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就能見綠,出門就能進園
公園晨練
石榴豐收
密林深處蟬鳴一片,蘆葦蕩中蛙聲點點……傍晚,夕陽西挂,記者走進滎陽市劉禹錫園,一片熱鬧場景,湖邊棧道和親水準臺上孩子們嬉笑追逐,惹得岸邊覓食的鴨子“亂入”湖中。
劉禹錫園是滎陽市著力打造的文化主題公園之一,以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詩歌文化為主題,是一處充分融合了園林景觀藝術的開放性公園。據了解,2013年以來,滎陽市先後投入30億元,相繼完成郊野公園、濱河公園2處大型公園建設,完成滎密路、廣武路、滎澤大道3條道路綠帶建設,完成鄭上路、中原路、科學大道、隴海西路4條道路生態廊道建設,完成新建街頭遊園、社區遊園30余處,形成了點、帶、片的城市綠化網絡。城市“三綠指標”明顯提高,城市各類綠地景觀品位得到有效提升。
打造市民家門口的 “城市客廳”
“索園這裡綠化做得很好,四週茂盛的樹木剛好覆蓋著中間的廣場,形成天然的屏障,即使是夏天也不會太熱,我們一年四季都在這裡鍛鍊。”正在索園練習太極的張國召説。
索園位於滎陽市索河路與京城路交叉路口西北角,這個地方對於許多滎陽市民來説並不陌生。每天從清晨6點多,就有晨練的市民在這裡打太極、打羽毛球鍛鍊身體。到了晚上,伴隨著遊園裏綠色的綵燈,又有市民在這裡跳廣場舞、散步,小小的遊園承載了市民的許多歡樂。
“推窗就能見綠,出門就能進園”,是廣大市民群眾的心之所向,也是城市提質發展的生態保障。滎陽市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作為優化城市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品位、保障和改善民生、打造鄭西新城、建設和美滎陽的重要舉措,建設了一大批高標準、高檔次的亮點園林工程,綠化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
在城區各單位庭院和社區利用樓間、樓頂、陽臺及院內道路兩旁的有效空間,大力建綠、造綠、添綠;加大微公園、小遊園建設力度,繼續實施綠化景觀提升工程,突出抓好市區主要節點打造,著力實現“300米見綠、500米見園”;學校、醫院、客運站、加油站、酒店等公共場所,按照要求搞好配套綠化;做好城鄉接合部、城區出入口的節點綠化,塑造城市窗口形象。
利用城區“邊角碎地”建設的綠地遊園,不僅設有園路、廊架、座椅等基礎設施,部分遊園還配備健身器材、公共衛生間等設施,真正把街頭小遊園打造成為市民家門口的“城市客廳”,為市民提供便利的同時,提升市民生活品位,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創建工作帶來的成效和變化,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認同感、獲得感、幸福感。
構築城鄉一體的“綠色屏障”
今年以來,滎陽圍繞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省級森林城市創建的目標,廣泛開展植樹造林行動,宜綠則綠、見縫插綠,突出抓好道路綠化、城市綠化、園區廠區綠化、村莊綠化,形成優美的城鄉風景線。高度重視綠化設計與樹種優選,既要優先考慮本地樹種,又要兼顧較高綠化、美化和經濟價值的標準,鄉土樹種達60%以上,常綠樹種達70%以上,全力打造亮麗綠化風景線。
以各類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為依託,加快森林文化主題園、森林科普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建設,廣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群眾性生態科普教育宣傳活動,不斷增強群眾生態文化觀念。大力倡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創新部門綠化、門前“五包”、捐資造林、認養森林、栽植紀念林等義務植樹形式。
截至目前,全年完成營造林工程2.2萬畝,完成市域高速生態廊道提升工程1.2728萬畝,綠化里程60.5公里,正式啟動塔山森林公園建設,G234生態廊道(鄭上路至黃河大橋)圓滿竣工。
構建和諧共生的“水域靚城”
滎陽北依黃河,黃河流經滎陽廣武鎮、高村鄉、王村鎮、汜水鎮等多個鄉鎮。近年來,滎陽加大對黃河濕地的保護巡查、巡護力度,積極推進黃河濕地生態治理。今年,滎陽擬投資2.5億元,建設1萬畝黃河濕地滎陽生態體驗區。
黃河濕地滎陽生態體驗區項目建設以生態保護為主,兼顧休閒觀光旅遊。通過濕地修復,增加生物多樣性;通過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滿足市民休閒觀光需要;通過宣傳濕地科普知識,增強市民保護濕地意識。
黃河僅是滎陽龐大水系的一支,南水北調工程穿城而過,境內有索河、枯河、汜河等5條河流。城市因水而生,如何依靠豐富水資源讓城市“活”起來?
近年來,滎陽投資48億元實施“水域靚城”項目,以索河整治為主導,對枯河、汜河及中小型水庫等全市水系進行高標準規劃建設,配合實施鄭州市牛口峪引黃工程、鄭州市陸渾水庫西水東引工程,謀劃實施索濱公園景觀提升工程、丁店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勝利渠幹渠及北支渠維修加固工程等,著力構建系統完善、循環通暢、豐枯調劑、多源互補的流域生態系統,打造水域靚城。
同時,以嚴格落實“一河一策”為抓手,統籌推進“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六項任務,持續開展河湖清潔行動等專項整治,實現管水治水常態化、長效化。
打造綠色産業發展“靚麗名片”
與一馬平川的北部和中部相比,滎陽南部多為山區,山高路遠、交通閉塞,經濟社會發展較為緩慢。
為讓發展“紅利”惠及滎陽每一寸土地,滎陽在東南部利用塔山、鄭崗、鄭村、寺河、界溝等5個村的荒山、溝壑、邊坡土地,堅持“只種不伐”的生態保護理念,打造鄭州塔山旅遊休閒度假區。大力實施旅遊餐飲、生態養殖、果品加工、生態養老四大支柱産業帶動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以發展綠色産業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目前,景區內栽培盛果期柿子樹5萬多棵,年産優質柿子600噸;優質品種核桃200畝、無花果100畝;3000畝的糧食生産基地用於種植小麥、玉米、小米、油菜以及各種雜糧。在使得大面積生態得以恢復的同時,依託豐富的森林資源,積極鼓勵周邊村民參與“基地十農戶”的養殖生産模式,規模化養殖朗德鵝15萬隻。
與此同時,作為西部山區,滎陽市劉河鎮分水嶺村也不甘落後,“三委”幹部和群眾紛紛拿起鐵鍬栽種1.32萬棵果樹,打造千畝河陰石榴基地。
石榴産業園是分水嶺村今年確定的生態扶貧項目。分水嶺村通過建設生態扶貧河陰石榴産業園,將生態環境建設與村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既綠化了山區環境,也帶動了分水嶺村貧困群眾就業,同時也為分水嶺村日後發展生態旅遊奠定了基礎。
街頭遊園、郊野公園、主題公園……如今在遍佈滎陽的一個個公園、綠地信步而走,入目成景,或樹木成蔭、亭臺散佈,或小橋流水、奇石林立。一幅“天藍,地綠,水清,景美,人和”的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鄭報全媒體記者 姚輝常 通訊員 蔣士勳 王宏偉 文/圖)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