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溝村民盤古隊喜慶豐收節
石榴豐收喜人顏
農民收穫金燦燦的小米
河南日報訊:邙山腳下,似火石榴挂滿枝頭;黃河南岸,人潮涌動共襄盛舉。9月23日上午,“首屆中國農民豐收節”系列活動——滎陽市第十四屆河陰石榴文化節在高村鄉劉溝村石榴廣場盛裝開幕。
石榴廣場上,人潮涌動,歡聲笑語。由玉米、南瓜、茄子、冬瓜等農産品裝點的舞臺和現場,展現著收穫的豐盈。不遠處,傳來果農們的吶喊“開園啦”,高村鄉3萬畝河陰石榴園全部打開園門,喜迎八方賓客。
自今年起,我國將每年農曆秋分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國家農業農村部選出102個系列活動作為全國活動,“滎陽河陰石榴文化節”順利當選。
開幕式上,河陰石榴産業發展特殊貢獻集體和個人、十大新農人、十大石榴種植大戶、十大脫貧致富帶頭人輪番上臺、領獎,引來與會嘉賓和觀眾的陣陣喝彩和掌聲。
以“廣大農民慶豐收、成果展示曬豐收、社會各界話豐收、全民參與享豐收、電商促銷助豐收”為主題,滎陽開展“慶豐收”“話豐收”“助豐收”“樂豐收”“曬豐收”“享豐收”等6個主題活動。包括鄉村振興與石榴産業論壇;電商線上線下服務,“吃石榴、奪石榴”比賽,首屆休閒農業攝影大賽,金秋採摘主題精品線路推介等活動。“河陰石榴王”拍賣會上,7個獲獎石榴共拍得善款13.1萬元,全部捐贈給高村鄉中小學。活動現場,愛心傳遞,就如同那滿樹的石榴一樣,甘甜如汁,團結如籽。
主題活動豐富多彩,好戲連臺,充分展示了豐收帶給人們的喜悅心情。當天,在高村鄉劉溝村石榴廣場和滎陽市人民廣場兩個展區同時開展的滎陽農特産品展示展銷會尤為吸引眾人眼球。葡萄酒、核桃粉以及蜂蜜、花生、柴雞蛋、小雜糧等土特産品“盛裝”亮相,既展示了滎陽發展特色産業結出的纍纍碩果,也折射出滎陽大力實施精準扶貧,産業扶貧取得的豐碩成果。
小石榴成就産業扶貧大作為
其實,滎陽産業扶貧的路子由來已久。
因村民散居在一條狹長溝壑裏而得名劉溝村,位於滎陽北部邙嶺,曾是遠近聞名的省級貧困村。為儘快讓全村貧困群眾擺脫貧窮,早在2004年,滎陽市委、市政府就決定走因地制宜、産業扶貧這條路子,逐漸引導村民走上發展石榴産業之路,將産業發展與百姓需求相結合,從“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致富轉變。
當時,滎陽聯合鄭州市農業局、河南大學鄭州校友會深入調查研究,確定以河陰石榴為依託,發展石榴種植産業。選購3萬多株優質石榴苗運到劉溝村,發到農戶手中,村裏200畝老化的石榴樹得到改良。
靠700畝石榴起步,到2007年,劉溝村3000多畝可耕地全部種上了石榴。“這幾年石榴市場特別紅火,每斤20元左右,每株石榴挂果最多的時候能達到40斤。”劉振生是劉溝村有名的種植大戶,他曾算過一筆賬:他家挂果的石榴有20畝,以每畝1500斤算,一年純利潤達20多萬元。
2007年5月,“河陰石榴”被認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地理標誌保護産品”;2008年通過無公害農産品認證暨産地認證;2013年被確定為第八批國家石榴種植標準化示範區。一步一步,憑藉石榴種植,劉溝村在2010年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變”成遠近聞名的石榴種植富裕村。
近幾年來,尤其是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滎陽狠抓産業扶貧,科學編制《滎陽市産業扶持脫貧實施方案》,邀請規劃設計部門,對全市40個貧困村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各村按照規劃,制訂出具體的産業扶貧、産業發展實施方案,並逐步開展實施。
堅持典型引路,滎陽聚焦北部貧困地區,瞄準石榴産業,出臺多項優惠扶持政策,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捆綁模式,實施産業化、規模化種植,形成産業連片組團效應,輻射帶動引領精準扶貧,實現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為進一步擴大石榴産業的脫貧帶動效應,滎陽以完善基礎設施為抓手,對石榴産業帶進行“升級”規劃設計,強化組團連片發展優勢,打造集採摘、休閒、苗圃、旅遊等於一體的産業觀光帶,提升石榴産業的效益。劉溝村2017年人均收入已達3.2萬元,其中種植經營大戶收入突破200萬元。
在實現自身脫貧的基礎上,輻射帶動周邊廣武、汜水等鄉鎮形成長達15公里面積達4萬畝的河陰石榴産業帶,通過“公司+基地+貧困戶”的捆綁模式,形成産業連片組團效應,實現貧困群眾持續增收、穩定脫貧。
紅果子構建産業帶動新格局
與北部河陰石榴齊名的是滎陽南部山區的柿子。“北石榴、南柿子”,柿子産業的崛起,如今已經成為滎陽脫貧攻堅産業發展新格局。
滎陽柿子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大規模的柿子資源主要集中在南部山區,尤以崔廟鎮鄭崗村最為密集。2012年“滎陽柿子”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
