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做好防返貧的“加減乘除”法

2019-11-20 16:58:43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石麗敏

  國際在線河南頻道報道:2019年以來,漯河市舞陽縣馬村鄉從戰略高度認識建立防範返貧機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堅持精準“扶貧”和防範“返貧”兩手抓,把解決防範返貧問題作為確保穩定脫貧的重要措施抓緊抓好;瞄準“兩不愁三保障”,打好政策組合拳,注重政策的持續性和延續性,通過做好“加減乘除”法,建立脫貧工作長效機制,確保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據了解,馬村鄉位於舞陽縣中北部,轄29個行政村,總人口3.8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村10個,貧困戶1466戶4812人。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該鄉堅持高標準、高水準、高品質,以黨建為統領、以産業為抓手,脫貧攻堅取得明顯成效。截至目前,10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脫貧1330戶4490人,全鄉貧困發生率降至0.84%。剩餘未脫貧人口中因病因殘、高齡老人等特困群體佔比越往後越高,大多數需要依靠特惠性的兜底政策才能脫貧,穩定脫貧難度大,防範返貧的壓力大、任務重,為此,該鄉積極探索“加減乘除”法模式,確保群眾持續穩定脫貧。

  “加法”即千方百計增加貧困群眾收入。馬村鄉整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流轉土地2000畝建設蔬菜種植基地,新建蔬菜大棚240座,可年産時令蔬菜5000噸左右,實現産值1500萬元。基地構建了四種帶貧模式:一是集體經濟帶貧模式,整合村集體經濟扶持和第一書記項目資金430萬元,在基地內新建大棚149座,收入歸村集體所有;二是産業基金帶貧模式,整合産業帶貧資金115.8萬元,覆蓋貧困戶193戶;三是金融扶貧帶貧模式,與農業銀行合作,給符合金融信貸條件的農戶每戶發放小額貸款3萬元,已為38戶貧困戶發放貸款114萬元;四是務工就業帶貧模式,統籌使用光伏扶貧收益資金對貧困戶到園區務工給予每月300元補貼,探索以公司參與為主體的市場化運作機制,與廣州合摩公司合作開發殘疾人就業平臺,穩定群眾就業渠道。

  “減法”即通過政策保障降低貧困戶的剛性支出。馬村鄉在落實好縣級政策保障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招商引資的經濟優勢,在因病致貧和因學致貧兩方面開展工作:一是引導所招引的企業出資,設立了50萬元的扶貧助困專項基金,針對因病因殘貧困家庭進行專項救助;二是開展“1050助學工程”,即組織10家企業每年定向捐贈50萬元,用於品學兼優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和高中在校生專項救助。

  “乘法”即突出黨建引領協同參與的放大效應。馬村鄉首先堅持黨建引領,強化防返貧工作領導核心,從提升政治站位、凝聚骨幹、吸引人才等方面,改進基層黨組織領導方式,最大限度地將群眾動員起來;其次堅持黨建引領,不斷提升基層黨員的服務水準,全方位落實解決生産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托起防返貧的第一道防線;最後堅持黨建引領,增強村級集體組織經濟活力,打造三個“黨建種植聯盟”,實施“三級聯帶”,通過“鄉帶村、村帶戶、戶帶貧”模式,為健全防返貧機制提供支撐。

  “除法”即去除貧困群眾的不良習俗。馬村鄉一是堅持“扶貧先扶志”,投入資金在全鄉29個村建立“愛心超市”,引導群眾克服“等靠要”的懶漢思想,激發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動力;二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三是倡導農村婚嫁新風尚。(文 彭亞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