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變”改革促鄉村振興的浚縣實踐

2019-07-15 10:49:26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劉徵宇

  當前,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農村經濟結構、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加快以“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的農村集體資産股份合作制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要決策,對推進鄉村振興、健全鄉村治理體系具有深遠意義。

  7月2日,鶴壁市首個“三變”改革試點村——浚縣白寺鄉白寺村舉行五大股份制合作社成立暨揭牌儀式,這是鶴壁市農村發展史上的大事、喜事,標誌著“‘三變’改革、五大合作”鄉村振興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把脈問題癥結,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

  白寺村位於浚縣城西約9公里處、白寺山東南麓。記者7月12日到訪該村,只見村道蜿蜒曲折,古樸幽靜,青石碧瓦建成的傳統民居成群連片。巷子口,幾位白髮老人恬然閒適地坐在石頭上乘涼、聊天,甚是愜意。

  “我們村除了這110多處清代古宅,還有建於唐代的隆興寺、明代的花斑石開採遺址,2016年還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白寺村黨總支書記靳光國告訴記者。

  在靳光國看來,無論是山上的花斑石遺址,還是村裏的古民居,都是珍貴的資源。“如何能激活這些散落在村子各處的沉睡資源,把它們整合起來發展生態文化旅遊,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靳光國表示。

  白寺村村域面積12.6平方公里,耕地約1.1萬畝,人口7025人。和其他農村地區一樣,“土地分散不長錢、勞力閒散不來錢、資金零星不生錢、房屋空置不值錢、自然風光不賣錢、集體空殼沒有錢”等問題一直困擾著白寺村,也阻滯著浚縣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

  2018年,浚縣被正式確定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示範縣。為更好發揮示範引領作用,該縣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於鄉村振興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圍繞到2020年推動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的階段性目標,成立了以縣委、縣政府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組織全縣各鄉鎮(街道)、縣直有關單位,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打響了鄉村振興的“第一槍”——該縣在全省首批通過農村生活垃圾治理項目省級達標驗收,被河南省垃圾治理工作省級聯席會議授予農村垃圾治理省級達標縣。

  今年以來,在全國知名“三農”問題專家、江蘇省政府研究室顧問盧水生教授的指導下,浚縣以白寺村為試點,啟動了以“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為主要內容和以組建“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勞務股份合作社、旅遊股份合作社、置業股份合作社”五個合作社為核心的“‘三變’改革、五大合作”改革工作。

  “白寺村擁有豐富的山水資源,同時,在人文資源方面擁有傳統民居及老街,稟賦良好,適合開展‘三變’改革。”在實地考察白寺村村情村貌後,盧水生表示。

  靳光國也對白寺村的發展充滿信心:“俺村有山、有水、有文化底蘊,可以大力發展鄉村生態文化旅遊。此外,全村目前仍有逾4000人從事農業勞動,在村裏成立勞務股份合作社的可行性很大。推行‘三變’改革,白寺村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開展五大合作,讓分散的資金聚起來

  確定白寺村為“三變”改革試點村後,縣委、縣政府成立了試點村農村“‘三變’改革、五大合作”領導小組,明確由兩名副縣級幹部牽頭、14個部門和5名優秀年輕幹部跟蹤服務白寺村的改革工作,落實具體任務、支持措施和時間表、路線圖,確保政策、項目成熟一個落實一個,為改革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力保障。白寺村也迅速成立了籌建工作小組,制定“‘三變’改革、五大合作”實施方案,同時,委託縣農業農村局對全村集體經營性凈資産清産核資。

  所謂“三變”改革,即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改革。資源變資産指村集體以集體土地、森林、草地、荒山、灘塗、水域等自然資源性資産和房屋、建設用地(物)、基礎設施等可經營性資産的使用權評估折價變為資産,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以資本的形式投資入股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享有股份權利;資金變股金指包括財政資金變股金、村集體資金變股金及村民自有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指農民自願以自有耕地、林地的承包經營權、宅基地的使用權,以及資金(物)、技術等,通過合同或者協議方式,投資入股經營主體,享有股份權利。

  此外,五大合作是指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組建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社;開展土地承包“三權分置”,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開展充分就業村社建設,組建勞務股份合作社;開展鄉村旅遊,組建旅遊股份合作社;開展農村金融制度改革和精準扶貧,組建置業股份合作社。

  回想起前一段的籌備工作,白寺村剛剛招聘的文員劉紀楠記憶猶新:“我每天要在電腦上輸入幾百份股權確認登記表,核對村民身份和股權信息。那段時間,全村幹部經常要加班到深夜,我們只用了20多天就完成了全村7025名村民的身份確定工作。”

  “白寺村被確定為‘三變’改革試點村時,正值‘三夏’,白寺村黨總支、村‘兩委’幹部一邊組織村民麥收,一邊組織村民小組組長按照章程規定挨家挨戶界定村民身份,回訪後還得將信息錄入電腦,真是馬不停蹄。”縣委、縣政府派駐白寺村“三變”改革試點工作組成員、共青團浚縣委書記李子雨補充道。

