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2018-11-28 10:01:50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趙瀅溪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資料圖片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紅旗渡槽閆志全攝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東方紅渡槽溫洪波攝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紅色研學遊資料圖片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黨員幹部在躍進渠教育基地培訓資料圖片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渠繞高山牛文堂攝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豐碑翟立新攝

【旅遊資訊-圖片(頁面標題: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紅色教育培訓基地別樣紅 美哉!“人工天河”躍進渠

躍進渠渠首趙東方攝

  有人説,不到躍進渠,不知道躍進渠之美。此言不虛。

  遊客行走在安陽市殷都區西部的群山之間,可親眼目睹蜿蜒近千公里的躍進渠,像一條銀色的飄帶,如彩虹飄蕩在藍天白雲之間、似長龍出沒在懸崖峭壁之上。

  躍進渠與紅旗渠同處太行山,兩渠相距不過數十里,人稱姊妹渠。近年,隨著旅遊的升溫,不少遊客驚奇地發現了新大陸:躍進渠,真美,風景美如畫。

  躍進渠不僅美麗,還有一串串講不完的精彩故事。

  1 “逼”出來的躍進渠

  渠名定為躍進,不僅僅是誕生在大躍進年代,還蘊含著咬定青山,勇往直前的含義。每當人們提及渠名,給人提勁,還提升人的精氣神。

  安陽西部的太行山區,土薄石厚、水源奇缺,有村名為證:楊家河村根本沒有河,東水村一點水也沒有,好井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打出了一眼活水井,可每到天旱時節,又變成了枯水井。這方土地,人名中多帶“泉”“水”字,這是人們的企盼。

  水不是盼來的,而是幹出來的。1958年,安陽縣委、縣政府經過反復論證和實地勘測,決定“引漳入安”。

  1960年,由於“三年自然災害”,根據上級指示,決定停建。

  1966年二次復工,又遇上了“文化大革命”,再次擱淺下馬。

  挫折和磨難,絲毫不能改變安陽縣人民“引漳入安”的美好願景,1968年11月,全縣人民誓師修建躍進渠,發出最強音:“躍進渠只有三上,沒有三下;要有三下,除非帶水回家!”

  一聲令下,萬眾響應。盼水心切的安陽縣人熱血沸騰。數萬名修渠大軍高舉紅旗,雄赳赳、氣昂昂地行進在修渠工地的道路上,誓讓“高山低頭,河水改道”。

  他們自帶乾糧、行李,趕著牛車、馬車,推著小推車,拉著糧食、炊具等生活用品和鐵鍬、镢頭、鐵錘、鋼釬等勞動工具,浩浩蕩蕩地從四面八方雲集到太行深處、漳河南岸,頂著凜冽的寒風,挖窯洞、搭草棚,安營紮寨,拉開了“千軍萬馬戰太行”的序幕。

  經過10年鏖戰,躍進渠終於在1977年全線竣工通水,結束了“十年九旱、水貴如油”的苦難歷史。百姓喝著渠水,喜悅地説:“這是我們的生命渠、生態渠、幸福渠啊!”

  如今,躍進渠已走過了41個年頭。40多年來,它改變了安陽西部山區生存環境,使大面積農田得到灌溉,而且通過“千塘百庫”長藤結瓜,實現了大面積的蓄水,滋潤著這方大地。有了水,這裡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2 創新創業鑲嵌生態美

  登上躍進渠,仿佛能聽到太行山的呼吸。

  看到一座座獨特的水利工程,猶如一座座豐碑。

  在深山裏,有個渡槽名叫群英,是躍進渠上最大的空腹式石拱渡槽。它雖然沒有趙州橋古老,但格外雄偉壯觀,難怪許多遊客來到此地,紛紛與其合影。

  它西起老爺嶺,東至石門嶄,單孔飛架在都裏鎮上寺坪村東南的躍蛟溝之上,全長70米,跨徑50米,最大建築高超過了10層樓。

  或許有人會説,建個渡槽算啥?當今港珠澳大橋都能建成,這還不是個小兒科嗎!可説話者卻不知,新中國建設初期那個物資還十分匱乏,沒有塔吊,更沒有大型起重機,建成是何等的不易。

