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節假日,位於濮陽市城區西北部的班家耕讀小鎮人流如織。耕讀小鎮以傳統耕讀文化為主線,以濮清南水系、桑蠶文化園、四季花海、耕讀楹聯長廊、龍都美食街等為依託,統籌推進文化旅遊開發和美麗鄉村建設,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創收。視覺中國供圖
河南日報訊:承載著無限鄉愁的農村,如何才能變得更美更宜居?
今年的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深入推進環境美、田園美、村莊美、庭院美“四美鄉村”創建,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突破口紮實推進鄉村建設,實現農村生産、生活、生態和諧統一。
“千萬工程”啟動,向“臟亂差”宣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第一場硬仗,就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去年以來,省委、省政府聚焦影響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問題,大力完善道路、飲水等基礎設施建設,對垃圾污水實施全方位治理,農村面貌明顯改觀。
“這些是要扔掉的瓜子殼、果皮,村幹部告訴俺這些都是不可回收垃圾。”2月27日,息縣譙樓街道辦事處龐灣社區農民彭中芳把手中小桶裏的垃圾倒進街道旁的大垃圾桶內。藍色小桶上幾個大字很醒目:濕垃圾(不可回收)。
自從積攢了多年的垃圾被清走,這個曾經垃圾遍地的小村莊,一下子亮堂了。村民們的環境衛生意識覺醒了,垃圾隨手扔的習慣隨之改變,還積極配合村裏搞起了垃圾分類。
這樣的變化在河南並不鮮見。目前,我省77.5%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76個縣(市、區)通過了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驗收。
然而,我省部分農村仍存在“臟亂差”現象,垃圾亂堆、污水亂排、廁所不衛生等問題沒有徹底解決。
省委一號文件明確,我省將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要深入學習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全面推開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為重點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到2020年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村莊環境基本乾淨整潔有序,村民環境與健康意識普遍增強。
“我省大部分農村人居環境突出的問題還是垃圾污水污染和廁所‘臟亂差’。省委一號文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有力舉措。”省委農辦農村改革處調研員曹潤中表示,各地農村的情況不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注重同本地區經濟發展水準相適應,同當地的文化和風土人情相協調。
污染治理,做好“加減法”
萬物土中生。從一餐一飯到糧食安全,都和土壤健康密不可分。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遠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黨永富,從事土壤治理近30年,是一名執著的“土專家”。他説,土地健康,才能打出真正的好糧食。
為土地“減負”,讓農産品“綠”起來,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推進農業清潔生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示範,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同時,要求實現畜牧養殖大縣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治理全覆蓋。
黨永富提醒,各地土壤情況不同,治土要“對症”,不可千篇一律。
一方面做“減法”,另一方面還要做“加法”。省委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農村生態系統建設,在“四水同治”、國土綠化提速等方面下功夫。
鄭州賈魯河綜合治理就是一個“加減法”並行、推動生態系統重構的生動實踐。
賈魯河在鄭州境內長137公里,長期以來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內垃圾遍佈。2016年年初,鄭州市開始對賈魯河進行綜合治理。綜合治理工程分為河道治理工程、生態綠化工程、截污納污工程和水源工程4個部分。
鄭州市水利局局長張勝利説,通過綜合治理,不僅可以有效解決賈魯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領域存在的問題,沿線還將復綠增綠建設12處公園。未來,賈魯河將成為一條生態河、景觀河、文脈河和幸福河。
規劃引領,一張藍圖繪到底
鄉村建設,規劃先行。
地處黃泛區腹地的西華縣紅花集鎮龍池頭村,曾是貧困村。2004年以來,龍池頭村根據自身特點,按照“生態、旅遊、宜居”的設計理念,規劃建設了新社區、商業街、産業基地等配套設施,不僅提升了村民居住的舒適度,還激活了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規劃科學是最大的效益,要把加強規劃管理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工作。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以縣為單位抓緊編制或修編村莊佈局規劃,力爭到2019年年底,基本明確城郊融合類、拓展提升類、特色保護類、整治改善類等村莊分類。
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李紅光認為,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分類指導規劃發展的思路非常具有針對性。他説:“近年來,省內也出現了一些典型。如新縣恢復性規劃建設了西河村、丁李灣等特色村落,在保留原始風貌的基礎上,因地制宜規劃,效果很好。但是,農村發展問題是長期積累的,政府部門、學界、勘察設計行業等還需進行深入調研、協調和推動。”
鄉村規劃要一張藍圖繪到底。河南農業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鄧俊峰表示,要以規劃引領鄉村的全局工作,統籌安排産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和組織振興的若干重大工程、重大行動和重大計劃。要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實現鄉村規劃的經濟功能、社會功能、政治功能、生態功能和文化功能。(記者 曾鳴 陳慧)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