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中心城市位於國家城鎮體系的最頂端,是全國綜合實力最強、集聚輻射和引領帶動作用最大的特大中心城市,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領域有著重要影響力並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主要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有著比普通城市更高的人口密度和更複雜的人口結構,也要求有更完備的城市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體系。從經濟發展規律看,中心城市由於創新、管理、金融等領域的人才對於生産生活、創新創造的環境要求更高,必須順應這一要求,著力提高城市的生態宜居性。因此,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要強化在創新、開放、金融等領域的競爭力,增強對高端要素和人才的吸引力,就必須努力向著環境優美、社會安全、文明進步、生活舒適、經濟和諧、美譽度高的方向建設。
規劃建設鄭北生態城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建設鄭北生態城是鄭州生態立城的必然選擇。生態宜居城市是可持續發展理念在城市建設領域的集中表述,是新時期國家中心城市發展的共同目標與追求。從國際看,花園城市新加坡通過建造世界頂級花園,營造更具活力的公園與街道景觀,巧用城市空間、見縫插綠,鼓勵民眾共同建造綠色家園等措施,使城市與自然融為一體。從國內看,每個國家中心城市都把生態宜居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來抓,比如,重慶全力建設中央南岸山地公園,打造城市的生態“綠芯”;武漢提出將“生態化大武漢”作為重要目標,打造“美麗中國”典範城市、國際知名宜居城市;成都提出將綠色生態城市作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張亮麗名片,到2020年建成環城生態區,屆時成都中心城區將有1/3的用地都是生態綠地。
建設鄭北生態城是鄭州均勢發展的重大突破。2018年2月出臺的《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行動綱要(2017—2035年)》提出:鄭州市的發展佈局“東擴、西拓、南延、北聯、中優”。其中,“東擴”以鄭汴一體化為核心,雙創走廊建設、數字經濟和高端製造業發展加快推進;“西拓”以鄭上組團建設為抓手,發揮山水資源優勢,打造“鄭州西花園”;“南延”以高品質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為核心,匯聚高端人才、高端産業、高端要素、高端商務、高端居住,建成國際航空大都市,推進許港産業帶、新鄭組團等建設;“北聯”重點探索向北“跨黃河”與焦作、新鄉毗鄰地區聯動發展,加強黃河兩岸生態保護,建設沿黃生態經濟帶;“中優”以優化中心城區佈局、推進功能疏解為主,降低開發強度和人口密度,提升城市品位,建設環境優美、生活方便、交通便捷的現代化中心城區。目前,鄭州的東西南三個方向發展均保持良好狀態,但“北聯”這塊受黃河阻隔、行政區劃等制約,進展相對較慢。加快鄭北生態城的建設,落實“生態無邊界”理念,是推動“北聯”實質性突破的重大機遇。
建設鄭北生態城是提升鄭州城市品質的迫切要求。2018年3月,省委書記王國生到鄭州市調研強調,要扎紮實實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特別是鄭州視察指導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化改革開放創新,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城市高品位建設,增強對全省的引領帶動輻射作用,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6月,陳潤兒省長在鄭州市調研城市規劃建設工作時強調,要把握功能定位,增強承載能力,著力提升品質,堅定朝著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目標邁進,在生態環境、城市文化、城市服務、城市生活品質提升上下更大功夫。因此,加快鄭北生態城建設,有利於完善城市的生態、文化、服務、生活等功能,促進鄭州建設高品質城市、涵養高品質生態、創造高品質生活。
建設鄭北生態城是推動黃河兩岸協同發展的重要動力。進入生態文明的新時代,國家在城市和城市群發展方面有了比較明顯的政策轉向,城市之間的關係由競爭走向協同。比如,從環渤海經濟區到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乃至雄安新區的建設。競爭能夠激發個體潛力,但協同能夠提升整體效益,加快鄭北生態城建設,是鄭州、新鄉、焦作由過去的競爭為主、合作為輔,到當前新形勢下向協同發展轉變的重要載體和驅動力。
建設鄭北生態城是鄭州作為中部崛起關鍵增長極的使命擔當。國家中心城市是國家賦予一座城市的發展使命,體現的是國家的戰略佈局,是國家經濟、産業、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具有引領和帶動周邊區域發展作用,同時也是發展外向型經濟和推動國際合作與交流的對外門戶和示範區域。近年來,鄭州市發展迅速,發展優勢突出,到2018年底,鄭州市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突破萬億元,人均生産總值突破10萬元,常住人口突破千萬人,未來發展潛力很大。國家在中部地區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不僅要鄭州發揮中部崛起增長極的作用,加強對中部地區經濟上的輻射帶動作用,同時也是要鄭州肩負起黃河中下游生態修復的重擔,發揮好城市修復、綠色發展和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示範引領作用。