  起初,指揮部準備用木料當基座建橋,可一算賬,光需要木材就要550多立方米,可四處拼湊也僅有百多立方米,缺口太大。

  愚公可移山,困難嚇不倒英雄漢。修渠人開動大腦,採用800多立方米的片石,先壘成一個石拱胎。最大的拱石有1150公斤重,用8根杠子16個人抬,人們喊著號子,出色完工。

  位於林州市硯花水村的東方紅渡槽,淩空飛架在沙灣溝的兩個山頭之間,長118米,高達47米,單孔凈跨64米。在當年一無設備、二無專家、又在深山作業的情況下,僅靠自製的一根重20多噸、高52.5米的“老桿”和一根重16噸、高51.5米的靈機扒桿,僅用7天時間就完成了拱肋吊裝工程。

  紅旗渡槽是躍進渠上規模最大的鋼筋混凝土雙曲拱U形薄殼渡槽,在拱梁對接時誤差僅僅2毫米,即使在當今測量、計算儀器非常先進的年代,也值得稱道。

  一個個至今看起來依然氣象萬千、透著十足“洋氣”的大型渡槽,就是靠“土專家”用“土方法”建成的。

  躍進渠有大型渡槽17座,最高的渡槽超過15層樓房,最長的有973米,一眼望不見頭,令人不禁驚嘆于那個年代的人們巧奪天工的智慧。

  眼下,巧奪天工的躍進渠與太行山渾為一體,顯得格外靚麗。

  3 紅色基因在這裡傳承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把紅色資源利用好、紅色傳統發揚好、紅色基因傳承好,讓革命事業薪火相傳、血脈永續。

  遊客在欣賞大自然的風光,精神層面也得到了享受。這不是一條普通的渠,先輩們捨生忘死,為民謀幸福而前仆後繼。看過躍進渠,人們心中就會增加很多正能量,在精神上、思想上、靈魂上受到洗禮。

  牛漳來,21歲上山修渠,為了完成“引漳入安”,特意把自己的名字“張來”改成了引來漳河水的“漳來”。在修渠的10年間,他出生入死,手不離除險鉤,腰不離除險繩,攀懸崖,飛陡壁,炸頑石,頂塌方,淩空爆破,撬險石多次遇險,除流碴8次負傷,踏遍躍進渠沿線數百個山頭。

  青年女民工王素珍,俗稱“鐵姑娘”。這位打釬能手曾帶領全連20多名女青年,練就了用長滿老繭的雙手一口氣連打500錘的硬功夫。

  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108位英雄兒女為修渠壯烈犧牲,500多位民工傷殘。

  不忘初心,發揚紅色傳統,躍進渠是一個極好的教育載體。今年8月,躍進渠成為了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中央文獻出版社、北京大學、安陽工學院、河南護理學院、省委組織部等單位黨員幹部來此地參觀學習培訓,心靈引起巨大震撼:“我們一定不負囑託,立足本職、奮發有為、樂於奉獻,像修渠人那樣忠誠黨的事業。”

  “黨員紅色教育、團幹培訓、中小學研學遊、少年軍校”等在這裡開課,以躍進渠工程實體和躍進渠紀念館為依託,進行開放式的直觀立體式教學、啟髮式教學、情景教學、現場教學、體驗式教學,內容豐富多彩。

  當一茬一茬人湧來,看過躍進渠的美景,聽過修渠人的故事,留下最深的話語是:幸福是幹出來的,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美哉,躍進渠!壯哉,躍進渠!

  聯繫電話:0372—3308789 

  0372—3309099

  (李同慶)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