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精準服務引導 做好“就業”文章

2020-05-25 11:01:49  來源:鄭州日報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精準服務引導 做好“就業”文章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集中精力抓好“六穩”“六保”,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六穩”“六保”中唯一重疊且排在首位的就是就業。

  政策鼓勵已明確,保障落實要跟上。昨日,代表委員們圍繞“優先穩就業保民生”熱話題建言獻策。

  緊盯就業態勢 做好兩個“精準”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理工大學發展規劃處處長李東艷説,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做好就業工作,必須堅定信心、直面挑戰、精準施策,統籌做好招聘、考錄等相關工作。

  “要做到兩個精準,一方面精準對接就業優先政策,一方面精準提供就業指導服務。”李東艷建議,根據就業形勢變化調整政策,提升投資和産業帶動就業能力,優化自主創業環境,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各方都應緊盯就業態勢“風向標”,緊跟政策“指揮棒”,深入挖掘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創造的就業機會。譬如,高校要應用好中小微企業吸納畢業生就業等優惠政策,支持畢業生以新就業形態、靈活多樣的方式實現多元化就業;實施好“特崗計劃”“大學生村官”等項目,引導畢業生到基層和脫貧攻堅一線就業創業。

  河南18條舉措助力大學生就業

  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874萬人,這部分人群成為穩就業的重中之重。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

  為了穩就業、破解大學生就業難題,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出臺了很多措施。在國家層面,教育部等6部門和單位共同實施“百日衝刺”,十大專項行動都很給力。

  為保障全省66萬高校畢業生順利就業,河南也發佈了18條硬核舉措促就業,包括提高機關事業單位空缺崗位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比例;持續實施三年六萬見習計劃,提高見習留用率;擴大研究生和專升本招生規模。加大高校畢業生入伍徵集力度,健全落實大學生參軍入伍激勵政策,力爭實現20萬畢業生就業等。

  用好“雲平臺”,集合更多的求職機會

  作為人才的培養方,教育部門對畢業生就業承擔有一定的責任和義務。李東艷認為,無論是政府還是高校,都應密切關注用人單位用工情況變化,多渠道開展招聘活動,為大學生集合更多求職機會,同時做好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

  “需要政府、企業事業單位、高校和學生聯合發力來解決。要搭建就業‘雲’平臺,提供就業指導、信息發佈、簡歷投遞、雲面試、雲簽約全流程服務,還可以根據就業大數據,精準邀請企業加入平臺,網上招聘不斷線。”李東艷説。

  另外,由於疫情影響,一些單位招聘面試時間有所推遲,使一些畢業生出現糾結、焦慮情緒,妥善解決這些問題,既做好“強信心”的思想引領工作,又做好“暖人心”的就業服務工作,同時採取“一人一策”,加強個性化指導,開通就業心理諮詢和就業幫扶熱線,疏導高校畢業生就業焦慮情緒和壓力。

  積極投身一線崗位,實現個人價值

  精準服務引導 做好“就業”文章

  “不少初次就業者存在眼高手低問題,他們嚮往崇拜大城市,總認為大城市富裕、機會多,生活條件好、待遇福利高,而不去考慮自身是否具備在大城市找到一份好工作的能力。”在李東艷看來,應用型、實用型人才投身一線崗位,更能發揮作用,體現自身價值。

  全國人大代表、焦作大學副校長霍曉麗也建議大學生就業可以多加關注西部計劃、三支一扶、應徵入伍等基層崗位。這些崗位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和長遠發展,大學生去這些地方,施展的天地很廣闊,個人價值也能得到更好的實現。譬如畢業入伍當兵,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對學生提升綜合素質是一個很好的鍛鍊機會。

  加大技術技能培訓,對農民工分類識別跟蹤服務

  疫情對很多的企業都産生了衝擊,眾多農民工兄弟的就業也因此受到巨大影響。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4月底,外出農民工就業已經恢復到往年九成,接近正常水準。

  全國人大代表、駐馬店市上蔡縣朱裏鎮拐子楊村黨支部書記張全收認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就業形勢更加複雜嚴峻,在疫情影響就業的大環境下,更需要專業機構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就業。他建議,人力資源部門出臺措施,對農村外出務工者分類識別,組織待崗的農民工免費接受正規的培訓,由專業的機構組織歸還就業、跟蹤服務,最大限度地消除疫情對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不利影響,確保把農民工就業損失降到最低。

  擇業觀因人而異,能力的提升不能停

  “疫情之下,學校、社會和家庭要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就業觀,對大多數人而言,就業難、擇業更難,先就業才能實現經濟獨立,才能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升自我,看清未來的路,做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李東艷説。

  李東艷表示,就業是個性化的事情,要視家庭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先就業、後擇業”可以緩解畢業生離校後無所適從的壓力,大學生在基層工作崗位不斷積累和歷練之後,也會有更多的計劃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崗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觀望中等待更好的崗位也未嘗不可。

  對於不同人群不一樣的擇業觀,霍曉麗則提出,社會各界應多關注在職者能力提升,“對求職者而言,就業以後仍要關注自身能力的提升,滿足工作對你的更高要求;對企業而言,學習和培訓的機會,是留住人才的一種方式。不能忽略對員工崗位能力的培訓。”(鄭州日報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競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專稿”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國際在線所有,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被授權人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國際在線”網站一切自有信息産品的版權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並出示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信息産品。

4、對謊稱“國際在線”網站代理,銷售“國際在線”網站自有信息産品或未經授權使用“國際在線“網站信息産品,侵犯本網站相關合法權益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委託律師,採取包括法律訴訟在內的必要措施,維護“國際在線”網站的合法權益。

5、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不代表本網觀點。

6、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