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主題電視劇《龍族的後裔》正在河南衛視、鄭州電視臺一套熱播,持續引發姓氏文化熱潮。得姓始祖或忠,或孝,或仁,或義,或禮,或智,或信的故事打動了眾多觀眾。其中,劉姓、宋姓、景姓、年姓、鄭姓五個姓氏的起源故事出自編劇劉曉利之手,創作的背後有哪些故事與大家分享?記者近日採訪了劉曉利。
雖然距創作《龍族的後裔》劇本已有三年的時間,但劉曉利回憶起創作的過程仍是記憶猶新。“在這些姓氏中,我第一個要寫的是我的祖先——劉累。這個姓氏不好寫,‘劉累禦龍’的故事已經深入人心,那是一個神話,而《龍族的後裔》還是要基於歷史真實。怎麼寫呢?我一直思索著,但想不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正在我苦惱的時候,下班途中遇到的一聲悶雷、一道閃電讓我瞬間恍然大悟。龍,不就是解決乾旱麼?那劉累就是一個心懷蒼生,解救百姓乾旱之苦的英雄。我當時靈感就來了,注視著空中不斷出現的閃電,構思出了整個故事。”
五個姓氏故事中讓劉曉利感觸最深的是宋姓。“寫到微子啟送別武賡那一幕,我哭了一晚上,微子啟心懷天下,武賡家國兩難……我不想讓武賡死,但他不得不死;我不想讓微子啟活得這麼沉重,但他心裏裝著沉甸甸的蒼生……”劉曉利深情地説,如果問《龍族的後裔》給她帶來了什麼,那就是讓她從先祖先賢的身上,觀照了自身;讓她看見了這個民族的根和魂;讓她看到我們祖先的精神如何錚然于天地之間。
劉曉利説,第一次接觸姓氏文化,是從認識《龍族的後裔》總導演張清開始的,“聽著張導充滿激情地講述他的夢想,我也開始對姓氏文化有了嚮往。後來,我參加了姓氏采風活動,走訪了各地市的宗親們,瞻仰了很多姓氏的宗祠。當親眼看到根親文化在百姓心中是一種如何沉甸甸的分量時,我被震撼了。”劉曉利説,她曾親眼看見一個輾轉找到自己宗祠的台灣老人,跪在宗祠前號啕哭喊“終於找到家了”,正是宗親們的熱情點燃了她,讓她重新認識並深深愛上姓氏文化。此後,她開始對姓氏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並拜訪了許多姓氏專家。
“隨著研究的深入,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姓氏文化對於我們民族文化傳承的意義。那是根源,是民族賴以滋養、生生不息的土壤。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創造未來,知道自己根生何處源自何方才能夠更好地走向明天。這是繼承,也是發展。”在劉曉利看來,姓氏文化的確年代久遠,但是,久遠的是年代,不變的是精神,“我們在講文化傳承,傳承的是什麼?不是刻板的形式,而是一種精神,一種高度。我們要回溯發現的,是自己血脈中的高貴和風骨。我想,這,就是在當今講述得姓始祖故事的意義吧。”
劉曉利的本職工作是位小學老師。寫作對她來説,是從小就開始的一種熱愛,是現在正在追逐的夢想,“寒暑假和週末,我基本上都是在寫作,寫作讓那些一直在我腦海中翻滾的文字和故事有了安放的地方。看到自己寫的故事被演員認真地演繹,看到自己的思想被觀眾接受並且喜愛,就有一種自我價值被認可的愉悅感。”目前,劉曉利剛剛完成小説《山海經之驕蟲傳》的初稿,並已經開始了另一部長篇歷史小説《魚玄機》的寫作。現在她還有一個夢想,想做一套孩子們愛看的,既有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書。
在多年的寫作中,劉曉利愈發癡迷于傳統文化、中原文化,她希望自己的寫作,也能喚起更多人對文化的興趣:“我深愛著傳統文化,河南是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土壤的地方,需要我們去重新認識,重新發掘。我願意窮己一生,來做傳統文化的繼承者、傳播者。希望能以我星星之火,點燃大家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對鄭州的重新認識和解讀、對河南深厚文化的探索。”(記者 秦華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