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績

2019-01-17 15:32:11  來源:鄭州日報  責編:趙瀅溪

  1月16日上午,省十三屆人大二次會議開幕。省長陳潤兒作政府工作報告,回顧了我省2018年主要工作——

  過去的一年,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在省委領導下,全省上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指導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高品質發展為根本方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開展三大攻堅戰,統籌推進“四個著力”,持續打好“四張牌”,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保持了“穩、進、好”態勢,實現了“三個同步”“三個高於”目標,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績,中原更出彩邁出新步伐。

  牢固抓住關鍵環節 經濟保持平穩增長

  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全省經濟平穩運行、穩中向好。預計生産總值突破4.8萬億元,比上年增長7.5%左右。

  積極擴大有效需求。加大重點領域投資力度,“三山一灘”貧困地區高速公路和鄭萬、鄭阜、太焦、鄭濟、商合杭高鐵建設順利推進,宿鴨湖水庫清淤擴容、衛河共渠治理、青電入豫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百城建設提質工程全面推進,實施項目8893個、投資6150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增長8%左右。鼓勵社會力量進入教育、文化、醫療、康養等領域,著力滿足新的消費需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2%左右。積極改善出口服務,引導企業開拓市場,出口總額增長13.6%左右。

  培育壯大實體經濟。推動資源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政策措施向實體經濟傾斜、工作力量向實體經濟加強,主動幫助實體企業解決實際困難。著力減輕企業負擔,全年減免企業稅收480億元左右,降低用能等各種成本222.5億元。打破民營企業發展壁壘,消除對非公經濟歧視,出臺系列扶持政策,持續改善營商環境,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全年新設立企業34.3萬戶、增長14.9%,實有市場主體590.6萬戶、穩居中部首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左右,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的企業達到38家。

  強化生産要素保障。幫助企業搭建融資對接平臺,發揮三級擔保體系作用,擴大週轉還貸資金規模,探索供應鏈融資,促進企業從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多渠道融資,融資總額超過9000億元。舉辦首屆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延攬了一批急需緊缺人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37萬人次。採取用好增量、盤活存量、加大流量措施,重點工程建設和企業生産用地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推進結構優化升級 發展品質效益提高

  瞄準高品質發展主攻方向,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升供給品質效率。全年財政總收入5875.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763.9億元、增長10.5%,其中稅收佔70.6%,比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

  推進供給結構改革。持續壓減低端和無效供給,在前兩年化解過剩産能基礎上,又化解煤炭産能825萬噸、鋼鐵産能157萬噸,淘汰落後煤電機組107.7萬千瓦,壓減電解鋁低效産能35萬噸。加大國有企業去杠桿力度,新落地市場化債轉股183億元,省管工業企業資産負債率下降1.3個百分點。加快壯大新産業、發展新業態、培育新模式,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産量分別增長70.4%、37.8%,網絡零售額和快遞業務收入均增長30%以上。

  促進産業轉型升級。著眼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目標,持續實施轉型攻堅,以裝備製造、新型材料、能源化工、綠色食品、電子信息、建築裝配、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健康養老、高效種養、煙草、酒業等12個重點産業為突破口,大力推進製造業綠色、智慧、技術三大改造,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28家,培育建設智慧工廠(車間)150家,工業技改投資增長21.5%,工業五大主導産業、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7%、12.3%和12.2%。社會物流總額增長9%,旅遊總收入增長20.3%,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4%。

  促進經濟良性循環。開展品質提升和對標達標專項行動,大力推進創新製造、精品製造、品牌製造,精深加工産品和終端産品佔比繼續提高,省級産品品質監督抽查合格率達96.8%。推進內貿流通體制改革,啟動物流標準化示範建設,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産銷率達到98.7%。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産業支持力度,大力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增長14.6%。

  大力推進三大攻堅 努力補齊發展短板

  堅持把打好三大攻堅戰作為破解瓶頸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硬任務,系統謀劃,統籌安排,強力推動,實現良好開局。

