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濟源柴莊遺址發現罕見人祭遺存 商晚期或有“冢人”“冷藏室”等現象
遺址航拍圖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在商代,通常拿什麼來進行祭祀?祭祀的禮儀有哪些?作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聚落,濟源柴莊遺址最新考古發現中有高等級墓葬、夯土基址以及牲畜祭祀坑和甲骨文記載的罕見人祭遺存,為研究商周時期社會形態及禮制提供重要的實物資料和學術價值。
“當前,大家最關注的就是這具呈跪姿、雙手交叉放在胸前的人祭遺存,其形態能夠跟甲骨文記載對照,在全國實屬罕見。”4月13日,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濟源柴莊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梁法偉向記者展示濟源柴莊遺址考古發掘照片時説,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記載有“社、示、壇、坎”四類祭祀活動,其中的“坎”,指的就是將人或是牲畜放在坑中祭祀的方式。
梁法偉説,人祭在商代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在殷墟、鄭州商城以及偃師二里頭和偃師商城等夏商遺址中都曾發現有不少人祭遺存,但多為躺姿,或是完整人骨,或只有身體的某一部分。
值得關注的是,該處遺址還發現了晚商時期排列有序、呈南北向的高等級墓葬、夯土基址、祭祀坑等。高等級墓葬旁邊還發掘了一處房址,但周邊發掘區域卻少見人類日常生活痕跡。考古發掘現場負責人王豪推測,這可能與《周禮·春官》中記載的掌管墓地的“冢人”有關,或許在商代就有“冢人”的存在。
另外,在北區墓葬南側還發現有建造考究的水井,約9.7米深,上部有夯土井臺。從發掘情況看,未發現和取水相關痕跡。“既然不是取水用,那是不是具有冷藏的功能?按照文獻記載,周代貴族的祭祀或宴會,盛夏時,無論肴饌還是飲料,都要用冰塊來加以冰鎮。”王豪説,一般文獻記載都是後世記載,那麼是否在商代就有了“藏冰”“用冰”風俗呢?他們是否將水井作為“冰窖”,冬天將冰塊儲存起來,等到夏天時拿出來使用?在接下來的考古發掘中將朝著這個方向進行論證,對當時社會禮制及整個墓葬制度深入研究。
柴莊遺址位於濟源市天壇路街道辦事處柴莊村。2019年3月起,為配合濟源市延慶外國語學校、商住樓等兩個基建項目,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遺址進行考古發掘,發掘面積6000平方米。經調查和勘探確認,柴莊遺址是一處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聚落遺址。
“這個項目可以説實現了考古發掘保護和基本建設的‘雙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劉海旺介紹,柴莊遺址北依太行山,南臨黃河,是商王朝經略晉南的要地,是文獻記載的周伐商的必經之地。目前,該遺址延慶外國語學校部分已進行原址保護,商住樓項目的建築用地改為文化用地,將來可能建成考古遺址公園惠及廣大百姓。
相關新聞
河南省明確9處黃河文化重大考古項目
4月13日記者獲悉,為深入實施黃河文化遺産系統保護工作,省文物局日前明確了河南省9項黃河文化相關重大考古項目,並制定科學詳細的發掘、研究、傳播計劃。
這9項重大考古項目是:與夏文化研究相關的偃師二里頭、登封王城崗、禹州瓦店等3處遺址,與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相關的靈寶北陽平、澠池仰韶村、鞏義雙槐樹、鄭州大河村、南陽黃山等5處遺址,以及與開封宋都古城保護有關的州橋遺址。“全力做好這些項目的考古發掘、保護、研究等工作,是貫徹落實2020年河南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工作要點的具體舉措。這些項目也是經國家文物局批復的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省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説。
據介紹,今年,針對每一個重點考古項目都將舉辦一次公共考古活動,擇機舉辦一次學術研討活動,全力做好考古發掘研究、文物保護、宣傳教育等各項工作,力爭把這些項目工地打造成樣板工地。(河南日報 記者溫小娟)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