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10處萬里茶道遺産點列入萬里茶道申遺項目清單

2019-05-27 09:32:14  來源:大河報  責編:劉徵宇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昨天從文物部門獲悉:今年國家文物局將萬里茶道申遺項目正式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標誌著萬里茶道跨國申遺進入了關鍵性環節。

  其中,我省南陽府衙、賒店古鎮、半扎古鎮、洛陽關林、潞澤會館、洛陽山陜會館、太行陘(河南、山西)、南陽天妃廟、扳倒井驛站、郟縣山陜會館10處列入萬里茶道申遺項目清單。

  在人們印象中,與茶相關的古老遺存,首推西南邊陲茶馬古道,內陸省份似乎不沾邊。此次10處遺産點列入萬里茶道申遺項目,頗出公眾意料。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迅速連線相關人士求證,還原萬里茶道清晰圖景。

  重磅:中蒙俄將萬里茶道跨國申遺

  早在2014年,便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導,河南省文物建築保護研究院成立了專業調查隊伍,對省內萬里茶道進行了全面調研。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昨日連線河南省文物建築保護研究院原文物建築調查研究所所長、“萬里茶道”文化遺産調查隊領隊楊華南,求證具體信息。

  楊華南介紹,萬里茶道幹線總長1.4萬餘公里,縱貫中蒙俄三國、橫跨亞歐大陸,其中中國段4760公里,佔比接近三分之一。

  此次由中蒙俄三國聯合發起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的倡議。申遺點擬定全國8省共45個,河南有10個入圍。

  此次入選申遺項目的10個遺産點,涉及洛陽、南陽、平頂山、焦作四市,均為萬里茶道重要的節點城市,遺産點類型則包括萬里茶道集散路段的重要管理設施、商貿城鎮、代表性商貿設施、交通設施類遺存、信仰類設施等重要物證。

  據悉,2012年,在國家文物局指導下,我國萬里茶道保護和申遺工作即正式啟動,由湖北省文物局牽頭並聯合沿線的福建、江西、湖南、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等省(區),並在武漢成立了萬里茶道聯合申遺辦,建立了八省(區)協調機制。經過多年努力,跨國申遺邁出了重要一步。

  回放:萬里茶道,曾經興盛200餘年

  萬里茶道是由晉商開闢的一條國際內陸商業通道,也是中國茶葉向外輸出的四條通道之一——海、陸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中俄萬里茶道。

  自唐朝始,中國茶葉即通過海陸兩路絲綢之路向西輸往西亞和中東地區,向東輸往朝鮮、日本,17世紀便已運銷整個歐洲。17世紀初,中國茶葉開始向北進入俄國。

  省古建院《萬里茶道河南段文化遺産調查與研究》一書記載:中俄萬里茶道的路線,是從南方茶葉主産區福建、江西、湖南運輸至湖北漢口,再北上經河南、山西、河北、內蒙古及蒙古國,直至當時的中俄邊界口岸恰克圖,當時中國叫買賣城,在這裡進行交易。

  中俄萬里茶道原來是商人自發形成的國際內陸商業通道,貨物的吞吐量十分有限。1689年中俄《尼布楚條約》、1728年《恰克圖條約》簽訂後,兩國貿易有了法律的約束和界定,商貿活動正規化,這條線路正式開始大規模的商貿活動,吞吐量直線上升。茶葉不僅是當時晉商在恰克圖出口的最大宗商品,也成為當時中俄間最主要的大宗商品貿易。

  1857年,馬克思在《俄國的對華貿易》中説:“(在恰克圖)中國人方面提供的商品主要是茶葉,俄國人方面提供的商品主要是棉織品和毛製品……以前,在恰克圖賣給俄國人的茶葉平均每年不超過4萬箱,但在1852年達到175000箱,買賣貨物總價值達到1500萬美元以上的鉅額……”至清朝中後期,每年蒙俄需中國茶葉40多萬箱,合2000多萬斤。

  而隨著中俄兩國在經濟、貿易、政治交流中的角色慢慢轉變,俄國越來越強勢,慢慢從源頭控制了萬里茶道的貿易,甚至在湖北建立了自己的貿易基地。另外,隨著鐵路、海運的發展,中國商人慢慢失去了優勢,因此到清末民初,這條線路即慢慢荒廢。

  因而,“中俄萬里茶道的鼎盛期,界定為從《尼布楚條約》簽訂到清朝滅亡,歷二百餘年”。

  特寫:河南樞紐“天下店,數賒店”

  彼時河南雖産綠茶,但並不是萬里茶道的産品提供地點,通過這條茶道運輸的茶葉,是紅茶、黑茶。研究人員認為,河南在整個線路中處於水陸交通轉運及平原向山區過渡的中心地帶,是整個貿易的交通樞紐和集散中心。

  因水運價格低廉,從産地福建開始茶葉便一路水運,經漢口沿漢水上行,在襄陽轉唐白河北上進入河南南陽,在南陽市、賒店鎮等地上岸轉陸運,經南陽、平頂山、洛陽、濟源、焦作等市,越太行山進入山西,然後北上。

  另外還有一條水運路線,從淅川荊紫關進入河南,上岸後往西北方向走,經過商洛進入陜西,但這條跟目前申遺的萬里茶道不是一條線。

  除了這條南北縱貫的主線外,河南作為茶葉貿易的集散中心,當時還向西、向東北輻射,形成多條販運線路。而茶路沿線現存大量不同類型的文化遺産,見證了茶路興衰。

  南陽作為水陸轉運的節點,形成了多處大型水陸轉運碼頭,特別是賒店鎮,商貿繁盛,形成了72條商業街、36條衚同的格局,分行劃市,相聚經營,已形成早期的茶葉專業市場。民間有“天下店,數賒店”“金漢口,銀賒店”“填不滿的北舞渡,拉不完的賒店鎮”等美譽。

  彼時鎮內客商雲集,各地商人集資修建同鄉會館,有山陜會館、福建會館、湖北會館、湖南會館、廣東會館、江西會館、直隸會館等十余座。

  其中的賒店古鎮山陜會館曾經號稱天下第一會館,據中華民國十二年《重興山陜會館碑記》記載:在會館建造之初,號稱山西“外貿世家”的榆次常氏家族開設的大德玉、大泉玉、大升玉各捐銀50兩,同時盒茶社捐銀4500兩,蒲茶社捐銀260兩,興隆茂茶店捐銀50兩等,重金打造,一時風頭無兩。

  進展:入選項目單位已開啟下一步程式

  楊華南透露,目前入選的10個古跡並不是最終名單,仍然存在變數。變數所在,“主要還是要看它們的核心價值,目前各地方都在積極努力”。

  目前申遺已經開啟下一步程式,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導,進入名單的十個古跡單位將就文物保護、環境等方面開展工作。

  作為大型線性遺産,萬里茶道的重要性,堪比同為線性遺産的絲路、大運河,所涉及的地域跨度廣、文物種類眾多,“情況十分複雜”。最重要的,這些線性遺産涉及中外文化、經濟、政治的交流,其歷史價值非常重要,對於中外貿易關係、文化溝通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於目前中國對外的交流起到很好的宣傳、促進作用。(記者 王珂 康翔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