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初的鄭州二七紀念塔周邊景象
2018年5月,隨著現代化城市的推進,曾經是鄭州標誌性建築的二七紀念塔被高樓大廈圍繞。
楊東方
藍天白雲下的鄭東新區充滿魅力
有著3600年曆史的古商都遺址,昭示了鄭州是一座古老的都市;解放前夕,鄭州這座“火車拉來的城市”,面積不足1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10萬人。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發展,鄭州市經濟總量達9130.2億元,約為1978年的450倍。
如今,鄭州這座古老又現代的城市,肩負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歷史使命,依託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等十幾個國家級戰略平臺,從河之洲畔的商都,一躍站在了我國城鎮體系建設的塔尖。
在新的歷史征程中,“鄭中心”城市發展迎春沐陽,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致力打造國際綜合樞紐城市、國際物流中心、國家重要的經濟增長中心、國家極具活力的創新創業中心、國家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門戶、華夏曆史文明傳承創新中心。
親歷者説
鄭州市發改委主任楊東方:
發展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機遇
三十多年來的工作經歷,讓我有幸見證了鄭州發展的許多大事。鄭州成功申建國家中心城市,可以説是其中最出彩的一件事。回想一步步申建之路,我感到無比的激動和驕傲。
2015年,新一輪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編制工作啟動。做好鄭州下一步的規劃與功能定位,是發展的基礎和關鍵。我作為市規劃局局長,與市領導一起到住建部彙報鄭州市城鄉總體規劃評估修改工作。在交流中,我們獲悉,國家要構建“十百千萬”的城鎮體系,其中的“十”,就是要在全國佈局十個左右的國家中心城市。
當時國家中心城市候選範圍初步確定了20余個名額,最終入選可能不止10個。我們馬上意識到,若能入選國家中心城市,將是鄭州發展史上不亞於、甚至高於“省會遷鄭州”的一次重大歷史機遇。
這個機遇能否抓住,當時大家心裏都沒底兒。與其他競爭城市相比,鄭州有優勢也有短板。規劃編制單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專家明確指出,能否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一是在國家未來發展中一定要有特殊的地位和定位;二是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三是城市本身的基礎和優勢條件。時任中規院院長楊保軍表示:鄭州有兩大突出優勢,一是區位+綜合交通樞紐,特別是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具有國際影響,二是作為城鎮化程度較低的一億人口大省的省會在國家新型城鎮化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認為鄭州很有希望進入國家中心城市行列。
專家的研究和回答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經過審慎分析,我們認為,鄭州有條件、有基礎、更有潛力成為國家中心城市。這些年來,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國際物流中心、河南自貿試驗區鄭州片區、國際商都等十幾個國家級戰略平臺落地,口岸建設、跨境電子貿易等發展迅猛。
要想申建成功,關鍵看擔當,要能擔難、擔責、擔險。在申建過程中,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設定階段目標,結合鄭州實際,緊密、積極地與國家、省裏對接,向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等有關部委領導和主辦司局彙報。
國家中心城市是不會自動得來的,也不可能是搶來的,更不是等來的。要申建成功,必須要有強烈的機遇意識,真正做到履職盡責、有所作為。2016年1月中旬,鄭州下大雪,航班取消。我們乘坐高鐵到廣州再轉車前往深圳,在賓館大堂等到晚上11點多,就鄭州最新進展情況向中規院領導作了詳細介紹。
當時專家組在全國很多城市進行規劃編制前期的密集調研,在激烈的競爭中,鄭州必須化被動應對為主動作為,要把自己的優勢、亮點充分展示出來,要有充足的理由説服專家,把鄭州納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國家戰略佈局之中。
我們組織專班,把鄭州經濟社會發展的最新情況、亮點、優勢與趨勢彙編成冊,把發展的好態勢和成果及時彙報給編制組專家。在規劃編制會上,有城市發出了“為啥是鄭州入選”的疑問,主持會議的專家拿出比磚頭還厚的資料彙編説,每次鄭州來都提供這麼厚厚的一本材料。
中規院專家説,國家中心城市的確定,重點考慮城市的特點、優勢、未來發展前景及在國家發展大局中所承擔的功能和作用。我們與專家和編制組形成了四點重要共識,也就是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四大優勢。
第一個優勢是區位+綜合交通樞紐。中原大地連南貫北、承東啟西,區位優勢明顯,建設內陸開放新高地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近年來,通過打造陸上、空中、網上三條絲綢之路,營造全方位立體化對外開放格局,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強有力的戰略支撐。第二個優勢在於經濟實力。過去二十年,鄭州經濟總量從全國35個大中城市的第22位上升到第14位。第三個優勢是在新型城鎮化快速推進過程中,鄭州能夠強力集聚産業、人才、人口。第四個優勢是鄭州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2016年3月8日上午,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時任鄭州市長馬懿以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明確建議把鄭州打造成國家中心城市。這一短短十分鐘的發言稿,他親自領著改了5遍,認真細緻到仔細斟酌每一個字。
馬懿發言説,鄭州和武漢“南北呼應”,共促中部崛起,這是“雙城驅動”實現中部崛起的提法首次正式發出。
鄭州的申建工作,同國務院和省委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指導分不開。我深切感受到,如果沒有省市領導高度重視,機遇很難抓到。省委主要領導向國務院和國家發改委、住建部領導發出《發揮鄭州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將鄭州列入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封信,還親自帶隊拜訪國家發改委、住建部領導,爭取支持。正如一位外省省會市委書記所説,河南是舉全省之力支持鄭州申建國家中心城市。