把鄭北生態城建設成為“中原生態芯”和“黃河全腰線”
加快鄭北生態城建設,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聚焦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目標,以生態結構合理、發展功能完善、居住創業相宜、城市管理科學為主線,加強頂層設計,集成政策合力,強化黃河兩岸生態合作共建,打造“無邊界的生態圈”,促進鄭州建設高品質城市、涵養高品質生態、創造高品質生活,為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提供戰略縱深。打造“生態芯”和“全腰線”,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生態結構合理。鄭州市域面積7450平方公里,除西部一些山區丘陵外,大部分是平原,生態和環境容量相對有限。鄭北生態城建設,要按照環境容量和資源條件,以生態谷為骨架(黃河)、以幹線道路為脈絡,以城鎮生態社區、綠地公園為基本單元,加快構建鄭北生態城的基本構架,形成一個“無邊界的生態圈”。
二是發展功能完善。鄭北生態城建設,要在南北兩岸依託一個個的小城鎮、特色小鎮或美麗鄉村等形成多個平等的組團,打造獨立為城、功能齊全、生態平衡的小型城鎮單元,通過構建地鐵、輕軌、多層次公路等立體式交通將這些城鎮連接。各單元小城鎮既具備生産功能,又具備生活服務、休閒、科技、文化功能,彼此獨立,這樣在空間上形成一個極富生命循環能力的有機體。
三是居住創業相宜。鄭北生態城的建設,既承擔創造美好生態環境的重任,又肩負著吸引人才集聚的使命,要以“生態人文皆上品,創業安居兩相宜”為目標,完善服務設施標準,建設成為創新型高層次人才、創意型文化人才、創業型經營管理人才的匯聚地,促進鄭州成為最具吸引力的城市。
四是城市管理科學。生態城建設是一個“社會—經濟—自然”複合系統,管理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運用多種管理方式和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多“管”齊下,多種方法協調配合,加強精細化管理。因此,在做好鄭北生態城硬體環境的同時,也要下更大功夫,做好軟環境建設與改善,包括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完善配套的醫療服務和教育服務設施等。
規劃先行、協調推進,實現鄭北生態城的美好藍圖
加快鄭北生態城建設,必須按照“高標準、高起點、高效能、高品質、現代化”的要求,根據遠期發展需要,建立完善的規劃體系,注重系統配套,統籌推進,增強基礎設施、産業、生態居住空間的協調性、相容性,努力把美好藍圖變成現實。
全力建設“黃河生態谷”。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戰略導向,著重強化黃河兩岸在生態環境上的共生發
展,消除鄰避效應,各盡其力,各美其美,建設黃河生態共同體。重點在黃河南北兩岸各5公里,東至封丘、西至武陟100多公里範圍內,謀劃建設黃河國家公園、黃河休閒觀光旅遊帶、民俗文化小鎮等一批生態人文景觀,串聯成線,形成美輪美奐的城市天際線。
打通左岸通道,加快黃河兩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規劃建設黃河北岸旅遊大通道,或者把連霍高速北移至黃河北岸,打通黃河北岸通道主幹網絡。加快推動鄭州地鐵1號線、2號線同時向北跨河,推進“雙龍探海”,引爆北岸,打通一批有條件對接的高速公路和其他道路,並積極探索推進毗鄰地區客運班線公交化,進一步提升兩岸人員、物資流通效率。同時,要全面推行新能源公共汽車等交通工具,發展綠色交通,鼓勵綠色出行,倡導綠色生活。
明確産業分工,突出各自特色。鄭北生態城建設與區域經濟和産業發展緊密相關,也與鄭州、新鄉、焦作的産業結構調整密不可分。要統籌區域産業發展佈局,合力分工,加快構建綠色産業體系,形成能耗低、污染小、科技含量高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在黃河南岸,發揮緊鄰都市區的空間優勢和環境優美特色,吸引創新創業人才集聚,重點發展數字經濟、廣播影視、高端設計、技術研發、創新創業等人力資源為主的都市型服務業,打造“人才矽谷”;在黃河北岸,依託生態資源和民俗文化優勢,重點引入現代高科技農業、創意農業、觀光休閒農業等,發展一批高科技農業園區、農業公園、農創園、觀光農園等,實現與南岸産業的聯動發展。鄭州市也要主動加大資源投入,推動人才、資本、産業跨河發展,助推北岸地區産業提質升級。
“北三縣”要成為重點打造的新一線。目前,黃河南北兩岸的經濟、産業、交通等發展是不太平衡的,呈現“南高北低”狀態。因此,一方面,要借助鄭北生態城建設機遇,推動鄭州、開封同時向北跨越發展,促進滎陽—武陟、中牟—原陽、開封祥符區—封丘對標發展、合作發展;另一方面,要集全省之力把封丘、原陽、武陟“北三縣”作為新一線來重點打造,支持加快發展,不斷縮小與南岸的差距,使傾斜的黃河成為潤澤兩岸的“平衡發展之河”。
強化智慧營建,增強城市韌性。所謂韌性城市,就是一個城市要有遭遇外部衝擊後能夠存活、適應和恢復的能力。近年來,韌性城市在國內外備受推崇。在鄭北生態城規劃建設中,要把韌性智慧城市作為重要標準,積極運用物聯網和互聯網技術,建立整合各條線、各層級、各管線單位信息的大數據庫,形成信息即時交換、實時動態更新的機制,實現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維護的可視化跟蹤和智慧化管理,提升快速反應能力、自我修復能力。(河南省發改委産業研究所研究員 許貴舫)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