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探索農業發展新模式,通過種植結構調整和生産技術引進,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是推動農民致富增收,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途徑。日前,家住河南省舞鋼市鐵山街道韓莊村的張廣遠,調整種植結構,率先在全市試種火龍果,為農民增收開闢了新路子。
張廣遠率先在全市試種火龍果
10月30日上午,在張廣遠的火龍果種植基地,只見一根根形似仙人掌的火龍果秧苗生機勃勃地生長著,三三兩兩的火龍果懸挂在上面,綠藤紅果相映襯,煞是好看。據了解,火龍果樹為仙人掌科的三角柱屬植物,這一水果,由南洋引入台灣,再由台灣改良,引進海南省及大陸南部廣西、廣東等地栽培。
張廣遠的父親張世英錶示,家裏原本是種植蔬菜,可隨著蔬菜市場的逐漸飽和,效益也越來越低。2017年11月,兒子張廣遠在一次外出時,經同學推薦説,火龍果的種植前景廣闊,於是,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就購買了1000多株的火龍果秧苗,騰出了兩座蔬菜大棚開始試種。
從2018年的8月份開始,張世英家所試種的火龍果就開始陸續開花結果。“能把南方的熱帶水果引入到我們中原地帶來感覺心裏挺自豪的,算得上是一件創新的事。”張世英説到。
由於火龍果的花期不同,其産果期可長達半年。同時,因其食用性和觀賞性也備受人們喜愛,火龍果採摘園也成為了人們休閒娛樂、體驗採摘樂趣的好去處。張世英錶示:“好多人只是吃過火龍果,而沒有看過火龍果的秧,多數人來了都要觀觀景看看秧。看一看火龍果究竟是怎麼長出來的。”
2018年張世英家種植的火龍果第一年産果,平均每棵秧苗能結兩個火龍果。根據目前採摘市場15元的價格,效益已經十分可觀。火龍果的秧生長期為25年,每一年都要換頭才會不斷生長更新,隨著火龍果逐漸生長,它的産量也會越來越高。
“試種著可以了,把那兩個棚也推廣,給附近的村民都推廣推廣。”張世英高興地説。(文/圖 席偉娜 趙俊博)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