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原(鶴壁)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盛況 張志嵩 攝
與會嘉賓參觀第十五屆河南省·慶尚北道書畫藝術交流展 張寧 攝
駐馬店館內,表演者為遊客進行小提琴現場演奏 張志嵩 攝
文博會展館內,民間藝人演示葫蘆烙畫工藝 張寧 攝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展示著城市的發展脈絡,彰顯著地域的獨特魅力。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道出中原文化的悠久歷史和深厚底蘊。
作為中原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鶴壁的文化烙印深刻而厚重。流淌于《詩經》中的古水淇河,見證了殷商四帝的更迭、隋唐運河的繁盛,孕育了端木子貢、鬼穀子王禪等聖哲先賢,也串聯起摘星臺、鹿臺閣、黎陽倉、鶴壁窯等歷史遺跡。
金秋十月,第六屆中原(鶴壁)文化産業博覽交易會如期而至,來自全國各地的文化産業領軍企業和機構又一次相聚鶴城。6年來,文博會不斷成長蝶變,已發展成為集文化産品展示交易、文化産業招商、文化信息交流於一體的綜合性平臺,是我省文化改革發展的重要品牌之一。
文博搭臺盡顯傳統文化魅力
10月18日,在文博會主會場——鶴壁市朝歌文化園鹿臺閣一層的省市綜合館內,來自全國20個省(區)的35個城市、全省18個省轄市的特色文化、文創精品匯聚一堂。栩栩如生的駐馬店麥秸畫、潔凈素雅的平頂山汝瓷、富貴華麗的洛陽牡丹畫扇……傳統文化通過與工藝品、技藝、科技、創意等相結合,不斷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走進南陽館,不少遊客都被眼前美輪美奐的玉雕作品所吸引。南陽玉,學名獨山玉,是中國四大名玉之一,以天然色彩豐富、質地溫潤細膩而著稱。
“我們這次帶來參展的是獨山玉創意雕塑作品,以‘根在中原’為主題進行鄉土題材創作。比如這件名為《飯晌》的作品,工藝師利用玉石原有的黑白色差,通過高超的手工技藝,細膩表現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富有農耕氣息的生活場面,充分反映了我們中原文化的厚重歷史。”南陽市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辦公室主任李忠告訴記者。
以玉言德,以器載道。南陽玉石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獨特風采正通過文博會上一件件精心雕琢的作品走向全國。
中原文博會舉辦六屆以來,不僅給省內外優秀展商提供了文化交流展示的平臺,更是走出了自己的“國際范”,成為文化交往合作的重要橋梁及紐帶。
文博會舉行期間,第十五屆河南省·慶尚北道書畫藝術交流展在鹿臺閣二層舉行,韓國慶尚北道的藝術家帶來的書畫作品內容豐富、題材廣泛,包括國畫、書法、水彩等,充分彰顯了東方文化的藝術魅力。
“縱觀歷史,中韓兩國人民往來頻繁、互學互鑒、互惠發展、共同進步。河南省·慶尚北道書畫藝術交流展自2005年首次舉辦以來,已成功舉辦十四屆,對展示兩省道絢爛多彩的文化藝術成果、促進兩省道文化事業共同繁榮發展和人民的友好往來,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省政府外僑辦有關負責人表示。
“隨著‘朋友圈’不斷擴大,通過文博會關注鶴壁、了解河南的人越來越多,中原文博會已成為匯聚文化産業資源、展示文化發展成果、促進文化交流合作、助推河南文化高地建設的重要平臺。”文博會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
銳意創新打造一流展會品牌
10月19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泥咕咕拍賣會在文博會浚縣分會場舉行。
泥咕咕是浚縣民間對泥塑小玩具的俗稱,以其悠久的歷史、獨特的藝術風格聞名全國,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此次參加競拍的為宋學海、宋慶春、宋楷戰、王藍田等10位泥塑大師的20件作品,其中王藍田的作品《獨角獸》以4.6萬元的價格成交,成為本場活動的最大熱點。
“這次泥咕咕專場拍賣會凸顯的正是本屆文博會的交易功能。今天拍賣的受歡迎程度遠超大家心理預期,讓我們這些泥咕咕傳承人、手藝人對今後的發展充滿信心。”浚縣民間泥塑藝人宋楷戰表示。
據了解,本屆文博會秉承“交易、交流、交融”的宗旨,以市場化、專業化、産業化為導向,以促進和拉動文化産業發展為目標,把交易作為主要功能,將交易貫穿到展館規劃、主題活動、展會宣傳全過程,突出文化創意和科技發展融合,突出文化博覽和産品交易融合,突出中原文化和世界文化融合。
為了順應數字生活方式和信息化發展趨勢,本屆文博會的另一大亮點是引入了各類“黑科技”,全方位展示數字時代文化産業和文化消費的最新動態。
“剛剛的那個黃河場景很壯觀,我想體驗一下,能幫我切換過去嗎?”在鄭州館的沉浸式體驗區,遊客通過智慧螢幕搭建的科技走廊,可以實現移步換景、人景互動,現場感受黃河生態文化帶的壯麗風景。
在京東館內,一個會説話的機器人云小寶更是吸引了一大批遊客。它不僅能一一解答大家提出的問題,更能隨著音樂“唱歌跳舞”,可愛的外觀深受孩子們喜愛。
“相較往屆,本屆文博會更加突出展示交易、文化創意、合作交流、科技融合、專業服務,不斷提升展會實效、增強展會特色、豐富展會內容、打造數字文博、提升保障水準,通過打造特色展會、品質展會、創意展會,著力構建輻射全國、影響全球的文化産業交流平臺。”鶴壁市委副書記張然表示。
平臺聚力共謀文化産業振興
如何通過發展文化産業促進鄉村振興?如何將建設美麗鄉村與傳承保護文化遺産有機結合?文博會舉辦期間,以“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文化産業發展機遇”為主題的中原文化産業振興高峰論壇在鶴壁舉行。
鄉村振興,文化是魂;鄉村振興要塑形,更要鑄魂。論壇上,嘉賓們各抒己見,為中原地區推進文化産業振興“把脈問診”,展開觀點交鋒。
“文化産業的發展對鄉村振興極為重要。鄉村振興要實現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其中,産業興旺、鄉風文明都和發展文化産業密不可分,也離不開文化産業的熏陶。同時,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為文化産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中國農業大學原校長柯炳生表示。
亞太旅遊聯合會副會長鄧微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産被譽為“民間文化歷史的活化石”“民族記憶的背影”,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國人的智慧與創造力,是民族精神、民族情感、民族氣質的重要載體。當前,我國正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各級政府應肩負起保護中華民族歷史文化遺産的責任,培養文化人才,發展文化産業,促進鄉村文化産業傳承與保護。
中國文聯辦公廳原主任羅楊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對外開放日益擴大、互聯網技術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迫切需要深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性的認識,迫切需要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進一步激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機與活力。
“文化是一條增進互信、形成共鳴的紐帶,因交流而豐富、因互鑒而多彩。希望大家深入交流、凝聚共識,暢談發展、共建未來,推動文化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有機結合,把文化産業‘蛋糕’越做越大,更好釋放文化繁榮帶來的紅利,更好展現中原文化的獨特魅力。”鶴壁市委書記馬富國表示。(鶴壁觀察記者 郭戈 秦川)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