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洛陽國家牡丹園牡丹展覽館中插花(4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李嘉南攝
新華社鄭州5月4日電題:“中國牡丹花都”洛陽:擦亮“花名片” 催生“花經濟”
五一假期期間,正舉辦牡丹文化節的洛陽迎來新一波遊客潮。洛陽把牡丹作為“城市名片”,將牡丹與文化、經貿、産業相融合,“花名片”激活了“花經濟”,一朵花促進一座城的發展。
牡丹+文化:擦亮“城市名片”
37年前,當洛陽決定舉辦牡丹花會(後改為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時,洛陽人還很難想像出千餘年前白居易筆下“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的盛景。
在主會場王城公園的牡丹閣上拉個橫幅,搞個剪綵儀式,第一屆牡丹花會的開場略顯“寒酸”,但當日入園賞花的8萬名遊客為後續花會鼓足了氣。
時至今日,當千萬遊客于牡丹文化節期間涌入洛陽,有養花、賞花、賽花傳統的洛陽人將“始於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的“城市名片”重新擦亮。
牡丹文化節擦亮了“城市名片”,也激活了文化基因。位於洛陽東北的孟津縣平樂鎮平樂社區撞上了牡丹的“高光時刻”,大批農民畫家的涌現讓平樂社區成為“中國牡丹畫第一村”。
作畫近30年的郭亞修認為鄉土地域和人文環境成就了平樂,“平樂人愛牡丹、畫牡丹,牡丹寓意富貴、吉祥,平樂就從牡丹裏討到了名氣和財氣。” 如今,平樂社區有千余名農民畫家以畫牡丹為生。
來自廣東的客家人劉小榮相信自己是“河洛郎”,一年前,他又追尋祖先的足跡回到洛陽,打理起平樂社區的牡丹畫創意園區,“牡丹是洛陽的名片,它背後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我想把牡丹畫打造成‘大IP’,推動‘城市名片’傳播得更遠。”
牡丹+經貿:打通開放窗口
第37屆牡丹文化節的前3周,已有282個客商團赴洛陽參加經貿活動,洛陽已簽訂億元以上招商項目102個,投資總額800余億元。牡丹文化節已經成為洛陽對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
“最初從港澳臺的一個小服務店開始招引,一次只簽訂幾萬美元的協議。”洛陽市商務局副調研員白宏濤説。
1983年8月,第1屆洛陽牡丹花會結束後不久,洛陽第1家中外合資的企業洛藝彩色攝影擴印服務中心成立,投資總額為12萬美元,揭開了洛陽利用外資的序幕。
“從市級節會到省級節會,再到國家級節會,經貿始終是其中的重要元素。”洛陽市商務局副調研員康雲説,從第3屆到第36屆,洛陽相繼舉辦了8屆中外經濟技術洽談會,26屆投資貿易洽談會。
從第1屆簽訂5800余萬元招商引資合同,到第10屆超過10億元,第21屆跨上100億元臺階,第29屆突破1000億元大關,牡丹文化節成為洛陽承接産業轉移、吸引境內外資本投資融資的重要平臺。
如今,洛陽的貿易夥伴擴大到170余個國家和地區,460余種“洛陽製造”産品走向世界,洛陽正與越來越多的海內外客商在更加廣闊的領域裏開展交流合作。
牡丹+産業:探尋發展路徑
近年來,9大色系、10種花型、1200余個品種的牡丹在每年的牡丹文化節期間為洛陽引來約2000萬人次遊客,旅遊總收入穩定在200億元左右。
當洛陽“賞花經濟”發展得如火如荼時,從事牡丹花茶産業的楊曉紅卻將目光投向食用牡丹。“牡丹文化節期間,‘門票經濟’很紅火,但‘産業經濟’沒有做起來。”楊曉紅説,“遊客來了啥也帶不走,本地人也很難從中獲取經濟收益。”流轉3000畝土地,研發牡丹花茶,8年時間,楊曉紅從一朵牡丹裏挖出了年産值上千萬元的大生意。
與楊曉紅不同,牡丹瓷的創始人李學武專注于研發牡丹瓷。“花開花落二十日”,錯過牡丹花期是眾多遊人心中的遺憾,李學武希望家鄉的牡丹能夠“千年不落”。以唐白瓷技藝為基礎,將牡丹文化與白瓷文化結合,創造出獨具特色的牡丹瓷,李學武開發了一種爆款文創産品。“每年銷售5萬餘件,銷售額穩定在6000萬元左右。”李學武説,“做強做精,不求做大,為洛陽牡丹打造一張‘瓷名片’。”
“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如今,已有1500餘年牡丹栽培史的洛陽,形成了集培育種植、加工銷售、觀賞旅遊等為一體的牡丹特色産業。
2018年,洛陽牡丹種植面積達33萬畝,年産盆花50萬盆,鮮切花350萬枝,全市牡丹種植企業220余家,牡丹深加工企業40余家,牡丹瓷生産企業14家,從業人員約5萬人,産品已形成4大類、12小類、300多個品種,牡丹産業總産值約240億元。新華社記者韓朝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