  按照白寺村“三變”改革章程,股份共分基本股、農齡股、福利股三類,開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組建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社之前,需要對村民身份進行界定。村民身份按年齡與土地承包權共分為四類,分別是:戶口在本村且擁有土地承包權的年滿16周歲以上人員;戶口在本村但不擁有土地承包權的年滿16周歲以上人員;戶口不在本村但以前擁有土地承包權的年滿16周歲以上人員;戶口在本村的16周歲以下人員。不同年齡段的村民獲得的股份不同。目前,該村共確定股東代表116人,對1513戶、7025人進行股權確認登記,全村共確認股權11724.4股。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村民入股的積極性雖然很高,但也有一定的顧慮。作為股東代表,村民楊春賢非常關注村裏五大股份合作社的進展情況。他表示:“村民最大的顧慮就是會不會賠錢,比如土地流轉出去,租金能不能收得回來。希望五大股份合作社的理事長在選項目時慎之又慎。”

  “縣委、縣政府非常重視我們村的‘三變’改革工作,主要負責同志多次聽取改革推進情況彙報,並在鄉里召開14個單位參加的現場辦公會,反復叮囑村‘兩委’班子成員,改革既要膽子大又要步子穩。這對我們來説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成敗的衡量標準即民生是否改善、村民有無獲得感,能讓老百姓分紅、獲得實惠是我們要努力實現的目標。”靳光國説。

  統籌推進實施,讓增收的渠道多起來

  白寺村村民閆論堂今年77歲,家有近6畝地。今年年初,他將家裏的土地流轉給了鶴壁恒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每畝地年租金700元,光流轉土地一年就能掙近4000多元。兒子閆秀峰也在該公司上班,每天的工資能拿到近150元。

  這是白寺村近年來發展村集體經濟的縮影。今年以來,該村利用國家扶貧資金建設現代農業基地,發展特色種植、實地採摘、生態旅遊等業務。基地建成後,白寺村將其租賃給鶴壁恒樂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村集體每年可獲得租金逾19萬元。在此基礎上,村集體為推進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轉型,又入股恒樂農業公司,發展特色農業種植。

  “今年年初,我們流轉土地51畝,主要種植獼猴桃、草莓、葡萄等水果,套種青椒等蔬菜,6月又流轉了182畝土地種植水果玉米。目前,村裏已累計投資40萬元,預計春節前後能見效益,明年就能給村民分紅。”靳光國説。

  “白寺村是我們鄉的明星村,集體經濟起步較早,村‘兩委’班子思想比較解放,今年以入股形式跟一家公司合作發展特色種植項目,從本質上來講,就是‘三變’改革、五大合作的初步探索。”白寺鄉白寺管理區黨總支書記苗樹敏説。

  今年72歲的靳光學是白寺村第十一村民小組組長,也是該村推行的“三變”改革、五大合作的參與者之一,家裏共5口人,有10畝地。兩年前,在兒子勸説下,他將家裏的土地承包給別人耕種。“別的小組將土地流轉給村裏,一畝地租金700元,我們自己承包出去一畝地才300元,當然願意入股到村裏了。”談及村里正在推行的“三變”改革、五大合作,他表示。

  “今年村裏入股的特色種植項目,不僅將村集體資金變為股金,還提升了土地流轉價格,每畝地租金700元。因此,最近有很多村民諮詢土地股份合作社什麼時候可以入股。”靳光國表示。

  為了最大程度發揮土地價值,把資源變為資産,白寺村在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中,組建了集體資産股份合作社,通過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土地回歸村集體,實現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所得收益除提取10%作為公積金、10%作為公益金外,剩餘的80%按照股份進行利潤分紅。

  白寺村委會主任楊希文同時也是旅遊股份合作社理事長。擁有雙重身份的他,最近尤為關注村裏鄉村旅遊的發展。

  “明代花斑石開採遺址也好,明清古民居群也好,如果發揮不了作用,它們只能算是‘沉睡’資源。為了激活這些資源,推動鄉村生態文化旅遊發展,我們專門聘請了公司對全村進行勘測和整體規劃,正著手申請白寺山地質環境恢復與綜合治理項目。”楊希文指著白寺山廢棄礦坑對記者説,“等這些旅遊資源串成串、連成片,遊客多了,旅遊綜合效益就出來了,連帶著其他收入也能實現增長。”

  據悉,白寺村的“三變”改革也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注意。遼寧省一家企業在對白寺村深入考察後,於今年6月投資5000萬元在該村啟動建設佔地700余畝,集觀賞、遊玩、住宿于一體的綜合性農業項目,目前正邀請中國美術學院做總體規劃。

  “‘三變’改革是一項系統性、全局性工程,契合當前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涉及農村産權制度、土地承包制度三權分置等一系列生産關係變革。通過實施‘三變’改革,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將穩步推進,逐步實現村民家家有資本、戶戶成股東、村村有收入、年年有分紅的目標,讓農民合理分享全産業鏈增值收益。”一位專家評價。(記者 郭戈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秦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