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壁文化緣何璀璨奪目?

2018-11-05 14:24:29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鶴壁文化緣何璀璨奪目?

  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現場遊人如織,浚縣正月古廟會民俗表演——踩高蹺撲蝴蝶格外引人注目。本欄圖片均為王中文攝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鶴壁文化緣何璀璨奪目?

   豫劇牛派表演藝術傳人金不換

【中原文化-圖片】【 移動端-焦點圖】鶴壁文化緣何璀璨奪目?

  吹泥咕咕

  深秋時節,站在淇縣雲夢山十里斷崖上極目遠眺,被譽為“中國詩河”的淇河像一條舞動的彩帶,氣勢恢宏的浚縣古城、鹿臺閣盡收眼底,良好的生態環境、厚重的文化底蘊構成了鶴壁的底色。

  追溯鶴壁的歷史文脈,早在7000年前,先民們就已在淇河兩岸繁衍生息,留下了花窩遺址、大賚店遺址、辛村文化遺址等眾多遺跡。《封神演義》裏的故事、《白蛇傳》裏的傳説多發生流傳於此,大伾山摩崖石刻、鬼穀子軍事文化令中外遊客流連忘返。

  喜看當下,鶴壁這座依煤而建的資源型城市,在加快轉型的進程中,注重經濟發展與傳承文化並重——中原(鶴壁)文博會薈萃九州文化精品,贏得一片讚譽;牛派藝術傳人金不換登上央視春晚舞臺,令“芝麻官”再次紅遍全國;浚縣90後農家青年羅國寶創立中國滑稽小丑軍團,在丑角藝術領域闖出一片新天地……

  “鶴壁文化能有今天繁榮發展的新局面,與堅定文化自信,加快構建現代文化新體系,挖掘和傳承優秀文化資源,以‘文’化城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是分不開的!”鶴壁市文廣新局局長劉炳強説。

  A

  文化名片叫得響

  逢年過節,除了與親友團聚,還能做些什麼?逛千年廟會、賞中原民俗,成為不少年輕人的新選擇。

  起源於後趙時期的浚縣正月古廟會距今已有1600多年曆史。每年,廟會貫穿于整個正月,一直到二月都熙熙攘攘,吸引中部地區逾300萬遊客前來,被稱為“華北第一古廟會”“民俗文化的‘活化石’”,2014年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

  自2009年以來,鶴壁市以弘揚春節文化為主線,以浚縣正月古廟會為依託,整合民俗文化資源,挖掘民俗文化特色,相繼舉辦了10屆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在這一盛會上,山東的絹花、山西的絨繡、濮陽的麥稈畫、淮陽的泥泥狗、浚縣的泥咕咕等160余種工藝美術精品令人目不暇接;中原美食文化節集中展示各地歷史悠久的民間小吃,令人垂涎欲滴,來了就不想走。

  與中國(鶴壁)民俗文化節相呼應的,是鶴壁乃至全省的另一張重要文化名片——中原(鶴壁)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2014年以來,鶴壁市已連續承辦5屆中原文博會,吸引中外參展商6500多家,參會人數達360萬人次。徜徉在文博會的文化“海洋”裏,來自國內外各具特色的文化精品令人大開眼界。

  春有櫻花節、夏有詩歌會、秋有文博會、冬有民俗文化節,“組合拳”打遍一年四季。通過高品質打造文化名片,鶴壁市正推動文化産業不斷創新發展,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以繼承傳揚。

  “舉辦中原(鶴壁)文博會、浚縣正月古廟會這樣規模宏大的文化節會,為全國各地的文化及相關産業企業提供了互相學習借鑒的平臺,既豐富了地方群眾的文化生活,又加快了文化産業的發展步伐,進而增強了地方經濟的發展活力。”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副會長張玉驫評價。

  B

  文藝名片美名揚

  豫劇名丑金不換、“中國詩河——鶴壁”詩歌大獎賽、鶴之聲朗誦藝術團……説起鶴壁的文藝名片,鶴壁市文聯主席李建東如數家珍。

  “鑼鼓喧天齊把道喊,青紗轎裏坐著我七品官。我寧叫南牢的草長滿,不叫我的好百姓受屈冤。”豫劇牛派劇目《七品芝麻官》的經典唱腔,如今仍時常在神州大地回蕩。具有“東方卓別林”美譽的牛得草先生博採眾長,潛心鑽研,創立了牛派表演藝術。他的弟子小牛得草、牛小草、金不換等人,更是將牛派表演藝術積極傳承併發揚光大。

