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河南頻道消息:3月19日,在平頂山市魯山縣瓦屋鎮土橋村的一座香菇大棚裏,48歲的貧困戶趙小玉和50來歲的貧困戶匡書玲在認真地擺放著香菇袋。“公司一天給俺們發60塊錢工錢,在家門口乾活還能照看家,挺不錯的。”趙小玉説。
村民在香菇大棚內務工
土橋村共有734戶2581人,其中貧困戶245戶945人,由於地處大山深處,土地貧瘠,山坡子地收入有限,因此脫貧攻堅任務艱巨。
近年來,在國家的扶貧政策大力支持下,該村多方爭取資金,建起現代化香菇大棚380多座,其中國家扶貧資金援建199座,海關投資建設51座,其他為香菇龍頭企業投資或村民自建。每座大棚佔地240平方米,裏面可放置6500個香菇菌袋。大棚採用現代化的霧化保濕設備,夏天可以用遮陽網覆蓋,確保一年四季都能産出新鮮香菇。
據瓦屋鎮黨委書記陳永坤介紹,土橋村引進 “堯榮菌業有限公司”和“九九鄉情”2家企業,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技術培訓、資金扶持、市場引導、網絡銷售等措施,帶動該村貧困戶脫貧。貧困戶可以來公司打工賺錢,還可以獲得集體收益及租金分紅。目前該村及附近群眾已有300多人在基地務工,其中貧困群眾110人。
“以前一畝荒灘地上種花生或紅薯,滿打滿算一年收入只有600多元。現在平整後建香菇大棚,一畝地最少能建2座香菇大棚。一袋香菇凈利潤6元左右,一畝地裏能收入7萬多元,真是觀念一變,土地生金呢。”土橋村黨支部書記李國君表示。
據李國君介紹,除了給公司打工掙錢外,有些貧困戶自己籌措資金承包大棚或自建大棚,規模種植上萬袋香菇,一家人苦心經營,多勞多得,一年就能脫貧致富。該村不少有實力的農戶規模種植在3萬袋左右,有的甚至達到10萬袋,年收入都在十幾萬、幾十萬不等,大棚香菇架起了貧困戶脫貧、群眾發家致富的“橋梁”。(文 師紅軍 喬新強)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