然而,前些年抱著這個“金娃娃”的鄭崗村群眾並沒有過上富裕生活,308戶、1154名群眾生産生活一度十分困難。
近年來,滎陽堅持以“村村有特色産業、有新型經濟合作組織、有集體經濟收入、戶戶有增收項目”為目標,大力推進産業扶貧。
派駐駐村工作隊進村後,走街入戶,深入查訪發現,鄭崗村自然環境條件差,柿樹品種更新緩慢,樹齡老化嚴重,柿餅晾曬工藝落後,沒有統一的品牌觀念,群眾缺乏發展信心……鄭崗村柿子這個特色農産品未能成為村民發家致富的“金飯碗”。
“病症”號準了,就要“對症”下藥。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鄭崗村發展柿子産業的步伐日漸加快:邀請農業專家針對柿樹種植維護開展了專業培訓;引導群眾改變種植觀念,發展連片種植柿樹;組織專業技術人員對柿苗優選、嫁接;在原有欣欣柿子農業合作社基礎上,新成立一個農業合作社,把8戶貧困戶以及今後動態産生的新識別貧困戶作為股權股東,享受每年收益的10%作為分紅,保障其穩定增收渠道;引進專業化企業對柿子相關産品包裝開發,推出品牌柿子醋、柿葉茶、柿霜糖、柿子醋飲、柿木根雕等特色産品,從吃、看、玩上做文章,拉長柿子産業鏈條,種好“柿”業興旺樹,結出萬“柿”如意果。如今,鄭崗村已經發展柿樹3萬餘株,保存古樹就達1萬餘株,年産柿子近100萬公斤、柿餅近15萬公斤。
為進一步提升鄭崗柿子的知名度,鄭崗村連續舉辦了四屆柿子文化節活動,文化搭臺,旅遊造勢,經貿唱戲,促進文化與旅遊柿子文化節深度融合,遊客既能體驗到山村世外桃源般的愜意,又能在登高望遠中品位千尺塔山的歷史古韻,同時,柿子産品行銷也為鄭崗群眾廣開財源,最終實現文化、體育、旅遊、經濟互利共贏。
每到金秋時節,在鄭崗村的丘陵、山坳裏,柿子風景成為山村一景,吸引著遊客紛至遝來,帶動鄭崗甜蜜“柿”業蒸蒸日上。
金小米打造山區産業扶貧新引擎
如今,每到小米收穫的季節,滎陽市南部山區劉河鎮窩張、官頂、反坡、石莊等村都會呈現一派豐收景色。站在田壟上放眼眺望,無垠的田野裏,目之所及滿是令人心醉的金色。
劉河鎮是小米適宜種植區。劉河小米色澤金黃、口感品質上乘,又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上世紀初期,就享譽鄭州地區。劉河人祖祖輩輩都種小米,但是由於以前種植分散、規模小、銷售渠道少、價格上不去,村民種植積極性不高。
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劉河鎮把産業扶貧作為精準扶貧的主攻方向,按照“一村一品”的總理念,積極扶持各村發展特色農業,大力推廣名優産品,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引導企業發展高效農業。
為讓劉河小米再次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餐桌上,劉河鎮組建滎陽市五雲山雜糧專業生産合作社等多家特色農産品專業合作社,石莊、反坡等村吸納為合作社成員單位,發展社員304戶,輻射帶動群眾1000多戶,建起了現代化的小米加工包裝工廠,年産穀子1000余噸。
在鎮政府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全鎮穀子種植面積達3500畝,每畝純收入2700多元。往往一上市就吸引鄭州等地的“城裏人”前來搶購,通過電商平臺遠銷“北上廣”等地。
拉動産業扶貧引擎,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助推産業扶貧。2017年,滎陽共投入資金97.049萬元,先後完成科技産業化項目、到戶增收等扶貧項目。滎陽目前40個貧困村有一定規模的産業,貧困村都成立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濟組織個數達到69個,40個村有對口帶貧幫扶企業,帶貧幫扶企業個數達到54家,帶貧人數達2755人,30個村有村集體經濟收入。按照“一核三級三帶五板塊”的産業佈局,滎陽市將在貧困村、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南部山區和北部邙嶺一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實現特色産業規模效益最大化,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特色産業發展的效益造福人民群眾,實現全市人民群眾的“小康夢”。
“通過近年來的發展,滎陽形成了‘南抓柿子,北抓石榴’的特色産業扶貧新模式,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滎陽市委副書記張東輝説,2018年滎陽市共扶持産業扶貧項目12個,項目總投資828萬元,目前已全面開工。下一步,滎陽將在不斷鞏固河陰石榴、鄭崗柿子、山區小雜糧等優勢産業基礎上,圍繞黃秋葵、薺菜、艾草深加工項目,通過産業帶動,助推貧困群眾實現可持續增收,高品質脫貧。(本報記者 何可 本報通訊員 任學軍 蔣士勳)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