  近年來,以金不換為代表的豫劇牛派藝術傳人,先後創作了《徐九經還鄉記》《芝麻官下江南》等一批精品劇目,得到全國戲迷的廣泛好評。在牛派藝術的故鄉鶴壁,每逢週六晚上“芝麻官大舞臺”準時與戲迷們見面,溫馨舒適的環境、僅售5元的票價,讓每位鍾愛豫劇的群眾都能充分享受到精美文化大餐。

  在鶴壁,“晴空一鶴”“鶴之聲”“素年錦時”等50多家文藝團體常年活躍著,通過朗誦、合唱、播音等形式歌頌生活、讚美家鄉、傳遞溫情。

  鶴壁市朗誦協會主席樊青戈介紹,鶴之聲朗誦藝術團自2014年成立以來,用聲音的力量讓越來越多人感受到鶴壁文化的博大精深。在“2018中國語文朗讀大會”全國總決賽中,該藝術團成員張馨予、程怡航分別獲得特等獎和一等獎。在“2018第四屆中國詩歌春晚”中,鶴之聲朗誦藝術團精心打造的唱誦節目《詩經·衛風·木瓜》,與湖南汨羅市花鼓戲劇團帶來的吟唱節目《楚辭·山鬼》同臺對話,實現了中國詩歌兩大源頭——《詩經》和《楚辭》的對咏。

  “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文化部門的努力以及基層力量的廣泛參與,這三個必要因素鶴壁全部具備。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詩人圍繞鶴壁的山山水水一展才情,鶴壁厚重的歷史文化也通過這些文藝作品散發出迷人韻味。”中國詩歌學會駐會副會長程步濤告訴記者。

  C

  人文名片擦得亮

  世界文化遺産——大運河浚縣段和黎陽倉都位於鶴壁。通航近1800年的大運河浚縣段又稱為衛河,全長約71公里,始於東漢末年開鑿的白溝,為中國古代運河的典型代表;黎陽倉始建於隋朝,距今1400餘年,是隋唐時期的官署糧倉,“黎陽收,固九州”的説法流傳至今。

  借勢大運河申遺和文化帶建設,自2013年以來,鶴壁市圍繞“再現明清運河古城風貌,保護建設‘山、水、城’三位一體的歷史文化名城”這一目標,啟動了浚縣古城保護與旅遊發展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16.5億元,拆遷面積17萬平方米,實施建設項目48個。如今,古城西北片區已形成旅遊環

  線,古城墻、世襲翰林府、古縣衙等項目修復如舊,成為全市閃亮的人文名片。

  在做好物質文化遺産、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及開發的同時,鶴壁市還全面加強對傳統古鎮、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努力將這張人文名片擦得更亮。據統計,該市目前保護相對完整、有較高價值的傳統村落逾150個,其中國家級傳統村落7個、省級傳統村落45個。2015年,9處具有代表性的鶴壁市傳統民居被命名為第七批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這些珍貴的人文名片融自然山水、民俗文化、建築理念為一體,承載著悠長的歷史記憶,是寶貴的民間文化遺産。

  “古村落不是‘過去式’,它需要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生機。這就需要在保護的同時,也融入更多的現代元素。”中國古村落活態保護大會主席羅楊認為,古村落承載和濃縮了一個時期的歷史文化,鶴壁市投入近3億元積極推進傳統村落保護,將進一步樹立文化自信、擦亮人文名片。

  你問我鶴壁文化緣何璀璨奪目?這一張張沉甸甸的文化名片、文藝名片和人文名片,背後凝結著厚重的文化底蘊,亦體現出地方黨委政府的文化自信與文化擔當。古以文載道,今以文聚力。一個先進的政黨,始終高擎文化的旗幟;一個自信的民族,永遠煥發文化的力量。自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打造文化強市,大力推動文化創造性轉換和創新性發展,鶴壁一直在行動。(鶴壁觀察記者 郭戈 本報通訊員 安建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