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滎陽:“志智”雙扶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2018-10-16 09:36:23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河南日報訊:脫貧攻堅重在精準,難在可持續。如何激發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建立健全脫貧攻堅長效機制,確保脫貧成果可持續?

  滎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堅持精神扶貧與物質扶貧同步進行,堅持外部幫扶與內生動力同頻共振,堅持黨委政府全力幫扶與農民自主脫貧致富雙輪驅動,聚焦貧困群眾的能力養成和自我發展潛力培養,變“輸血”為“造血”,解決物質貧困,更解決“素質貧困”,在改變貧困人口生産生活條件的同時,幫助貧困戶牢固樹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正確觀念,促進貧困群眾樹立艱苦奮鬥、勤儉節約、自強自立、自力更生的觀念和理念,堅定敢脫貧、敢致富的勇氣和信心,增強能致富、會致富的能力和本領。

  男兒當自強:60歲老人走進“學堂”學養殖

  劉河鎮陳家崗村陳家崗組年逾60的陳保林,獨自一人靠著幾畝薄田艱難度日,屬於省級低保貧困戶。在精準幫扶過程中,為幫助其點燃生活希望,村組幹部、第一書記、幫扶責任人多次入戶為其講解脫貧政策,提振發展信心。2016年,在幫扶責任人的幫助下購買了5隻山羊,從零學起,搞起家庭養殖。陳保林摸索利用家裏冬暖夏涼的窯洞,解決了羊只過冬難題。還利用粉碎的農作物秸稈當作飼料,白天放牧,晚上補飼,用這個方法讓他的羊兒個個長得膘肥體壯。每到産羔時節,陳保林就整天泡在羊舍裏,接生、護理羊羔,時刻守在生産的母羊身邊。為了提高養殖技術,只有小學文化的陳保林硬是報名參加了養殖技術培訓班,雖説已年過60歲,但對養殖技術的渴望一刻也沒有阻擋住他學習的熱情。慢慢地,陳保林掌握了科學的養殖方法,也積累了豐富的放養經驗。2016年10月,當初5隻羊發展到17隻。2017年8月,增加到24隻,養殖規模不斷擴大。

  近年來,為使精準扶貧政策宣傳延伸到扶貧領域每一根“毛細血管”,真正做到入腦入心,滎陽根據扶貧工作實際,探索實施“文藝+政策”的宣講方式,組織文廣新局、教體局結合實際,將各行業部門的幫扶政策編製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情景快板《脫貧攻堅惠民心》、詩歌《脫貧攻堅、不忘初心》等進行展演。在全市40個貧困村開展扶貧政策有獎競答40場,提高了扶貧政策覆蓋面,廣大群眾對扶貧政策知曉度和對扶貧工作的滿意度有了極大提升。在市廣播電視臺開通《扶貧政策宣講》專欄,組織市衛計委、民政局、教體局、人勞局等16個行業部門“一把手”,結合單位實際,圍繞本部門制定的扶貧政策進行講解,在電視黃金時段播出。

  針對各類扶貧政策繁多,涉及醫療、教育、民政等多個行業和部門,考慮到一些貧困戶居住偏遠、出行不便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看不到、聽不懂國家的扶貧好政策,簡單的宣傳已經達不到預期效果。滎陽將16個行業部門“一把手”政策宣講與情景快板錄製成音頻,儲存在3500台“小喇叭”內,統一發放給全市所有貧困戶和脫貧戶,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藝術節目和簡單明瞭、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讀,提高群眾對政策的知曉率,激發內生動力,提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志氣,助力精神脫貧。

  骨裏拔窮根:“無臂羊倌”帶領鄉親同致富

  一人富了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真富。在滎陽,“無臂羊倌”曹建新憑藉自強不息的精神不僅讓自己擺脫貧困,而且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的新聞一度被傳為佳話。

  “養羊走出新天地,共同致富奔小康。”在汜水鎮新溝村西邊一個偏僻的深溝內有一處簡陋的平房,破舊的大門上貼著這樣一副對聯。

  這是曹建新“親手”書寫的對聯。他3歲那年出門玩耍,不慎觸到高壓電,失去了雙臂。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曹建新養了兩隻羊,學會了打掃羊圈、挑水喂羊、用鐵耙翻整草料……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羊群繁殖的很快,現在已經發展到160多只。

  2017年8月到10月,曹建新先後三次來到新溝村委會和汜水鎮民政所,主動要求退出“吃”了10多年的低保。在他的執意要求下,去年10月23日,鎮民政所工作人員為這個失去雙臂的“無臂羊倌”辦理了退保手續。

