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科學防控疫情 有序復工復産

2020-02-14 09:34:40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 我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八場新聞發佈會召開 科學防控疫情 有序復工復産

【要聞-文字列表+摘要】【河南在線-文字列表】【移動端-文字列表】河南省:科學防控疫情 有序復工復産

2月13日,新鄭市郭店工業園區啟武通風設備公司製造車間,工人正在生産。當地將防疫工作與經濟運行雙統籌,幫助企業復工復産。 劉栓陽 攝

  工地寂靜、街道冷清、店舖關張,肯定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復工復産,是民心所盼。一頭是“抗疫情”,一頭是“穩經濟”,如何打贏“雙線戰役”?答好這道考題,“政府之手”不可少。2月13日,在省政府第八場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省人社廳、省衛健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直面焦點問題,及時作出回應。

  發改    統籌抓好“抗疫情”和“穩經濟”

  如果把防控疫情當作一場硬仗,那麼應對越週全、措施越有力,就越有勝算。

  “防控疫情是基礎前提,復工復産是保障條件,兩者相互支撐。”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説,當前,儘管我省新增確診病例數量持續下降,但疫情防控整體形勢依然複雜,特別是豫南一些地方還比較嚴峻。同時,我省作為全國重要的經濟大省、農業大省、工業大省,既要為全國疫情防控大局提供物資支持保障,還要確保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都需要企業有序復工復産。

  李迎偉説,下一步,我們要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發揮服務企業復工復産專班機製作用,貫徹落實好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的《應對疫情影響支持中小微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加大力度協調解決制約企業復工復産的難點問題,推動儘快穩産達效。

  工信    原材料運進來,産成品運出去

  工業是經濟的壓艙石,是創造財富的源泉。對於工業企業的復工復産,河南拿出了哪些“妙招”“實招”?

  “從企業的生産要素到轉型發展,我們提供全方位的保障。”省工信廳副廳長郝敬紅説,首先,我們協調和配合交通運輸部門做好復工復産企業原材料採購和産成品運輸保障工作,已發放B類通行證900張,有效地緩解了企業生産物資運輸難題,讓符合復工復産的企業原材料和半成品運得進來、産成品運得出去。其次,發佈了132個助力企業復工復産的雲産品服務和應用解決方案,在疫情期間(優惠期內)免費向有關單位提供,助力企業使用雲服務等手段開展生産經營和管理活動,最大限度減少企業復工復産現場用工數量和人員聚集、流動,降低疫情傳播風險。

  人社    企業減負擔,員工端牢“飯碗”

  “穩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如何穩住企業效益,讓員工端牢“飯碗”?

  “讓企業肩頭的擔子再輕一些,讓員工返崗的腳步再穩一些,我們一直在行動。”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李海龍説,例如,對受疫情影響,面臨暫時性生産經營困難,確實無力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的中小企業,可以緩繳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緩繳期間不計滯納金,不影響參保人員正常享受待遇,不影響參保人員個人權益記錄。再比如,各級人社部門主動對接保障疫情防控、公共事業運行、群眾生活必需及其他涉及重要國計民生的企業、重大工程,及時掌握企業用工需求,按照防疫要求優先解決缺工問題,儘量滿足企業正常生産用工需要。

  衛健    上崗必測溫,定期常消毒

  企業復工復産,員工的安全防護工作是頭等大事,如何落實好防疫措施,為員工樹起一道安全屏障?

  省衛健委副主任黃紅霞説,我們指導企業落實防控措施,主要有五項內容。一是建立防控機制,復工前對員工嚴密排查,建立臺賬,分類返崗;二是購置儲備足量的防護物品和消殺藥品,嚴格做好個人防護,定期對工作生活場所進行消毒;三是開展健康監測,實施缺崗缺勤登記,確保及時發現有症狀員工;四是開展健康教育,普及新冠肺炎防控知識;五是開展疫情處置,做好密接的排查和管理。

  金融    貼息續貸,減免滯納金

  受疫情影響,中小微企業的資金頻頻告急,如何借助金融活水,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雲定説,今年上半年,我們計劃切實加大疫情期間的金融服務保障力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具體舉措包括:對政府確定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運用專項再貸款方式發放的貸款,落實貼息政策,確保企業貸款利率低於1.6%;對受疫情影響企業的貸款續貸、展期利率在原合同約定基礎上適當下調,推動2020年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綜合融資成本較上年降低0.5個百分點。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對疫情防控相關行業降低或取消反擔保要求,擔保費率不超過1%。各地中小企業週轉還貸金實行優惠費率,減免滯納金。 (河南日報記者欒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