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世界講河南故事】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致力於小麥高産栽培研究

2019-06-29 18:48:41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李玥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仝瑞勤):6月28日,由中央對外聯絡部與河南省委共同舉辦的“中國共産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河南的實踐”專題宣介會在河南省蘭考縣舉行,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在宣介會上分享了他和小麥的故事。

【向世界講河南故事 照片沒有原創】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致力於小麥高産栽培研究

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 供圖 河南省委宣傳部

  “我出生在河南農村。小時候,我們全村人幾乎以吃紅薯面為主,能吃上白麵饃,不再餓肚子,是我們最大的夢想。”郭天財説,為了圓“白麵饃”夢想,高中畢業後他進入河南農業大學農學專業學習,畢業留校40多年來,一直從事教學和小麥高産栽培研究。

  由於他經常到試驗地和農村麥田,細心觀察小麥生長髮育規律,潛心研究小麥高産栽培技術,指導農民科學管好麥田,被許多農民朋友都親切成為“郭小麥”。

  郭天財回憶説,記得有一年春節剛過,他下鄉看到有位農民正在麥田追肥澆水,就用那把陪伴他多年的小鏟子查看了土壤墑情,測量了麥苗生長狀況,告訴這位農民該怎麼管理麥田,然後遞給這位農民一張名片後説:“我是河南農業大學的教授,你照我説的做,如果增産了,就請我吃碗撈麵條;如果減産了,就拿著這張名片到處吆喝,郭天財是個草包教授。”麥收後,這位農民打來電話告訴郭天財:“一畝地多收了200多斤。”並邀請去他家吃撈麵條。

  郭天財説,在中國,還有許多像他一樣的科技工作者,默默無聞、辛勤耕耘在農業生産一線。正因如此,過去農村流傳的順口溜“莊稼活,沒啥學,人家咋著咱咋著”,現已改為“莊稼活,學問多,專家咋説咱咋做”。

  “種小麥可真是個技術活啊。”郭天財表示,他們團隊依據河南生態生産條件和小麥生長髮育特點,集成了選用優良品種、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控等關鍵技術,研究制定了不同生態類型區小麥豐産高效栽培技術規程,在河南“一年兩熟”種植模式條件下,創造了小麥畝産821.7公斤和在同一塊地上夏秋兩季畝産超噸半糧的高産典型,通過建立“十畝高産攻關田→百畝核心試驗區→千畝技術示範區→萬畝輻射帶動區”的“同心圓”成果轉化模式,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幹,引領河南小麥畝産由1949年的85斤提高到850來斤,比世界平均水準高近1倍;小麥總産由51億斤增加到720多億斤,增長了13倍多。

  目前,河南小麥良種覆蓋率和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都達到98%,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河南小麥的連年豐收,不僅解決了全省一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每年還外調400多億斤原糧及加工製品。

  “現在我兒時吃白麵饃的夢想早已實現。”郭天財説,河南也贏得了“世界小麥看中國,中國小麥看河南”的美譽。

  2017年,河南農業大學與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CIMMYT)共建了“CIMMYT-中國(河南)小麥玉米聯合研究中心”,與世界各國在農業領域開展廣泛合作交流,共同推動消除世界饑餓與貧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