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服務 從“一書難借”到“琳琅滿目”

2018-11-21 08:46:53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專題-中原更出彩】公共文化服務 從“一書難借”到“琳琅滿目”

    1985年,河南省圖書館門口等待辦理圖書證的人群。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專題-中原更出彩】公共文化服務 從“一書難借”到“琳琅滿目”

   戲曲進校園,讓更多學生領略傳統戲曲藝術之美。

【慶祝改革開放四十週年專題-中原更出彩】公共文化服務 從“一書難借”到“琳琅滿目”

   河南藝術中心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省投資最多、規模最大、設計水準最高的大型文化設施。

  從“一書難借”到全民閱讀蔚然成風,從宅在家裏“守”電視到看文化廣場“鶯歌燕舞”,從政府“端菜”到百姓“點單”……改革開放40年來,我省公共文化服務從寥寥無幾到“百花齊放”,迎來了華麗的蝶變。

  11月15日上午10時,洛河之畔的“河洛書苑”上陽宮城市書房安靜祥和,大廳上方數據分析螢幕上顯示著“當日到館人數140人”的字樣。家住洛陽市珠江新村小區的劉濤是這裡的常客,時常一待就是大半天,他笑言這是彌補當年閱讀缺憾。“小時候沒錢買書,去圖書館看書時館內藏書全為閉架,要根據圖書索引找相關卡片,讓圖書管理員幫你取出來,看書、借書都成了難題。看電視吧,黑白電視機沒幾部電視劇可看還滿屏都是‘雪花’,文化生活可以説比較匱乏。”出生於上世紀60年代的劉濤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開放40年來文化生活發生的巨大變化,他説,如今一切變了樣,電視、電影想看啥有啥,圖書、報紙種類繁多,走出家門十幾分鐘就有“城市書房”這樣的好去處,智慧借閱很是方便。

  劉濤所説的“城市書房”,洛陽市已建成開放50多個,它們多建於公園、社區、商場等人流密集區,根據規劃,年底前要建成100個,覆蓋到市、縣、區。

  這些年來我省積極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中原,通過全民閱讀系列活動、農家書屋惠民工程等,全省上下全民閱讀蔚然成風。“我省加快推進現代公共文化體系建設,讓老百姓有更多更高品質的選擇,滿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文化需求,以高品質文化供給增強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省文化廳副廳長康潔説,標準化、均等化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抓手,改革開放40年來,經過不懈的努力,城鄉差距越來越小,初步構建了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截至目前,全省建成各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334個、公共圖書館158個、文化館205個、公共美術館7個、鄉鎮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2398個、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0187個、各類職工書屋13000家、農家書屋46000多個、數字電影廣場100多個,而且全部實現零門檻免費開放。

  文化陣地有了,如何避免成擺設?這成了文化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全省各地結合實際,創造性探索出多種文化服務模式。

  每當夜幕降臨,孟津縣麻屯鎮文化服務中心就成了鎮上最熱鬧的地方:室外有跳廣場舞的,有唱戲的、打球的,面積6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擠得滿滿噹噹。該中心主任韓林芳説,這裡的文化活動天天有、周周新、月月比,還圍繞全鎮25個村的基層綜合性文化活動中心“怎麼建”“誰來管”“如何服務”進行了積極實踐,想辦法調動文化管理員的積極性,以開展活動情況作為考核依據,通過建立QQ群和微信公眾平臺,各村相互較勁、相互學習,營造了濃厚的文化氛圍。“我們還將‘送文化’與‘種文化’相結合,以前是‘我演你看’,現在是‘我教你演’,請專業文藝人士給大家培訓,老百姓也逐漸從‘被動加入’變成‘主動參加’。”韓林芳説。

  鄉村文化活動如火如荼地開展,城市也在不斷豐富優質的公共文化産品和資源的供給。2008年,隨著河南藝術中心的正式投入使用,我省結束了沒有國際一流專業劇院和音樂廳的歷史。它的出現,讓本土藝術家擁有了展示才華的高水準舞臺;它的出現,讓河南百姓擁有了欣賞國際一流演出的藝術殿堂。河南藝術中心主任王仕俊説,如今,黑白電視機、錄音機、收音機、露天電影等一大批具有鮮明時代印記的文化符號,早已鐫刻在改革開放發展的時空隧道裏。當下,各種音樂會、演唱會、舞臺劇等藝術演出,極大豐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

