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的“國保”:陜州安國寺

2018-09-27 13:50:17  來源:大河報  責編:趙瀅溪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深藏的“國保”:陜州安國寺

  安國寺內精美絕妙的磚雕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深藏的“國保”:陜州安國寺

  深藏少有人知的“國保單位”——陜州安國寺

  老家東邊三里有座山,名叫瑞雲山。山前有座寺,叫做安國寺。寺前有條河,叫做永昌河。寺邊上有個村子,叫做元上村。四個名字一個比一個響亮,而且還不是近些年為開發旅遊請一些大師或者學者給起的名。追溯它的歷史,至少應該在千年以上,並且山、河、村的名字比寺的名字要早得多。

  山前那座寺,我們當地人不叫安國寺,叫它“琉璃寺”。因為這是一座皇家寺廟,寺院殿堂的屋頂都是彩釉筒瓦,黃色的琉璃瓦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閃光,似祥光普照,普度眾生,所以漸漸地取代了它開始時的名字。

  這是一座年代久遠的皇家寺廟,主持建造它的是隋朝末年的一位荒淫無恥的皇帝——隋煬帝楊廣,他為了鎮壓豫西一帶的農民起義,也取安國定邦的深切含義,就建造了這座安國寺。

  曾經的瑞雲山,古樹參天,林木蔥蘢,綠草萋萋,鳥語花香。俯視山下,安國寺巍峨雄峙,氣勢恢宏,虎踞龍盤,金碧輝煌。寺周圍安葬著歷代德高望重僧侶的佛塔形態各異,鱗次櫛比,環護著安國寶剎。遠處永昌河流水依依,一碧萬頃,玉帶纏繞,水波不興。河對岸群峰並起,層林疊翠,阡陌交通,高路入雲。

  安國寺的主體建築群坐北向南,以火墻為界分前後兩處院落。前院包括山門和前、中、後三重佛殿,另有經房、禪房、鐘樓、東西蓮池和石碑經幢等;後院有佛殿一重和寺院附屬建築多所。火墻正中為門樓,內外沿及額頭雕刻著二龍戲珠圖案,火墻南面東側為蟠龍,西側為麒麟,門楣兩側為五瑞圖。火墻上嵌有明隆慶四年“重修瑞雲山安國寺火墻序”的兩塊石碣。

  背靠瑞雲山,懷抱永昌河,兩頭健碩的石獅子俯視前方,守護著這座千年寺廟。前院山門為南面帶有檐廊的單檐硬山式建築。面闊三間,山門兩側各置一耳門。前殿為面闊三間的單檐硬山式結構,西側有配殿三間,東側有一座條石砌基、青磚築起的正方形鐘樓,樓頂四週有磚雕倣木鬥拱。

  邁步向前,來到中殿。中殿為面闊一間、進深三間的單檐硬山式建築物,四面回廊相連,檐下施三踩單昂鬥拱、龍鳳大脊,正吻和脊獸栩栩如生。中殿東側用條石砌成的蓮花池已不完整,西部的蓮花池殘破不堪。

  拾級而上,穿過火墻,到達正殿。正殿是面闊五間的單檐硬山式結構,檐下施三踩單昂鬥拱,龍鳳大脊。正吻、走獸等磚雕裝飾及廊檐下的木雕八仙人物動態十足,雕花的六抹格扇門完好無損,整體的建築結構都保持著隋朝時的原始建法。由於年代久遠,風雨剝蝕,建築物風化嚴重,唐、宋、元、明、清歷代的統治者都十分重視這座古剎,先後進行過大規模的維修,但也都保持著原有的建築風格。正殿廊下的青石柱上,用楷書雕刻在上面的兩副對聯彰顯了書法藝術和石雕藝術的完美統一。

  安國寺的美,在於它的三雕合一,其建築物上的木雕、磚雕、石雕以及壁畫製作精美,具有相當高的藝術價值,堪稱藝術精華。這些雕刻作品的內容包括神話傳説、歷史典故、吉祥動物等,其構圖精妙,雕工獨到,刀法細膩,從另一個側面展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藝術造詣。早在1986年,該寺就被列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升格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白雲悠悠,時光如梭,千年安國寺,曆盡風雨皆如此,藏在深處人未知。

  千年安國寺,我熱切地期待著你修繕完美,光艷如初,為家鄉祈福造福。王宗賢文(圖片由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房琳拍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