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壩巍峨,水波盪漾。仲夏時節,三門峽水利樞紐大壩上,“黃河安瀾國泰民安”8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輝。
“2座屹立於黃河激流之中的石島把河水分而為三,形同3個大門,分別被稱為人門、神門、鬼門,這就是三門峽名稱的由來。”6月27日,三門峽市委黨史地方史志辦公室工作人員張磊説,三門峽水利樞紐是“一五”計劃時期前蘇聯援建中國的156項重點工程之一,也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黃河上興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因此被譽為“萬里黃河第一壩”。
隨著張磊的介紹,記者仿佛穿越了時空,聽到了震天動地、穿雲裂石的機器轟鳴聲,看到了轟轟烈烈、如火如荼的建設場面。
1952年10月,毛澤東主席視察黃河,發出了“要把黃河的事情辦好”的偉大號召。1954年10月,黃河規劃委員會完成《黃河綜合利用規劃技術經濟報告》,選定三門峽水利樞紐為實施黃河綜合治理規劃的第一期工程。1955年7月30日,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正式通過《關於根治黃河水害和開發黃河水利的綜合規劃的報告》,確定修建三門峽水利樞紐。
1957年4月13日,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全國各地大批熱血青年紛紛奔赴三門峽,支援大壩建設。經過廣大建設者的艱苦奮戰,1960年秋,三門峽水利樞紐開始攔洪蓄水。後經過1965年和1969年的兩次改建,三門峽水利樞紐在防洪、防淩、發電、供水、灌溉、減淤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部黨領導人民不斷探索、認識、掌握規律的治黃實踐史,也是一部人民群眾與洪水泥沙頑強鬥爭並不斷取得勝利的奮鬥史。50多年來,三門峽水利樞紐為黃河下游歲歲安瀾作出了重要貢獻,保障了下游引黃灌區“中國糧倉”穩定增産,為新中國水利水電事業和治黃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大河湯湯,歲月奔流。經過50多年運行,三門峽庫區形成了200多平方千米水域,良好的生態環境吸引了成千上萬隻白天鵝到此越冬棲息。三門峽市先後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成為鑲嵌在黃河岸邊的一顆璀璨明珠。
“三門峽市是隨著三門峽水利樞紐的建設而崛起的一座新興工業城市。老一輩建設者舍小家顧大家的忘我情懷,已成為三門峽市轉型創新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張磊説,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中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穿越時空、歷久彌新,正激勵著三門峽人民在新時代的征途上闊步前進。(記者 孫欣)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