  為了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全省上上下下都在努力。近年來,我省出臺《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在不斷完善基層文化設施、鞏固基層文化陣地的同時,通過加大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力度,開展“中原文化大舞臺”“舞臺藝術送農民”“戲曲進鄉村”“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進校園”等活動,形成了城市、鄉村、學校“三位一體”的文化惠民格局。

  “群眾需不需要、滿不滿意,是評判公共文化服務品質的重要標準。為此,我省加快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等公共數字文化工程建設,推動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由政府‘端菜’向百姓‘點菜’轉變。”康潔説,特別是依託國家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公共文化雲”和我省“百姓文化雲”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平臺的投入使用,整合全省公共文化機構和社會力量的文化資源形成“超市化”供給,將文化産品和服務直接呈現在市民眼前,實現文化活動預約報名、文化場館預訂使用,“訂單式”的服務有力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和百姓文化需求精準對接。

  親歷者説

  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

  把好戲送到百姓家門口

  農村是戲曲藝術的最大市場,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從1993年建團開始,就把市場定位在基層、在農村,把根紮在人民群眾中,每年都要在農村演上幾百場。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在農村演出時的條件非常艱苦,戲臺大多數是露天舞臺或者是臨時自搭的。條件十分簡陋,演員們在舞臺上經常是吃風咽沙,迎雪吞冰。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年夏天在農村演出時,突然下起大雨,演員服裝瞬間濕透了,但觀眾不走,戲就得繼續往下演。

  前幾年,政府給每個團配備了流動舞臺車,雖然方便快捷,但面積小也會制約整個舞臺效果。現在,隨著國家對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重視,許多農村都新建了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有文化廣場、簡易舞臺等,很多舞臺還搭建了雨棚,我們演戲的時候再也不怕颳風下雨了!

  戲曲的根在基層,農村逢年過節,再好的節目都比不上演大戲熱鬧,現在有了唱戲平臺和陣地,我們可以把好戲唱到百姓家門口,可以把舞美完美地呈現給父老鄉親們,讓他們欣賞到高水準、高品質的文藝演出。

  研究者説

  河南省公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時明德:

  打造公共文化服務新高地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公共文化事業呈現出健康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民族復興的高度重視文化發展,明確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蓋城鄉、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我省高度重視公共文化建設,近幾年著力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首先是及時發佈了《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對河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目標、任務及各級公共文化設施的標準都做了明確的規定;其次是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為抓手,引領全省公共文化建設事業,先後分四批建設了24個示範區和24個示範項目;然後是組織開展了文化先進縣的創建工作,先後分八批建設了64個省級文化先進縣,有力推動了河南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發展;再次是持續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公共文化服務活動,“春滿中原”“百城萬場”“出彩河南人”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動的開展,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後是及時頒布了《河南省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核辦法》,完善了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監督檢查機制,為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當然,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還存在諸多薄弱環節,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發展不均衡,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達標率、覆蓋率不高,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效能亟待提升。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文化資源大省。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從“文化資源大省”向“文化強省”跨越的戰略目標,2016年又提出了“加快構築全國重要的文化高地”的戰略任務。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打造文化高地的一個重要板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努力:結合國家鄉村振興戰略,高起點、高標準、高效率推進正在進行的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工作;儘快建立公共文化服務資金保障機制,確保政府用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經費穩步增長;注重公共文化服務品牌的打造,通過品牌帶動,引領豐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動的開展;紮實推進縣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績效考評工作,不斷提升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效。

  初步構建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全部實現零門檻免費開放

  各級公共博物館(紀念館)334個

  公共圖書館158個

  文化館205個

  公共美術館7個

  鄉鎮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2398個

  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40187個

  各類職工書屋13000家

  農家書屋46000多個

  數字電影廣場100多個

  公共文化服務大事記

  1998年

  河南博物院新館落成開放

  2003年

  河南藝術中心開工建設

  2007年

  啟動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全面延伸到鄉鎮

  2008年

  全省開展“舞臺藝術送農民”工作

  2009年

  全省公共博物館、紀念館實行免費開放

  2011年

  全省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站)實行免費開放

  2014年

  啟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項目)創建工作

  2015年

  我省出臺《關於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實施意見》

  2016年

  啟動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

  (文/本報記者 溫小娟 圖/本報資料圖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