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方城縣:“無中生有”打造旅遊高地

2020-05-13 09:08:09  來源:河南日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從無人問津到聲名鵲起 ——方城縣“無中生有”打造旅遊高地紀實

【城市遠洋】 【旅遊資訊-圖片】南陽市方城縣:“無中生有”打造旅遊高地

七峰山雲頂之心

【城市遠洋】 【旅遊資訊-圖片】南陽市方城縣:“無中生有”打造旅遊高地

七十二潭接天瀑

【城市遠洋】 【旅遊資訊-圖片】南陽市方城縣:“無中生有”打造旅遊高地

德雲山風情植物園

  方城縣是傳統的農業大縣,旅遊業起步較晚,基礎差,底子薄,若論旅遊資源山不及西峽、內鄉、南召之奇峻,水不及淅川丹江湖之浩渺,文化遺跡不及內鄉縣衙、南陽武侯祠有名。

  過去,有人形象地將方城縣旅遊資源概括為“四死”,即,一棵死樹——博望柘刺樹;一坑死水——望花湖;一座破寺——普嚴禪寺;一座石死橋——張騫橋,可見旅遊資源之貧乏。

  十二年磨一劍。如今,方城縣旅遊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遊客接待量逐年劇增,2019年全縣接待遊客61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2億元。國家4A級景區七峰山生態旅遊區、七十二潭景區節假日單日遊客接待量突破3萬人次,位居全市、全省前列。

  我們不禁要問,從資源貧乏到旅遊高地,這樣的奇跡是如何實現的?

  方城縣委書記褚清黎介紹,方城縣委縣政府科學謀劃,上下一心,堅定不移地把大幹旅遊、乾大旅遊作為拉動縣域經濟的“新引擎”,擴大對外開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興縣的“主抓手”,充分挖掘方城歷史文化精華,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和産品體系,實現了“零”的突破,創造了無人問津到聲名鵲起的奇跡,成為南陽旅遊新名片。

  蝶變:洼地崛起劈“新”路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魯迅先生這句名言,給了開拓者無限的勇氣和自信。方城縣就是在旅遊資源貧乏的起點上,敢於想別人之不敢想,敢於做別人之不敢為,才讓“洼地”變“高崗”,劈出一條高歌猛進的旅遊發展之路。

  文旅開發建設迅猛推進。目前方城縣全縣已建成了各類景區(點)10余個,其中國家4A級景區七峰山生態旅遊區、七十二潭景區馳名中原,德雲山風情植物園種植各類花草樹木上百種數百萬株,建成了山體動物園、遊樂場,高標準完善了各類遊樂服務設施,正在創建國家4A級景區。還建成了中原地區建築規模最大的道觀——煉真宮,全球曾氏拜謁祖先,尋根問祖的精神家園——古繒國文化苑,被列為紅軍長征八大戰役之一的紅二十五軍鏖戰獨樹紀念地、空軍戰鬥英雄杜鳳瑞紀念館等紅色景點,狀元川景區、白鷺灣旅遊區、大乘山文化生態旅遊區、三賢山旅遊區等一大批新建項目也即將完成建設,基本形成了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宗教朝拜、尋根祭祖、歷史文化遊等多元化的旅遊産品結構體系。

  旅遊接待能力顯著提高。大力扶持發展旅行社、星級賓館、商務酒店、農家樂等服務型經營實體,全縣已有3星級賓館4家,按照4星級賓館配置的容錦時尚精品酒店已建成開業,各類商務賓館、農家賓館、度假村等300多家,全縣總接待床位數已突破1萬張,各類社會餐館1000多家。發展國內旅行社、旅行社分社及旅遊網點9個,可以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類型遊客的多種需求。

  鄉村旅遊遍地開花。圍繞國家4A級景區七十二潭景區、七峰山生態旅遊區和望花湖、大乘山等重點景區,在拐河鎮的南王莊村,楊集鄉的大河口村,二郎廟鎮的莊科村、吳溝村發展農家賓館、農家樂幾百家,打造鄉村旅遊示範點,“吃山珍、品湖魚、遊農樂”已經成為當地一大特色。圍繞博望鎮黃金梨生産基地,柳河鄉三賢山的萬畝木瓜種植基地,楊集鄉、拐河鎮裕丹參種植基地,二郎廟鎮葡萄園、藍莓園,趙河鎮烏雲山千畝櫻桃園等現代農業産業園發展觀光、賞花、採摘遊項目,著力打造現代農業觀光型和科普型特色旅遊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莊科村、劉莊村和扳井村先後被評為市級、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二郎廟鎮、拐河鎮被評為國家級特色景觀旅遊名鎮。

  旅遊商品和地方美食豐富多樣。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開發了方城黃石硯、方城石猴、益姆膏、丹參茶、黃金梨、金木瓜、蠶絲被、木梳等特色旅遊商品20余類260余種,其中方城石猴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方城黃石硯榮獲國際中國書畫博覽會金獎、國家名硯及石材金獎;方城燴面、方城火燒、小史店花生粉漿麵條、博望鍋盔等地方特色飲食聞名全國。

  通過12年的砥礪奮進,方城縣旅遊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大,從大到強,一躍成為南陽旅遊業中一顆後來居上的靚麗明珠,書寫了“零”突破的神話,從“寂寂無名”到“迅速躥紅”,從“緩慢起步、遊人無幾”到“勢不可擋、人氣爆棚”,闖出了一條具有方城特色的崛起之路。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