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省商務廳與鶴壁市政府聯合舉辦的鶴壁北京産業發展懇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科學院、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20余家單位的有關負責人,以及京東集團、國美集團、保利集團等130余家在京重點企業的代表應邀參會。省商務廳廳長張延明,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市長郭浩、市委副書記張然、市委統戰部部長路培果、市委秘書長王澤華、副市長常英敏出席。
活動現場,中國企業聯合會與鶴壁市政府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京東(鶴壁)智慧製造産業園、北京·朝歌大數據智慧産業園、120MW光伏發電及配套工程等17個重點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163.8億元,涉及新材料、鎂精深加工、智慧製造、人工智能、基礎設施、文化旅遊等産業。
今年以來,鶴壁市委、市政府把開放招商作為建設高品質發展城市的重大戰略舉措,由主要負責同志親自挂帥,圍繞全市主導産業和重點招商區域積極“走出去”“引進來”,相繼組織了鶴壁—深圳汽車電子電器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懇談會、連雲港蘇豫化工産業轉型升級合作對接會、上海煤化工專題招商對接活動、北京人工智能企業沙龍等系列活動,吸引了一大批優質企業投資落戶,構建了親商安商的良好營商環境,全力推動高水準開放、高品質發展。今年上半年,鶴壁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完成178.3億元,佔省定目標338.3億元的52.7%,同比增長3.6%。全市新落地億元以上項目78個,投資總額325.3億元。
目前,鶴壁招商引資工作産業招商更加精準、産業導向更加明晰、産業生態更加完善。全市上下圍繞汽車電子電器與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與新材料、綠色食品、鎂精深加工、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重點産業,積極開展延鏈強鏈補鏈招商,産業集聚集約發展態勢進一步顯現。特別是在大數據及人工智能方面,建設了京東雲(鶴壁)數字經濟産業園、阿裏雲中心、中國(鶴壁)機器人矽谷等項目,拓展了人工智能應用領域,延伸了人工智能産業鏈,促進了“煤城”向高品質發展城市的穩步轉型。
省商務廳廳長張延明在會上介紹了河南省對外開放情況。他表示,鶴壁作為區域中心城市,産業發展優勢明顯,政治環境、生態環境好,正在成為商賈雲集之地,到河南、到鶴壁投資發展正當其時。
出席本次鶴壁北京産業發展懇談會的中國企業聯合會常務副會長兼中國企業家協會理事長朱宏任不久前曾赴鶴壁實地考察。他表示:“鶴壁在發展經濟過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四大優勢——一是發展環境優。鶴壁生態環境優美、文化積澱深厚、資源稟賦優良、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是商周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同時近年來獲得超過50項‘國字號’榮譽稱號,發展環境受到充分肯定。二是産業基礎優。鶴壁在清潔能源與新材料、汽車電子電器與新能源汽車、鎂精深加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現代物流等産業方面具有良好發展基礎。三是營商環境優。鶴壁大力推行放管服改革,著力打造親商安商環境,將企業引進來、留得住,取得了顯著成效。四是幹事隊伍優。鶴壁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當前企業發展面臨的現實問題,全市上下幹事興業氛圍濃厚,這是打造優良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
“鶴壁地域上不閉塞、思想上不保守、文化上不排外,開放包容、重商親商是這座城市的重要特質。今年以來,鶴壁專門設立了市委營商環境委員會,推行投資項目審批‘容缺辦理+多評合一’模式,為企業配備貼身服務管家、量身定做‘綜合服務包’,做到企業有所‘需’、政府必有‘應’。”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表示。
記者在採訪中注意到,此次懇談會既是鶴壁有關部門走出去全面學習北京産業發展,進一步解放思想、宣傳推介鶴壁的難得機遇;也是依託京豫産業合作、借助首都資源密集優勢,搭建鶴壁高品質發展橋梁的載體平臺。與會嘉賓圍繞鶴壁建設高品質發展城市,推動産業高品質發展積極建言獻策——
中國地質大學材料學院院長張以河表示:“鶴壁市金屬鎂資源品質優良、儲量豐富,中國地質大學材料學院願意為鶴壁市提供技術支持,通過煉鎂白雲岩礦研製開發全産業鏈新能源材料。同時,作為國家循環經濟工程實驗室,中國地質大學材料學院在石灰岩等廢舊礦區生態修復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可與鶴壁市在打造綠色礦山、實現綠色GDP方面加強合作。”
愛國者集團董事長馮軍建議:“隨著人口老齡化步伐加快,未來我國頤養市場前景廣闊。作為一個宜居城市,鶴壁生態環境優美,孫思邈‘藥王’文化底蘊深厚,應明確自身特色和定位,高度重視頤養市場發展。下一步,鶴壁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培養專業化陪護人才,加強自身資源利用開發,圍繞百姓生活品質提升,打造老年康養市場的‘獨角獸’。”
“我們將始終堅持‘共興、共榮、共贏’的合作精神,秉承‘親商、安商、富商’的服務理念,用最樸素的感情、最誠摯的熱情、最虔誠的真情,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最優良的環境,讓大家投資放心、創業安心、發展順心、生活舒心。相信在各位的共同努力下,鶴壁一定能成為創新創業的高地、投資興業的寶地、安居樂業的福地。”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説。(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秦川 河南日報通訊員 周永利)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