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頂山市寶豐縣鬧店鎮司莊村:從談蝗色變到飛“蝗”騰達

2019-12-09 10:32:08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昔日被視為害蟲的螞蚱,現在每斤能賣35元。逆襲就發生在寶豐縣鬧店鎮司莊村。

  螞蚱也叫蝗蟲,歷史上曾多次為災。曾經談之色變,現在卻有人靠養螞蚱致富。帶著幾分好奇,12月6日,記者走進司莊村,去探尋養螞蚱致富背後的故事。

  “你們來得不巧,只剩這一個試驗棚了。別看只有70平方米,卻能産4萬餘只、140斤螞蚱,一茬下來就能賣4000元。”有“螞蚱王”之稱的曹燦超告訴記者,每年3月至10月是螞蚱生長季,40到50天一茬,每年可養4茬。

  曹燦超不僅最早養螞蚱,而且規模最大,目前已發展30個大棚進行養殖。

  儘管被稱為“螞蚱王”,但與螞蚱結緣卻是尋覓多時的結果。曹燦超今年35歲,從十幾歲起就外出打工。長期在外打工的經歷,讓他萌發了返鄉創業的想法。特別是結婚後,在家照顧母親和孩子的現實,更加堅定了這一想法。回鄉後,曹燦超養過豬、兔子和蝎子等,但要麼是賠錢要麼是不賺錢,一直沒找到好的創業項目。苦惱之際,一次意外的網友聊天擦出了火花。

  養螞蚱?抱著試試的態度,2014年曹燦超開始了自己的新一輪創業。從開始的兩三個棚一直到現在的30個棚和一個冷庫,他的螞蚱事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漸在當地站穩腳跟。

  養螞蚱走俏,也與人們觀念的變化有關。螞蚱高蛋白、低脂肪的營養價值越來越被人看重,不僅成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更被開發出螞蚱醬和螞蚱罐頭等産品。

  收益如何?曹燦超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100平方米棚為例,一茬産200斤,一年4茬,每斤30元,一個棚毛收入2萬多元。

  收入雖不錯,但養螞蚱也是個技術活兒和體力活兒。除了大棚和孵化外,草料供應決定了螞蚱産量。每個大棚附近都按一定比例種植黑麥草和墨西哥玉米。由於螞蚱只吃葉片,每天都要採割嫩葉,僅此一項,曹燦超就雇了五六個工人。等到捉螞蚱和出貨的時候,要臨時雇用40多人。

  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有活兒幹,曹燦超還帶動了周邊20余人養螞蚱,既分享技術又負責收購銷售。“螞蚱已成我們鎮的新特産了,今年的首屆電商扶貧節就設在司莊村,我們要讓更多螞蚱‘飛’到網上。”鬧店鎮鎮長魏前豹説。

  “我今年又流轉了十幾畝地,打算明年再增加20個大棚,同時也在摸索如何縮短螞蚱的生長週期。”指著包裝好即將發貨的“飛蝗騰達”産品,曹燦超信心滿滿地説。(記者張建新薛迎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