  防範化解重大風險。建立完善信貸風險補償機制,幫助企業化解股權質押平倉風險,發揮債權人委員會作用,妥善處置企業債券剛性兌付和擔保連帶風險。去杠桿、治亂象、抓規範、強監管,有效防範金融風險。在全國率先逐縣逐項開展政府隱性債務摸底審計調查,科學制定實施意見,採取“八個一批”方式積極穩妥有序化解,地方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切實防控非洲豬瘟,有效阻斷重大動物疫病擴散蔓延。

  紮實開展精準脫貧。堅持精準方略,科學制定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組織開展“四場硬仗”“六大行動”和“四項工程”,把握攻堅重點,紮實有效推進。聚焦深度貧困縣村、特殊貧困群體、重點貧困縣區,強化對口幫扶,加大政策支持,改善發展條件,提高脫貧品質。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準1.6個百分點左右。易地扶貧搬遷提前完成“十三五”安置點住房建設任務,改造農村危房18.58萬戶,貧困縣、貧困村電網脫貧改造任務提前全面完成,全年又有121.7萬農村貧困人口脫貧,33個貧困縣有望摘帽。黃河灘區居民遷建第二批試點3.8萬人即將喜遷新居。

  大力推進污染防治。召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積極實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行動計劃,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中之重抓住不放,實行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全民治污,強化“六控”推進源頭預防、調整“四個結構”加強綜合治理、精準發力實施重點管控、完善制度建立長效機制,完成“電代煤”“氣代煤”112.4萬戶,PM2.5、PM10平均濃度分別下降1.6%、2.8%。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開展河道採砂綜合治理。實施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啟動十項重大水利工程,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開展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試點,土壤環境品質總體保持穩定。圍繞“五年增綠山川平原,十年建成森林河南”目標,按照“三增四轉五統六化”總體要求,推進生態建設,完成造林260萬畝,森林撫育改造450萬畝,超額完成年度任務。

  深化改革開放創新 不斷增強發展活力

  著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增強微觀主體動力。

  堅定不移推進改革。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攻堅,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採用清算登出、兼併重組、改制轉讓、盤活脫困、依法破産等方式,處置“僵屍企業”1124家;深入推進産權結構、組織結構、治理結構改革,盤活了閒置低效資産,增添了企業發展活力,優化了國有資本佈局,完善了現代企業制度,得到中央領導充分肯定。深化政府“放管服”改革,“一網通辦”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提速,省市縣審批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均達到90%以上。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推廣投資項目告知承諾、容缺辦理、多評合一等模式,投資項目審批事項由113項精簡到59項。省級機構改革基本完成,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得到優化,市縣機構改革有序啟動。財稅、金融、土地、環保、醫療、教育、文化、綜合執法等領域改革穩步推進。

  不斷提升開放水準。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政務、監管、金融、法律、多式聯運五大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口岸功能不斷提升,開放平臺進一步完善。持續推動空中、陸上、網上、海上絲綢之路“四路”協同,開放通道進一步暢通。大幅壓縮外商投資備案手續辦理時間和進出口貿易整體通關時間,完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功能,落實出口退稅政策,開放環境進一步優化。開放型經濟發展呈現較好勢頭,鄭州機場旅客吞吐量2733萬人次、增長12.5%,貨郵吞吐量51.5萬噸,跨境電商交易額增長25%左右,預計全省進出口總值5500億元,實際吸收外資179億美元,引進省外資金9647億元。

  強力推進科技創新。加快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管理體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改革,發揮國家創新平臺輻射帶動效應。聚焦“四個一批”匯聚創新資源,推進“四個融合”開展協同創新,實施“十百千”轉型升級創新專項,提升科技創新能力。16項成果榮獲國家科技獎勵。全國首個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落戶河南,新增高新技術企業突破1000家。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增長17.2%,技術合同成交額149.7億元、實現倍增。開工建設青年人才公寓5.14萬套。航空港雙創示範基地受到國務院督查激勵。

