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從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剛“智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

2019-09-04 16:53:45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劉徵宇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賈親親):盾構機被稱為“工程機械之王”,更被譽為國産“穿山甲”,從引進國外技術到自主研發、出口海外,國産盾構機從無到有,逐漸引領了世界。而在盾構機國産化的攻堅浪潮中,現任中鐵工程裝備集團盾構公司技術管理部副部長的李剛,在經過二十年在電氣方面的摸爬滾打後,也從一名技校生成長為當前國內最頂尖的盾構機電氣高級技師。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從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剛“智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

李剛大國工匠創新工作室 攝影 賈親親

  作為一名電機專業的技校生,李剛1992年到鐵道部隧道局大修廠工作,跟著師傅學維修電機。“我的父母都是老鐵路工人,挖了一輩子隧道。那時候,兩三百人一個月才能挖幾十米到一百米的隧道,而且安全系數低,甚至有工人犧牲在隧道裏。如今,採用中國自主研發的盾構機,一個司機加上十幾個輔助工人一天可以掘進20多米,而且非常安全。”李剛説,每次想起父輩們挖隧道時候的艱辛,他就對科技創新更加用心投入。

  據介紹,最早的隧道施工主要使用人工鋼釬大錘打眼放炮這種非常原始的方法,發展到現在,已經開始採用全斷面掘進機。不過,最開始,中國的全斷面掘進機還全部依賴進口,“洋盾構”一度在我國市場的佔有率高達95%以上。

  李剛介紹説,1997年,國家鐵道部花了約3億元人民幣從德國購買了兩台盾構機,用於西康鐵路秦嶺隧道的施工。“即便是如此昂貴的設備,由於不是根據施工區間的地質條件量身打造,在施工過程中經常出現停工現象。由於技術壟斷,國外的專家和技術人員在進行維保和技術指導時,他們就想方設法把中國人支開。那時我主要的工作就是給外國專家拎工具箱。”李剛笑著説,這也讓他有機會觀察外國專家組裝、調試機器的過程。

  “2002年,我們在河南新鄉成立了國內首個國家級盾構産業化基地,也就是中鐵裝備的前身。”李剛説,最開始公司參與盾構機國産化研發的人員僅有18人,他是其中一員。為了充分對盾構這一設備進行了解,研發團隊白天施工,晚上對設備進行拆機、裝機、再組裝,走的也是引進、消化、吸收、再創造之路。

  2007年,“盾構機模擬實驗平臺”通過國家“863”計劃專家評審組驗收。隨後,他又投身到第一台國産盾構的製造之中,負責這臺盾構的電氣系統。2008年第一台盾構順利下線,被適用於天津地鐵的施工,也是國産盾構第一次用於“實戰”,並穿越了著名的“瓷房子”和張學良故居,順利完成使命,獲得了一致好評。“當時我們開始還不敢説是自己造的,怕對方不相信,就説是合資的。後來大家知道後説沒想到咱們國産的盾構也這麼牛。”李剛回憶起第一台國産盾構機時自豪地説道。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從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剛“智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

李剛在檢測線路 攝影 王威

  由於參與見證了盾構機國産化的進程,他深深明白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不要認為技術創新是設計研發、技術人員的事,作為一線工人,我們在創新方面也有很多可以做的工作。”李剛在工作中總這麼教育自己車間的員工,他自己也是身體力行。

  2013年11月份,應用於鄭州地鐵中州大道下穿隧道施工的世界全斷面面積最大的矩形盾構中鐵88號下線的日期就要到了,在調試過程中遇到了通訊干擾問題,讓人束手無策,嚴重影響了生産進度。李剛帶領電氣車間中鐵88號調試班組人員,對該問題進行經過反復試驗,提出了通過增加繞組線圈濾除雜波的方案,很好地解決了此通訊干擾問題。

【中國夢·大國工匠篇】從修理工到大工匠 李剛“智造”中國人自己的盾構機

李剛(右)介紹國産盾構機 攝影 王威

  李剛研發製造的盾構機核心部件液位感測器打破了國外企業的百年壟斷,性能越居世界第一,在電氣專業領域裏得到領導和員工的一致認可。在中鐵裝備集團歷屆創新設計大賽中,李剛和他的團隊兩次獲得三等獎,一次獲得二等獎,還獲得了“裝備十佳科技標兵”稱號,這在一線工人中並不多見。

  憑藉過硬的技術和勇於創新的精神,李剛先後榮獲了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2015年度火車頭獎章”、“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2016年,國家以先進人物名稱“李剛”命名436號盾構機。

  李剛的徒弟常笑林説:“師父不僅自己取得了很多成績,獲得了很多獎項,而且他對技術毫無保留,時常告誡我們不能只學到皮毛,要把問題解決了才是真本事,要把每件小事做到最好。”

  從“1”開始,中鐵裝備拉開了盾構國産化的大門。如今,中鐵裝備製造的盾構不僅有用於地鐵、山嶺隧道、水利工程施工的盾構,更走出國門,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黎巴嫩等國際市場大顯身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