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秋高氣爽,陽光明媚,長葛市與許昌市建安區交界段的清潩河河道中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水流從大大小小的圓石構築的濾壩上汩汩流淌,魚兒在水花中跳躍,岸邊白鷺在嬉戲覓食……
這不是普通的河流,而是採用鄭州大學于魯冀教授團隊國家重大水專項清潩河課題的研究成果,集成創新水體原位凈化技術構建的生態河道示範工程。
該課題組技術研發人員范鵬宇站在河邊介紹,為了找到河道內凈化水質的好方法,鄭州大學從2014年起就開始開展實驗室小試試驗和小型河道中試試驗,研發出不少新成果。其中,課題組以沸石、硅藻土、天然纖維素碳源等為原料,研發了具有優良吸附和脫氮性能的高效生態基質,製成大小不一的圓石鋪設在河床、濾壩等處,充分發揮微生物的凈水效能。在這個示範工程中,水中的污染物通過微生物代謝、植物吸收、生態基吸附等作用得到降解,水體被大大凈化。根據研發結果,生態河道對化學需氧量(COD)、氨氮和總磷去除率分別可達到13%~22%、7%~18%和6%~38%。
從生態河道示範工程出發一路向南,就到了于魯冀教授團隊在小泥河旁建立的近自然生態護岸實驗基地,這裡沿著河邊垂直種植了六組植物。科研人員栗曉燕指著一段種植了苦楝、紫葉李、女貞、連翹、麥冬、狗牙根等植物的生態護岸説:“這組植物不但截污能力強,水土保持效果也好。”
經測定,當降雨來臨時,生態護岸通過植物根系截留、微生物降解、土壤吸收能夠顯著降低入河污染物,氨氮去除率高達60%~70%。目前,8公里長的小泥河兩岸,已有80%左右的坡地披上綠植,“升級”為生態護岸。該課題負責人于魯冀説,目前利用生態河道、生態護岸恢復生態自凈功能的探索,只是走了一小步,隨著技術不斷成熟並推廣應用,徹底消除黑臭河,恢復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將不再是夢想。③4
課題組以沸石、硅藻土、天然纖維素碳源等為原料,研發了具有優良吸附和脫氮性能的高效生態基質,製成大小不一的圓石鋪設在河床、濾壩等處,充分發揮微生物的凈水效能。
生態河道
◎對化學需氧量(COD)去除率可達到13%~22%◎對氨氮去除率可達到7%~18%◎對總磷去除率可達到6%~38%(記者 趙力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