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訊:3月26日,濟源市思禮鎮澗南莊村,春光正好。“有了這個‘寶貝’,我們可以大幹一場了!”村黨支部書記王信普捧出剛從市裏領回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高興地説。
這張登記證右上顯著位置,印著以“N”字開頭的18位代碼。“這個N代表‘農’,這串代碼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就相當於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身份證’。”省農業農村廳農經站站長張道明説。
關於這張證,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評價:這意味著我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了法人地位,是農村改革中一件大喜事,足以載入史冊。
澗南莊集體經濟組織近年來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收入每年超100萬元。但王信普心頭始終有個疑問。“村集體經濟組織到底算個啥?誰也説不清。”老王説,沒有統一的“身份”,簽合同,人家不認;繳稅,只能列為“其他類”。
遇到這種麻煩的不止澗南莊村。為此,作為全國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試點,濟源市先行先試、大膽創新,2014年頒發了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登記證書,持該證書也可去辦理印章刻製、開戶等相關手續。
“但這畢竟是張‘地方糧票’,遇到跨省的業務就比較麻煩。”濟源市農牧局農經站站長段德龍説。
今年2月,隨著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登記賦碼工作在河南省的推進,這張“地方糧票”開始晉級為“全國糧票”。
“登記證在中國人民銀行備案,集體經濟組織在稅務、金融等多個部門獲得身份認同,並且全國通用。”濟源市農牧局副局長王地動告訴記者,6月底前,濟源將完成525個行政村的登記賦碼及換證工作。
河南省農村産權制度改革蹄疾步穩。截至2018年年底,32989個行政村完成清産核資,佔全省的67.2%,核實經營性資産391.5億元。
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申延平説,完成清産核資僅僅是農村産權制度改革的第一步,在完成集體成員確認、資産折股量化之後,有了這張“身份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獲得法人地位,改革的“最後一公里”已經打通。下一步,河南省將用好深化改革這個法寶,發展壯大新型集體經濟,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李英華 歸欣 張海濤)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