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在新鄭舉行

2018-09-25 10:37:47  來源:大河報  責編:趙瀅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閻嗣昱合成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紅棗滿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慶豐收活動喜慶熱烈

  大河報訊:秋分最是可人天,紅棗樹下説豐年!9月23日,黃帝故里——鄭州新鄭市紅棗小鎮洋溢著一片豐收的喜悅。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河南主會場就設在這裡。

  此次活動由省委省政府主辦,省農業廳、鄭州市委市政府承辦。圍繞“傳承農耕文明,共慶五穀豐登”,設置了“中原豐收曬場”“中原農耕文化”“中原大廚房”“中原美麗鄉村”“中原農業科技”“中原話豐收”六大主題板塊,通過“慶豐收、曬豐收、話豐收、享豐收、促豐收”等形式,全面展示我省悠久厚重的中原農耕文化、現代農業發展新成就、農村改革發展新變化、中原農民新創造。

  活動現場,中原豐收倉組團著實引人注目。豐收倉高18米,寓意河南省18個省轄市共築中原豐收大糧倉。在豐收倉兩邊分佈著18個裝滿穀物的大糧囤,寓意河南省18個省轄市2018年五穀豐登糧滿倉儲。

  省農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原豐收倉以糧倉為形,以五穀、五果、五畜、五蔬為基礎,堆積成由中原特色農産品構成的標誌性建築“豐收倉”,體現《黃帝內經》中“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蔬為充”的精髓,展示糧食豐收、顆粒歸倉,寓意五穀豐登,國泰民安。

  “靈寶蘋果潼關梨,新鄭大棗甜似蜜”。只見幾棵“大肚子”棗樹前聚滿了圍觀群眾。“這種大肚子棗樹就是通過砑棗後形成的奇特形狀。”資深棗農史先生用地道的新鄭話向記者講述著棗農的砑棗情結。

  在棗樹的盛花期,也就是每年的5月到夏至前夕,村民們需要用斧子在棗樹的腰間砍磕出不深不淺的刀印子,俗稱“砑棗”。每一棵樹上至少要砍下100多斧子,砍上好幾圈,一季一棵棗樹將砑三四遍。原來,砑棗樹是因為夏季雨水充沛,日照充足,棗樹養分過盛,水分往上走,光長葉子和樹榦,反而不結果實。如果給它們來點挫折,就會長出香甜的果實。

  據悉,新鄭大棗習俗與砑棗技藝當前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釋疑

  主會場為啥選新鄭紅棗小鎮?

  省農業廳市場信息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新鄭是中華根脈之地、華夏文明之源和人文始祖黃帝故里。八千年前裴李崗文化時期,新鄭地區率先進入以原始農業為主的氏族社會,五千年前仰韶文化中晚期,新鄭進入黃帝族時代,是中華古代文明形成的核心地帶。紅棗是軒轅黃帝最早發現、命名和指導種植並傳承至今的中國原産農産品,是中華傳統農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楊書貞 文圖)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