申建成功後,鄭州的發展按下了“快進鍵”。許多大企業主動聯繫鄭州,投資態勢良好。惠科液晶面板項目落地,上汽集團乘用車60萬輛整車和100萬台發動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如今,按照省市領導要求,我們一直在深入謀劃、研究,全面加快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步伐。
研究者説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建國:
使命光榮任務艱巨
國家中心城市改變了中國傳統的直轄市、省會城市、地級城市、縣級城市的城鎮體系格局,是在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層級之上出現的新的“塔尖”城市,具備強大的集聚輻射功能和引領帶動作用。
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是鄭州發展歷史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事,標誌著鄭州的發展站在了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了向全國乃至全球城市體系中更高層級城市邁進的新征程。有利於提升鄭州在國家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加快河南城鎮化進程,促進全省高品質發展,助推中原更加出彩。
同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也是光榮的歷史使命和沉甸甸的責任擔當,有利於鄭州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積極服務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引領中原城市群發展和支撐中部地區崛起。
國家提出建設鄭州國家中心城市,不僅是對鄭州近年來發展成就和態勢的充分肯定,更是基於鄭州發展優勢、內在潛力和功能作用發揮可能的通盤考慮和整體安排。
從區位、交通、人口和市場、文化底蘊等方面看,鄭州具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天賦因素和有利條件。當然,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也存在不少短板,和其他國家中心城市比,經濟體量較小,首位度相對較低,輻射帶動能力相對較弱,科技創新能力不強,成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最突出問題。鄭州要以更加高遠的站位、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博大的胸懷進行謀劃,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具針對性地予以解決。
全面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相關精神,鄭州堅實地邁開了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這是一項紛繁複雜的系統工程,任務異常艱巨。為此要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優勢導向,找準著力點,揚長避短,加快目標實現,展現美好前景。
圍繞核心點,著力提高城市首位度。要綜合施策,從集聚人口尤其是高素質人口和高品質擴張經濟總量兩個方面,著力提升鄭州的經濟和人口首位度,並以此進一步增強鄭州的集聚效應和輻射帶動能力。
抓住關鍵點,充分挖掘併發揮比較優勢。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要牢牢抓住發揮優勢這一關鍵,更為重要的是要把多重比較優勢有效統籌協調,産生組合疊加效應,形成優勢最大化,通過充分挖掘併發揮比較優勢,把潛力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爭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破解困難點,有效集聚整合創新資源並提高創新能力。要高度重視創新的重要性,立足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區、河南自貿試驗區等國家平臺,對河南的科教資源進行跨市優化配置,同時採取綜合措施大力引進高端人才,注重提升城鎮化人口品質,有效破解這一難題,推動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化解矛盾點,切實解決城市發展中的不協調不充分問題。妥善處理鄭州“容量小”與“長塊頭”、大規模建設與精細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務、集聚人口與提升素質等矛盾關係,加快鄭州大都市區建設,優化配置城市資源和功能,以保證提高城市的運行效率,樹立良好的鄭州形象,大幅度提高鄭州的美譽度和知名度,不僅使城市更宜居,也有利於創造更加良好的營商環境。
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大事記
2016年3月8日
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河南代表團審議時,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馬懿提出將鄭州列入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2016年12月26日
經國務院正式批復《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17年1月22日
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於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鄭州要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2017年7月19日
《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公示,規劃對鄭州城市的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8年1月4日
鄭州出臺《加快國家中心城市重大項目建設的意見》,總投資規模達4.4萬億元
2018年5月
《“1+4”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及4個專項規劃編制完成。《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18-2035年)》新版城市總體規劃編制啟動
(文/本報記者 徐建勳 何可 圖/本報資料圖片)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