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訊:“2017年國家出臺了優質麥新國標,當年參加測評的近400個小麥新品種僅有兩個達標,其中一個就是我們通過航天輻射育種方式培育出的‘鄭品優9號’。”省科學院小麥航天與輻射育種關鍵技術團隊首席專家張建偉自豪地告訴記者。
5月22日,位於新鄭市北的省科學院高新技術試驗基地,迎來了由省科技廳、省財政廳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組成的觀摩組。走進試驗田,展現在大家面前的是由上百個小麥新品種形成的種質資源“寶庫”,處於灌漿期的麥穗在風中搖曳,盪漾起一波波麥浪。
“與別處不同,我們培育的新品種,大部分都是‘太空麥’的後代。”省科學院同位素研究所所長范家霖介紹,優良品種對小麥增産的貢獻率超過30%,為了打破基因連鎖、提高變異率,培育出更多的高産、優質、多抗新品種,研究所將輻射、航天誘變與常規雜交、分子育種、生物技術等相結合,創制了一批優異小麥育種種質資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育種技術。截至目前,基地已累計培育新品種7個,推廣面積達5000多萬畝,增産小麥20多億斤。
“這是今年剛通過國審的‘鄭品麥22’。它的父本來源,是2006年將黃淮海主導品種‘矮抗58’的種子搭載‘實踐八號’育種衛星升空,返回地面後再經過輻照誘變技術處理,所篩選出的矮稈、大穗、早熟新品係‘豫同198’。”張建偉説,在近年的區域試驗和生産試驗中,“鄭品麥22”先後抵抗了銹病、倒春寒、強風、幹熱風,綜合性狀出色。“它在高産方面也表現出很大潛力,百畝高産攻關可達畝産750公斤以上。”
與傳統育種相比,航天誘變育種的最大優勢是變異幾率高、變異範圍廣、育種週期短,可在相對較短時間內,創造出優質的種質資源,是緩解農作物優質種源貧乏的有效途徑之一。范家霖介紹,在解決了高産、穩産問題後,該團隊積極響應我省實施“四優四化”、提升農産品品質的要求,在培育優質小麥方面不斷取得新突破。
“我們培育出的‘鄭品優9號’屬於優質強筋品種,2017年出臺的優質麥新國標,增加了最大拉伸面積、拉伸阻力、吸水率等理化指標,‘鄭品優9號’順利達標。”該團隊專家陳曉傑博士介紹説,他們培育出的另一個優質中強筋國審小麥新品種“豫豐11”不僅品質好,而且産量高,適應性廣,今年在持續春旱條件下表現突出,實現了高産與優質的良好結合。(記者 尹江勇 實習生 周玉琴)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