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德合作讓許昌更具“國際范兒”

2019-07-30 08:54:36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劉徵宇

  許昌與德國,雖然遠隔萬里,卻在開放合作中形成“強磁場”、産生“吸引力”。

  “走出去”,大森隧道並購德國GTA機械公司,德威科技的輪轂産品進入德國市場;“引進來”,晟豐科技不銹鋼六連冷軋等20多個中德合作項目落地……許昌企業家“打開世界地圖找市場”,以“德國技術”升級“許昌製造”,在開放合作的“合唱”中精彩“發聲”。

  跨越萬里的“握手”

  “這3000萬歐元花得太值了!”7月28日,河南大森隧道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曉東告訴記者,“我們獲得了德國GTA公司72%的股份,在技術和管理上接軌世界一流,邁出了走向國際化的堅實一步。”

  該公司廠區內,來自德國GTA公司、重約200噸的鑿岩鑽探“巨無霸”裝備漂洋過海、剛剛運抵。

  這是一家以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為主要業務的民營企業,産品應用於港珠澳大橋等多項國家重點工程。它並購的對象——德國GTA公司是歐洲管道挖掘、鑽探設備生産的“隱形冠軍”。

  趙曉東至今記得3年前作為許昌市經貿代表團成員第一次到德國GTA公司考察的情景:“GTA的生産線,全部採用機械手、機器人,做到了精準高效,是我們理想的合作夥伴。”

  隨著合作不斷加深,雙方的互補性日益凸顯:大森隧道擁有成熟的服務體系、面向巨大的國內市場,卻在一些關鍵技術上存在短板;德國GTA公司擁有一流的技術實力,生産卻一直處於“吃不飽”狀況。

  出於對市場的洞悉和對未來發展的信心,2017年4月28日,趙曉東果斷拍板:並購德國GTA公司!

  跨境並購涉及的環節多、過程漫長。大森隧道歷時兩年多,攻克了“技術轉讓關”等多個關卡,完成了對德國GTA公司的絕對控股。

  “越是複雜的地形,越是德國GTA設備大顯身手的時候。”趙曉東介紹,隧道施工中使用德國GTA設備作業,工人數量可減少40%,效率提高1.5倍左右,施工成本降低30%以上。

  未來,一個總投資13億元的GTA高端機械設備製造生産基地將落戶許昌。

  打開世界地圖找市場

  7月24日,看著700個鎂合金汽車輪轂逐一裝車、啟運德國,河南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中垚一顆懸著的心放下了。

  “這批輪轂是為大眾高爾夫GTI汽車量身定制的!”孫中垚介紹,他們自主研發的鎂合金輪轂,比普通輪轂重量輕1/3,安全性好、減震性佳,可大大減少廢氣排放量、降低燃油成本。

  孫中垚説,為了這一天,他們生産的鎂合金汽車輪轂在歐洲經過將近一年的野外破壞性實測,各項指標均為優良,通過德國TUV品質管理體系認證,敲開了歐洲市場的大門。

  曾經,德威科技空有好産品,卻因資本少、名氣小,難以接到大額訂單。讓孫中垚感動的是,在許昌市“四個一百”服務民企專項行動中,由許昌、長葛兩級政府主動“牽線搭橋”,許昌農商銀行提供的5000萬元股權抵押貸款,使企業資金難題迎刃而解。

  隨後,在許昌市組織經貿代表團赴德考察時,德威科技與德國奔馳設計公司簽訂了3年總額達5億元的鎂合金輪轂訂單,成為奔馳、寶馬、保時捷等德係高端汽車的配套供應商。

  “我們過去是在許昌地圖、河南地圖上找出路,現在是打開世界地圖找市場。”孫中垚説。

  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河南晟豐科技有限公司過去是一家“吃喝不愁”的企業,2016年,董事長龐國偉通過赴德考察學習,比出了差距和不足,開始加強對德技術合作。如今,晟豐科技建起全省智慧化程度最高的不銹鋼冷軋生産線,已投産的一期項目去年為該公司增加收入3.8億元。

  龐國偉説:“我們不做‘井底蛙’,要做展翅高飛的‘雄鷹’,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

  中德合作的一齣出“好戲”正在許昌頻頻上演。2016年以來,許昌市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把對德合作作為促進産業轉型發展、擴大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對德合作不斷提速擴容。德國百菲薩、克萊斯等50多家知名企業和機構先後來許昌考察;許昌經貿代表團10次大規模赴德交流,150多名許昌企業家參與其中,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格局初步形成。

  借助全國第八個、全省首個獲批的中德中小企業合作區花落許昌的契機,許昌市規劃建設總面積37平方公里的中德(許昌)産業園,重點打造中德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和長葛市中德再生金屬生態城,與德國企業在智慧製造等方面加強合作。截至目前,許昌市簽約對德合作項目74個,已有24個對德合作優質項目成功落地。

  許昌市委書記胡五嶽表示,許昌市將搶抓“一帶一路”建設機遇,把中德合作作為當前全市對外開放主戰略,以大手筆謀劃大跨越,努力打造全省中德合作的典範。(記者 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