  加快推進城鄉建設 促進城鄉共同發展

  統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城市轉型發展,城鄉發展更趨協調。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制定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意見、規劃和專項行動計劃。圍繞農業強,調結構、提品質、增動力,加快推進農業“四優四化”。糧食生産再獲豐收,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林果規模繼續擴大。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進展順利,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28萬家。開展“大棚房”專項清理整治。圍繞農村美,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抓好人居環境整治,搞好村莊環境美化。新改造農村戶用衛生廁所200萬戶,新建標準化村衛生室1371個、綜合文化中心17672個,新增農村敬老院床位2.76萬張。圍繞農民富,提高農民收入水準,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增強農民保障能力,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全覆蓋,新改建農村公路1萬多公里,新安、蘭考等6縣獲評“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預計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7%,高於城鎮0.9個百分點。

  推進百城建設提質。以文明理念為引領,以人民群眾為中心,以品質提升為重點,持續推進百城建設提質和文明城市創建。承載能力不斷增強,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352公里、燃氣管網5800公里、熱力管網397公里、電力線路3453公里。人居環境不斷優化,棚改安置房開工66.33萬套、基本建成38.42萬套,完成城市和縣城黑臭水體治理78處,新改建城市公廁3268座,新建遊園351處。公共服務不斷改善,加大政務、教育、衛生、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供給,辦事難、就學難、看病難、養老難等一大批民生難題逐步得到解決。文明形象不斷提升,又有22個市縣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文明城市數量居全國第四位,文明城市創建覆蓋面達到81.3%。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在成為居者心怡、來者心悅的宜居之城。

  加快中原城市群發展。完成鄭州大都市區空間規劃編制,明確“一核四軸三帶多點”空間格局。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新能源及網聯汽車基地等重大産業工程、賈魯河綜合治理等重大生態項目全面實施,鄭州市生産總值有望超過1萬億元。推動開封、新鄉、焦作、許昌與鄭州深度融合,鄭開雙創走廊、開港、許港等重點産業帶建設全面推進,以軌道交通和城際快速路網為主體的大都市區通勤圈加快構建。支持洛陽建設副中心城市,洛煉擴能改造、格力智慧裝備等一批現代産業項目加快建設,伊洛瀍澗四河同治成效顯著,城市水系、路網、綠廊加快形成。因城施策,分類指導,房地産市場運行總體平穩。預計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1.7%,提高1.54個百分點。

  切實保障改善民生 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堅持以民生凝聚民心,著力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問題,全年財政民生支出7126億元,12項重點民生實事落地見效。

  著力擴大社會就業。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做好“僵屍企業”處置和過剩産能化解中的職工安置、困難行業企業穩崗就業工作,深入推進返鄉創業國家級試點,承辦“中國創翼”創業創新大賽。城鎮新增就業139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6萬人,返鄉下鄉創業新增23萬人、帶動就業22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0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5%左右。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企業養老保險基金省級調劑制度,完善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實現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定點醫療機構縣級全覆蓋。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年人均分別提高1627元和1584元,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年人均提高216元,城鄉低保、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持續提高。

  積極發展社會事業。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新建改擴建幼兒園1442所,新增城鎮義務教育學位78.94萬個,新建改擴建農村寄宿制學校903所,完成7146所貧困地區薄弱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改善任務,五年“全面改薄”目標順利實現。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初見成效。高中階段教育加快普及,中職學校佈局調整任務圓滿完成。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雙一流”建設啟動實施,全省新增博士學位授權點38個。分級診療制度逐步完善,基層診療能力持續提升,心血管、兒童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影響力增強。藝術創作成果豐碩,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嚴厲打擊盜掘破壞殷墟文物等行為,文化遺産保護力度持續加大。成功舉辦省第十三屆運動會,全民健身蓬勃開展。

  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和暴力恐怖活動,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加強困難群體法律援助,群眾安全感不斷上升。嚴格落實安全生産責任制,深化重點行業領域安全專項治理,安全生産形勢總體平穩。推進食品安全省建設,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繼續加強。農民工工資“治欠保支”力度持續加大。

  加強國防教育和國防後備力量及人民防空建設,支持軍隊改革發展,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駐豫解放軍、武警部隊、預備役人員、民兵為地方發展作出新貢獻,雙擁工作持續深化。民族宗教工作創新推進。婦女兒童、殘疾人、紅十字、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外事、僑務、港澳、對臺、統計、參事、史志、文史、地質、氣象、測繪、地震、社科研究、援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記者 李娜 趙文靜 張競昳 整理 袁帥 張昕 肖雅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