  “我有能力致富了,還要帶著鄉親一起脫貧。”曹建新“三退低保”是為了激勵更多像他一樣的人攜手走上致富路。

  村裏50多歲的貧困戶張軍山自己患有腿疾,兒子有癲癇病,家裏生活十分困難。曹建新找到張軍山,幫其購買5隻羊羔,帶他一起養羊。不僅如此,2017年8月,曹建新還註冊成立了養殖合作社,在山溝裏創業,讓附近養羊的鄉親們都加入進來,用自己豐富的養殖經驗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目前,曹建新的養羊合作社存欄達到500多只,入社的5戶貧困戶通過養羊走上了致富路。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滎陽結合脫貧攻堅工作歷程,發現和總結脫貧致富先進典型、先進經驗,打造的紀實宣傳片《扶貧路上》《向著幸福出發》在全市廣泛播放,用典型引領和帶動,引導貧困戶轉變“等、靠、要”思想,樹立自力更生、脫貧光榮的正確導向。通過倡樹脫貧戶先進典型,群眾身邊事影響帶動身邊人,廣泛宣傳教育,消除貧困戶的幫扶依賴性,激發了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有220多名貧困群眾自覺發展種植、養殖等産業,努力實現增收脫貧,從骨子裏拔掉“窮根”。

  幸福靠奮鬥:鄉村振興探索新路徑

  9月21日,以滎陽市脫貧攻堅為原型的電影《小石頭下鄉記》在汜水鎮東河南村舉行開機儀式。

  汜水鎮東河南村位於滎陽市西部,村裏溝壑縱橫,屬於典型的半丘陵地帶,三道嶺中間隔著兩道溝,溝和溝交匯處連著一條汜水河,老百姓世世代代都是在溝裏建房挖窯洞,每到雨季,山上的雨水往下灌,家家戶戶門前更是汪洋一片。因為這樣的地貌,村裏一直沒有一條像樣的道路。

  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在各級駐村工作隊和第一書記的幫助下,該村新修道路12.183公里,美化亮化村主幹道及修整排水渠1.5公里,新打機井13眼,新增配套變壓器5台,埋設地埋管17000米,地埋電纜2600米,新建文化廣場1000平方米,徹底解決了東河南村村民出行難、吃水難、灌溉難等一系列生活“老大難”問題。

  扶貧關鍵在扶志。在解決了村裏基礎設施落後的難題後,汜水鎮東河南村駐村工作隊創新開展“五個一”工作法:每個月幫扶責任人每一週到貧困戶家訪一次,駐村第一書記每天到貧困戶家訪一次,與農戶談心一次,幫助打掃衛生一次,了解、分析或解決問題一個。這個接地氣、冒熱氣的做法讓群眾看在眼裏,暖在心上,感動了貧困戶,也激勵了村“兩委”。

  “那麼多人關注俺村,來幫我們貧困戶脫貧,作為村‘兩委’,我們更應該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積極主動帶領群眾打好這場脫貧攻堅戰。”東河南村黨支部書記張西軍説,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不僅讓群眾樹立了擺脫貧困的信心,更讓東河南村找到今後發展的方向,留下一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

  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東河南村成功摘掉了省級貧困村的帽子,2016年原有建檔21戶61人的貧困戶,如今只剩下6戶15人未脫貧,不少貧苦戶成功踏上了致富路。依託駐村工作隊打下的良好基礎和自立自強的扶貧精神,東河南村謀劃建設鄭州市西部騎行基地的發展方向,致力通過培育發展旅遊休閒觀光産業,逐步把村子打造成周邊市民享受鄉村旅遊慢生活的首選地。

  不僅是東河南村,滎陽40個貧困村都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因地制宜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2017年以來,滎陽共投入資金97.049萬元,完成科技産業化項目、到戶增收等扶貧項目。目前40個貧困村都成立有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村經濟組織個數達到69個;40個村有對口帶貧幫扶企業,帶貧幫扶企業個數達到54家,帶貧人數達2755人;30個村有村集體經濟收入。

  按照“一核三級三帶五板塊”的産業佈局,下一步,滎陽市將在貧困村、貧困人口相對集中的南部山區和北部邙嶺一帶,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優勢特色産業,南部山區依託塔山風景區、環翠峪風景區及洞林湖、三仙湖等自然人文景觀,積極發展生態休閒旅遊産業,柿子、雜糧雜果種植等産業;北部依託沿黃快速通道,以自然、歷史和人文景觀為支點,推進文化旅遊産業和都市型現代農業深度融合,致力打造沿黃生態農業和休閒觀光旅遊帶,從而實現特色産業規模效益最大化,土地綜合開發利用效益最大化,特色産業發展的效益造福人民群眾,實現全市人民群眾的“小康夢”。(本報記者 何可 本報通訊員 任學軍 蔣士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