢。

  “上新醫一附院看病,花錢少!”如今已是新鄉及周邊不少地區群眾的公認看法。據2018年河南省醫療行業發展數據顯示,新醫一附院在提供優質的省級醫療服務前提下,出院病人平均費用僅為同級別醫院的65%。作為一家三甲醫院,新醫一附院如何做到?

  其一,招標之後再議價。藥價高,是看病貴最直觀的表現。藥品採購招標之後,新醫一附院又採取院內藥品二次議價制度,把藥品實際價格控制在招標價格之下。去年9月至今,該院不僅實現了藥品零差價銷售,還將零售價降低到了省定標準以下,此舉大大受到門診、住院病人的歡迎。不僅如此,醫院附近的群眾也紛紛來醫院買藥,直言“品質有保障,還不貴”,這讓醫院藥學部笑著“抱怨”——工作量又增大了!

  其二,培養臨床藥師,杜絕不合理用藥。2014年,新醫一附院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國家級臨床藥師培訓基地,4年來,為我省醫療機構輸送了大批合格的臨床藥師。

  其三,開展藥物基因檢測,確保精準用藥。用藥基因檢測,就是針對與藥物反應相關的基因密碼進行解讀,預測患者對於不同藥物的不良反應程度,指導臨床更加有效用藥,達到提高藥物療效、降低藥物毒副作用、減少醫療費用的目的。

  其四,控制醫用耗材進價,降低高端檢查收費。為此,新醫一附院制訂了《醫用耗材降價方案》,成立了醫用耗材議價管理委員會,對心血管介入類、骨科類等25類高值耗材進行三輪降價談判,最大降價幅度達40%,確保處於全省低價水準。

  今年3月份開始,該院放射科大型儀器檢查主動降費,320排CT按64排機器收費,基本掃描項目由585元降至390元;CTA檢查由1400元降為1100元。

  新醫一附院還不斷推進健康扶貧,讓貧困戶除“病根”,拔“窮根”。封丘縣貧困戶姬周玉,18歲那年在建築工地打工時從11米高的臺架上摔落,造成腰椎粉碎性骨折,雙下肢癱瘓在家臥床8年。2017年10月,新醫一附院通過“博濟愛心基金”對姬周玉實施無償救治。3個多月的全方位康復治療,讓姬周玉重新站了起來,如今,借助支具已經能夠走上500多米。

  湯陰縣貧困大學生馬安琪因家庭貧窮、母親病重而陷入困境,醫院通過減免一些治療費用、職工愛心捐款等措施,幫助她重拾對人生的信心,中央電視臺以《病魔再兇,我們和你在一起》給予了報道。這樣的扶危濟困已經成為了醫院的一種文化。

  2010年起,該院聯合河南省慈善總會開展“博濟愛心基金”醫療慈善公益活動,對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先天性兒童心臟病等疾病的貧困患者提供援助。至今已累計救助約4000人,發放救助金2344萬元。

  D

  資源下沉貼近基層與群眾始終天然親近

  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多年來始終是國家醫改的關注重點。其實早在幾十年前,“開門辦學,下鄉辦醫”的新醫一附院,就已身體力行,堅持在做這項工作,可謂殊途同歸。

  早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醫院創始人羅維靈,就在豫北多地廣泛行醫。其子羅光普,除了在門診接診和收治住院病人外,他還自備一輛自行車,主動外出到附近村莊接診急診病人,即使深夜也隨叫隨到。冬季農閒時節,帶一頂大帳篷下鄉,在帳篷裏為病人看病,培養鄉村醫生,在豫北地區建立了涵蓋“縣鄉村”的三級醫療網。

  新中國成立後,醫院更注重服務基層群眾,始終保持著和人民的天然親近感。1960年左右,外科主任段美卿、豫北醫專黨委書記魏文超等帶領各科醫生組成“醫療隊”,自己駕轅拉著大馬車,裝著“X光機”“發電機”等醫療設備到最缺醫少藥的“山區”“邊遠縣鄉”免費巡迴醫療,每到一處就診求醫問藥的群眾蜂擁而至。像趕“年會”似的“豫北醫專醫療隊”走遍豫北,乃至全省。

  醫院在1999年便在全國率先成立了城鄉醫療服務中心,開展接診上轉的疑難重症患者,舉辦義診活動。至今,發展成為醫療事業發展部,其職能從單純的上轉義診,發展成多渠道的服務體系,其中包括上下轉診,到豫北各個地區開展縣、鄉、村醫師培訓,接收各級醫療單位人員的進修等。近二十年間,組織各種義診體檢活動上千場次,培訓各級醫師數萬名。近年來,醫院更是堅持開展“百年名院,百名專醫”的大型義診活動。2011年3月,在滑縣成立新醫一附院滑縣分院,當地人民足不出縣,就可享受到省級的優質醫療資源。

  新中國成立以來,新醫一附院先後三次榮獲全國衛生先進集體稱號。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兒科醫生周福軍是錢惠茵教授的學生,自2013年,他和他的醫療公益志願服務者團隊建起了“手機醫學院”,先後自費約10萬元,組團去村裏義診,手把手帶教鄉村醫生。近兩年,醫療公益志願服務者團隊走到新鄉、鶴壁、安陽等豫北地區的數十個鄉村,累計講解百餘個疾病專題,惠及鄉村醫生近千人次。

  在豫北大地,新醫一附院已建起了一艘“醫療航母”。這艘“醫療航母”,就是該院于2016年建立的“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療集團”,是醫聯體的一種形式。兩年間,豫北地區14家縣市級醫院主動“上船”,利用新醫一附院“人才庫、智力庫、科技庫”的優勢,實行“兩院一科”模式,暢通“雙向轉診”渠道,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尤其是近年來,新醫一附院創新工作方法,通過住院醫師培訓、專科護士培訓、手機醫學院等方式,加強基層衛生隊伍建設,大力推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做基層醫療的“守門人”。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60年為一個輪迴,一個甲子年象徵著週而复始;兩個甲子年,寓意著生生不息、創新發展。院長趙國安告訴記者,擁有120餘年輝煌歷史的新醫一附院,將繼續堅持以臨床為中心,以科研為引領,醫教研協同發展,爭取建成全國知名、中原經濟區領先的醫學中心,圍繞人民群眾的所需所急提供更好的醫療健康服務,為把我國早日建成健康強國貢獻一份力量!(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宋紅勝 通訊員 段桂洪 宋鵬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